相關資訊
【研究與動態】2024全球選舉年,社群平台準備好對抗假訊息了嗎?
特約研究員李惟平/編譯
網路假訊息問題因2016美國總統大選備受矚目後,社群平台曾在過去幾年間扮演防治假訊息的重要角色。然而2022年底以來,社群平台打擊假訊息的政策出現轉變,開始縮編維持言論安全的團隊、取消置於貼文後的假訊息警告。豈料2024年選舉尚未到來,爆量的以哈戰爭假訊息,又讓社群平台陷於難以應付的窘境。面對多國接下來將舉行大選,專家呼籲平台業者,必須重新注入處理假訊息的資源。...
發布日期:2023-11-10
【謠言風向球】蒲亭又被報導「賜死」啦! 看到沒有可靠來源的報導先存疑
馬麗昕/報導;陳偉婷/主編
國際政要「疑似」死訊常躍上新聞版面,然而仔細看這類報導的消息來源,多半是引述國外小報、八卦報,或是社群平台、Telagram頻道等不具名消息來源,俄羅斯總統蒲亭就是最常「受死」的政要名人之一。
近期台灣媒體多家媒體報導「俄羅斯總統蒲亭因心臟病去世,克里姆林宮在11月5日秘密舉行了他的追悼會」。報導內文中雖持平衡報導「克里姆林宮否認消息」,且蒲亭近期公開出訪,...
發布日期:2023-11-08
【議題觀察室】8個關於肺炎黴漿菌的小知識
記者陳偉婷/報導
中國傳出爆發「肺炎支原體」(台灣稱為肺炎黴漿菌)疫情,近日台灣媒體有許多關於黴漿菌的報導,斗大的標題寫著「會走路肺炎 黴漿菌冬天恐爆感染潮」、「黴漿菌病毒抗藥性高到嚇人」、「醫示警3症狀 嚴重恐重症、腦病變」、「單週120例急診,黴漿菌現高峰」等,讀來觸目驚心。也有報導內容提及,有小朋友因為感染黴漿菌,結果重症、必須靠葉克膜續命。
(圖片來源:Canva)
發布日期:2023-11-08
【2023/10/30-2023/11/5】闢謠TOP10
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期一週出現的傳言恰是政治假訊息的三種「經典」類型,整理如下:
|攻擊國防部無能或失責的假訊息
假訊息持續運用新聞事件,針對國防部無能或失責發動攻擊。2023年10月22日國軍長青17號坦克車在路上演習,傳言將相關照片誤導宣稱為「鐵履帶不應直接上路,相信公路不久後又要重鋪」。實際上,陸軍坦克戰車均安裝履帶膠塊,並於演訓前完成各項檢查,...
發布日期:2023-11-06
【謠言風向球】看起來像新聞,其實不是! 拆解假冒「媒體報導」的假訊息
馬麗昕、陳偉婷/報導
新聞媒體是民眾取得資訊的重要窗口,「新聞有報」成為驗證資訊可信度的方式之一。查核中心近期觀察,社群平台出現多個「假冒新聞擷圖」的造謠案例, 作為攻擊總統參選人或政府的素材,民眾若一時不察,很可能受騙。
分析假冒媒體報導謠言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媒體的名聲,增加謠言的信任度,也可能進一步造成民眾對媒體的不信任。面對網路上流傳來源不明的「媒體擷圖」,民眾應首先查證來源,...
發布日期:2023-11-06
真相探勘者—台灣事實查核生態圈群像
此文改編自蘇巧寧與李惟平合著的英文學術論文 “Excavating Truth – Assessing Citizen-led fact-checking practices in Taiwan” 。該論文收錄於密西根州立大學2023年出版的Resistance in the era of nationalism – Performing identities in Taiwan and...
發布日期:2023-11-02
【瑞薩紀錄片到政大】盲目的愛跟恨,在社群平台都會帶來民主損害
記者黃𦲽湄/報導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於10月30日至國立政治大學播映其獨家取得版權的紀錄片《A Thousand Cuts》,講述諾貝爾獎得主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與她所創辦的菲律賓獨立新聞機構《Rappler》如何在假訊息肆虐的艱困環境下與極權政府對抗,維護新聞自由,守護民主。映後也邀請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王亞維主持,與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
發布日期:2023-11-02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AI機器人做長照服務的時代即將到來?人工智慧的3D影像技術如何改變人類生活?專訪孫民(清大電機系教授)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新聞真假掰】節目資訊
發布日期: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