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眾當弱智的「台灣網紅遊新疆」
把公眾當弱智的「台灣網紅遊新疆」
文/ 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 李志德
「說好的集中營呢?」、「來看看外媒所謂新疆人被奴役的生活。」……
大約今年年初起,YouTube平台上出現了一些台灣YouTuber在新疆旅行的影片,在影片裡出現的,有知名學者和新聞工作者、有追蹤人數破50萬的大咖網紅,也有看似普通年輕人的旅行者。
一位知名網紅「波特王」在網路上公開批評,認為這是由中共當局操作的一波統戰行動,要藉此「洗白」過去幾年國際媒體、聯合國人權機構或西方政府,對中國統治新疆維族人民之各種手段的批評,這些受批評的做法包括:建立「再教育(集中)營」、實施「種族滅絕」,或者對監禁中之維族人的「強迫勞動」等。
這一波「網紅遊新彊」是不是由中共當局發動的統戰作為,到現在並沒有確切證據,但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Asia Fact Check Lab)最近的一則深度報導「暢遊新疆的台灣網紅們,異口同聲說什麼?」,有系統的梳理了這個「中國敘事」藉著社交平台傳播的案例。
在報導中,我們細看了幾位在半年內曾發表新疆旅遊影片的中文YouTuber的作品,不只台灣人,還有兩位以廣東話發表的香港博主,看完之後,我們排除了香港博主們,因為她們的影音作品,僅僅介紹旅遊景點,並沒有其它。
而那幾位台灣YouTuber多了什麼呢?
要觀察這些影片是不是一波有企畫的政治宣傳,一個有效的方式,是比對其內容的一致性,也就是去看「這些影片是不是都強調相同的一件事或幾件事,甚至使用了相同的詞彙?」經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些旅行新疆的台灣YouTuber,在作品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這四件事:
1. 新疆集中營在哪裏?(沒看到啊!)
2. 維吾爾族語哪有消失?(還有在使用啊!)
3. 清真寺都還在(沒有被拆啊!)
4. 台灣對中國發佈橙色旅遊警戒!(但這裡明明平靜繁榮啊!)
然後異口同聲的指出「外媒亂報」、「綠媒騙你」。
新聞媒體(包含「外媒」或「綠媒」)或因無心之過,或是既有偏見,當然有可能錯報或誤導,必須接受公評和挑戰,自是理所當然。但我們觀察的這批台灣網紅們,在批評新聞媒體時,卻都使用了一種非常偏差,不合邏輯的論述方法。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當他們談到「再教育營」或者「集中營」,網紅們會先在烏魯木齊市區街頭或者旅館房間裡,拍攝市區熱鬧繁華的街景,接著話鋒一轉,對著鏡頭質問:集中營在哪裡?言下之意,這都是媒體的謊言。
但這根本不是有意義的討論方式。因為市區或者網紅所在的地方看不到集中營,並不代表集中營不存在。難道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街頭走拍一圈,就可以宣稱關押政治犯的秦城監獄不存在嗎?當然不是,因為秦城監獄位於北京北郊昌平區的山腳下,在王府井大街當然看不到。
如果真要深究「外媒」報導的集中營是不是真的存在,最好的方法,就是實地走訪那些曾經被國際媒體報導的集中營所在地。例如BBC在2018年,根據衛星照片和實地走訪,報導了一座位於烏魯木齊東南方,達坂城外圍的一處集中營。報導指證的地點清清楚楚,因此如果認為這則報導是錯的,那大可以到同一個地方拍攝影片,「有圖有真相」,只要確認當地沒有集中營,那BBC自然就是錯報、誤報。而不是在烏魯木齊街頭或者大巴札往街上一拍,就可以宣稱集中營不存在。
圖1:BBC在2018年針對新疆集中營所在地所做的調查報導。 /截自BBC中文網
美國奧克蘭大學新聞系副教授蘇巧寧受訪時分析,這種YouTuber實際走訪、體驗的型態,儘管製作粗糙、邏輯薄弱,但很符合網路時代所追求的某種「真實感」。順著蘇教授的思路,作者認為這樣產生的「真實感」,其基底其實是去脈絡、簡單化,甚至是論證的刻意偏誤。而這就是政治宣傳的特色,不是倡議多元或平衡觀點,而是放送無知。
設想受眾為弱智,進而使其真的變弱智,是所有政治宣傳能夠成功的要件。而強調以正常的邏輯來檢驗這些公共領域的言論,提醒並強化閱聽大眾的判斷力,是媒體識讀教育的目標,也是對政治宣傳免疫的最好方法。
--
本專欄匯聚名家觀點以饗讀者,其中外部專家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
閱讀更多
【名家專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230萬日裔台灣人」謠言劇本背後的種族仇恨心態
【名家專欄】從歐巴馬到賀錦麗:「出生論」陰謀論捲土重來
【名家專欄】我封鎖了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