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不足
【證據不足】網傳「吃鳳梨會割舌頭,因為有針狀的草酸鈣細針」?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6/9版】
台灣媒體引述一段TikTok影片,宣稱「科學家」指出,吃鳳梨會咬舌頭是因為有細針。
專家說明如下:
一、專家協助檢視影片,影片是顯微鏡觀察到的鳳梨草酸鈣針狀結晶,但影像未解釋比例且有嚇人的視覺效果,實際上「針狀結晶」小到無法以肉眼辨識;而草酸鈣結晶也不是鳳梨獨有,多種蔬果均含有草酸鈣結晶,食用時卻無明顯刺痛感。
二、專家分析,...
發布日期:2023-06-09
【證據不足】網傳影片「16歲烏克蘭孩子父親戰死,如今他也被徵兵,他不願為腐敗政府賣命,選擇直播上吊自殺!台灣人民睡醒了嗎?」?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7版】
烏俄戰爭已屆滿一週年,查核中心觀察中國網站、以及中文社群平台從2023年3月7日間流傳一段男孩直播自裁影片稱「16歲的烏克蘭孩子父親戰死,他也收到徵兵書」,查證結果如下:
一、網傳青少年直播影片是來自全俄國家電視台(vgtrk)旗下的俄羅斯記者2023年3月6日發布於其telegram頻道,此人被烏克蘭網站指出多次散佈有關烏克蘭的假消息和錯誤信息...
發布日期:2023-03-27
【證據不足】網傳照片「我父親說群組內,開始有人在陸續抱怨:他們囤積起來的上百顆蛋已經開始發霉腐爛長蛆了...」?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15版】
近期台灣雞蛋供需失衡問題,2023年3月12日流傳訊息一張發霉雞蛋的照片,引發社群大量流傳,並指稱有人囤積上百顆雞蛋放到發霉腐爛,查核中心採訪相關專家,並查證照片來源如下:
關於此則傳言,可以先參考此文章:【謠言風向球】挑動族群情緒的缺蛋與囤蛋傳言
一、網傳照片來源是2018年媒體報導,某桃園蛋行利用購買變質蛋品,...
發布日期:2023-03-15
【證據不足】網傳「中國大量突變種病毒出現,北京各地出現大量白肺死亡現象,根本不是Omicron症狀,比較像是原始武漢株或Delta株」?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3版】
中國自2022年12月起陸續放寬防疫管制措施,宣布從2023年1月8日起入境中國免隔離,因應可能爆發的出國潮,近日國際紛紛提高邊境管制措施,擔心新冠病毒會有新的變異招致大流行。網路近期流傳傳言指出,中國北京染疫者出現「大白肺」,懷疑不是輕症居多的Omicron,而是原始病毒或其他隱藏版大魔王。
查核中心採訪台灣和香港專家,提供查證結果如下:
一、...
發布日期:2023-01-03
【證據不足】網傳「請轉告長輩不必擔心老年失智症了!手指操可活化腦細胞,記憶力會越來越好,務請每天花幾幾分鐘做1次,有益無害」?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1/25版】
一、專家表示,傳言對於動手指可以「活化」腦細胞的說法籠統,目前醫學界並沒有針對手指操的臨床試驗,也沒有科學實證證明手指操能有效預防失智。
二、專家表示,動腦、運動、社交活動的「三動」,可以增強腦細胞連結。有研究證實,需要同時結合好幾種動作的活動,才可能對大腦有幫助,例如打牌需用手眼並用、朗誦結合看與唸等,若只是單純活動手指,無法提升大腦可塑性。...
發布日期:2022-11-25
【證據不足】網傳「外媒報導:解放軍蘇35在台海攔截台軍四架F16,後者雷達失明倉皇逃竄」?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8/24版】
一、外電報導引述自《歐亞時報》,此文宣稱綜合中俄網站說法。查核中心追查「蘇愷35對峙台灣F-16」的故事細節,中國官媒僅在8月2日提及「蘇愷35飛越海峽中線」,但被國防部否認,中國官媒沒有雙方對峙細節。
中台雙方對峙的故事細節出現在隨後發布的俄國網站「Avia.pro」,俄文網站宣稱引自中國媒體,但實際上中國官媒當時並無此內容;...
發布日期:2022-08-24
【證據不足】網傳文章「日本罪行瞞不住了?近海出現密密麻麻浮屍,世界目光移向東京......難道日本又偷偷排核廢水了」?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2/20版】
一、網傳原始事件是發生在2021年12月12日,日本青森縣近海當日上午發現疑似大量沙丁魚的魚群屍體漂浮在海面上,目前尚不清楚魚群暴斃的原因。
二、網傳文章所搭配的照片,兩張為挪用自發生在其他國家的不相關事件,有一張為日前發生的青森魚群暴斃事件。
三、專家指出,若魚群是受輻射水影響,不會大量猝死,而是體內輻射劑量超標,無法食用,...
發布日期:2021-12-20
【證據不足】網傳「AZ團隊最新研究,打了兩劑AZ,二十八天後拿血清去中和Omicron病毒,受試者保護力等於零。不要再打AZ了!你打了也是白打」?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2/16版】
一、傳言引用報告是牛津大學團隊在2021年12月11日發表的未經同儕審查的研究。台灣專家分析,此研究是體外抗體中和實驗,不代表體內免疫系統抗病毒免疫的真實狀況。
二、英國衛生安全局發布的文件引用一篇研究,該研究指出,施打2劑疫苗對Omicron的有效性是明顯低於Delta,在追加加強劑BNT疫苗2週後,...
發布日期:2021-12-16
【證據不足】網傳訊息「莫德納的孤兒們請注意老莫第二劑的問題,因打第一劑的老人家藥效已到,再過兩週可能就無效了,如本週可到封緘兩週,已過了藥效,已無免疫抗體」?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9/23版】
一、專家表示,依照疫苗的原理,疫苗的施打是讓免疫系統學習並記憶抗原,讓身體碰到病毒時,能產生抗體對抗,並不是直接將抗體打到身體裡。原理上,兩劑間隔時間的長短,並不會導致傳言指稱「過藥效,已無免疫抗體」。
二、專家表示,依據莫德納臨床試驗,兩劑間隔時間是28天,雖有研究顯示,延長到9-12週 仍有一定保護力。但截至目前,對於第二劑間隔「延後多久」...
發布日期:2021-09-24
【證據不足】網傳影片稱「不要充電的時候打電話,手機充電時打電話,全身會有致癌的電磁波」?
一、網傳影片使用非接觸型驗電筆,僅能檢測到手機充電時有周遭有電場、磁場,但無法檢驗出電磁波值,也無法依此來推論「充電時用手機,全身會產生致癌的電磁波」。
二、專家表示,國際癌症研究單位(IARC)將手機的「射頻電磁場」歸類為2B等級的「可能的致癌物」。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絕對性的科學證據,能證明「手機產生的電磁波會對人體致癌」。
三、專家提醒,手機充電時,民眾應注意使用電器時的漏電問題。...
發布日期:20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