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台電最新研究,靠台灣地熱就能供應全台用電」?

【易生誤解】網傳「台電最新研究,靠台灣地熱就能供應全台用電」?

事實查核報告#3356
【易生誤解】網傳「台電最新研究,靠台灣地熱就能供應全台用電」?
發布日期/2024年11月2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11/27版】

近期網路流傳訊息稱依據台電研究,靠台灣地熱就能供應全台用電。這個說法斷章取義。

一、雜誌媒體今年10月報導,台電稱如果40GW地熱潛能都能開發,且所有地熱電廠容量因數達到70%,可以供應全台用電。

台電向查核中心表示,當時受訪提及的是未來地熱發電願景,不是指現在。傳言省略「全台地熱都已開發」、「容量因數70%」兩項關鍵前提,過於簡化台電受訪原意。

二、經濟部能源署指出,台灣地熱潛能有40GW,但受限深層取熱技術,且有些位於國家公園無法開發,因此實際開發會少於蘊藏量。依照政府最長程規劃,也僅預估2050年開發3~6.2GW,之後開發進度難以評估。

三、以2024年11月現況來說,裝置容量為7.4MW,僅開發地熱潛能的0.02%,佔全台裝置容量0.01%,

四、學者解釋,台灣地熱潛能40GW接近台灣1年用電量,但目前技術還無法全部開發,難以說靠地熱就能供應全台電力。若以最樂觀數據,即政府2050年開發6.2GW估計,地熱約可供應目前全台15%電力。

台灣地熱潛能高達40GW,但受技術與進度限制,目前發電量僅佔全台電力0.01%,傳言忽略開發關鍵前提,錯誤解讀台電受訪內容。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訊息聲稱根據台電研究,「台灣地熱能超乎預期,光靠地熱就足以供應台灣現在用電所需」。


圖1-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訊息聲稱依據台電研究,是真的嗎?

傳言引用雜誌報導,但斷章取義台電說法

網傳訊息聲稱依據台電最新研究,但並無提供任何消息來源。

查核記者以「台電」、「地熱」等關鍵字查詢,可查到遠見雜誌今年10月22日報導提到,台灣地熱的發電潛能約40GW,根據台電估算,若每座地熱電廠都能達到仁澤電廠70%的容量因數,光靠地熱就可供台灣發電使用。

查核記者向台電求證。台電表示,的確曾接受該雜誌訪問,原始報導2023年11月發布;但台電意思是,必須40GW的地熱潛能都完成開發,而且每座電廠的容量因都達到70%以上,地熱發電才有可能提供台灣用電所需。也就是說,台電談的是未來地熱發電的願景,不是指現在,網傳說法過於簡化台電受訪原意。

因此,傳言說法來自雜誌對台電的訪談,但斷章取義台電說法,省略地熱40GW需開發完成、每座電廠容量因數70%以上的兩大前提。

查核點二:目前有可能只靠地熱供應全台用電嗎?

依最樂觀估計,2050年也僅能提供目前15%電力

(一)經濟部能源署表示,目前台灣深層地熱「蘊藏量」估計40GW,但受限於深層取熱技術發展,且位於國家公園、特定農業區的地熱都無法開發,因此實際開發量通常會小於蘊藏量(40GW)

能源署說,目前地熱納入前瞻能源關鍵計畫,已規劃2025年達到裝置容量20MW、2030年達200MW(1GW=1000MW)、2050年達3~6.2GW,至於未來地熱能開發到什麼程度,要視技術而定。

(二)成大資源工程學系教授謝秉志解釋,台灣有40GW地熱潛能,是來自經濟部地質調查所2023年所公布的調查,台灣10大地熱潛能區加總為39.7GW,約等於40GW。

謝秉志說,40GW是地熱潛能,但實際開發出來稱「裝置容量」,而地熱的容量因數一般評估是73%。以樹上果子來比喻,潛能是看得到的,而「裝置容量」是能採收、吃得到的,跟實際發電量有關。

謝秉志說,目前地熱的裝置容量,政府規劃2025年要達到20MW、2030年200MW,到2050年則是3到6.2GW,顯示要完全開發40GW地熱潛能,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台電對媒體的說法,比較像是一個政策宣示,不太需要用嚴苛標準檢視

(三)台大地質系教授宋聖榮表示,地熱潛能約40GW,大約接近目前台灣1年用電量;但目前地熱難以完全開發,還不能說靠地熱能供應全台用電

宋聖榮說,他粗估40GW的地熱能開發出20%,即8GW的裝置容量,與政府估計2050年最多能開發6.2GW,其實相去不遠。如果以政府估計,2050年能開發出3到6.2GW計算,約可供應目前全台7.5%到15%電力。

(四)查核中心檢視最新能源統計月報,目前地熱裝置容量為7.4MW,進度僅達地熱潛能40GW的0.02%。依據經濟部全國電力供需報告,地熱佔全國總發電裝置容量約0.01%。


圖3:目前地熱發電裝置容量占比為0.01%/來源:經濟部112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記者:許雲凱;責任編輯:陳偉婷)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