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7版】 多家台灣媒體外電於1月23日引述英媒《每日郵報》報導,宣稱包括大英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英國博物館,已不再使用「木乃伊」來形容古埃及人的遺骸,或不再使用「木乃伊」一詞,傳言文章隨後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核中心查證結果如下: 一、傳言和外電出處為《每日郵報》1月21日報導,經檢視,該篇報導刊出時,尚未取得大英博物館回應,報導於1月24日更新,新增大英博物館回應指出,大英博物館未禁止使用木乃伊一詞,仍在展間使用,博物館也沒有計畫淘汰木乃伊一詞。 查核中心檢視轉載這篇原始報導的國內媒體網站,多數並未更新到1月24日大英博物館的最新回應。 二、檢視大英博物館官方網站,仍持續使用木乃伊一詞。 三、蘇格蘭國家博物館表示,若知道遺骸名字,會稱其名,不然會使用「木乃伊化的人」作為稱呼,藉此鼓勵遊客思考遺骸生前也是一個人;博物館依舊會使用木乃伊一詞作為描述物體的形容詞,如「木乃伊面具」。 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專家指出,「改變木乃伊一詞以尊重遺骸」的說法,是最近才從英國開始的,目前尚無定論,也還沒看到其他國家的博物館有類似舉動。科博館立場是只要是有名字的展品會稱呼其名,但不會刻意避開使用木乃伊一詞。 大英博物館未禁止使用木乃伊一詞;蘇格蘭國家博物館仍會以木乃伊作為物件的形容詞,若知道遺骸名字會稱其名,不知道姓名就會以「木乃伊化的人」作為稱呼;因此,傳言「英國博物館禁止使用木乃伊一詞」為「錯誤」訊息。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9版】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近日大量流傳一篇文章,稱從國外進口的巴沙魚有泡磷酸鹽,吃多對健康有害,且宣稱巴沙魚退冰後煎,會發現煎出大量白色藥水,魚也會縮小等,相關言論引起民眾注意和討論。發文者也曾於2023年1月發表類似文章,當時也造成熱傳,查核中心已於2023年2月發布查核報告,提供專家說法如下: 一、專家表示,台灣市售巴沙魚片、魚排多為越南進口的加工產品,加工過程如有合法添加磷酸鹽,只要是依規定限量使用,並無食安問題。 二、專家指出,食品添加物會增加腎臟代謝負擔,腎功能不好者應注意磷酸鹽攝取,多吃天然食材;健康人在適度飲食下可正常代謝磷酸鹽,並不會因為攝取到磷酸鹽而洗腎。 三、傳言宣稱巴沙魚煎出大量白色藥水,或魚縮小兩倍等均為添加磷酸鹽。專家表示,退冰後煎出的白色液體可能為魚肉蛋白質或裹粉裹漿的澱粉類,是否為磷酸鹽須化驗才知道;而巴沙魚泡過磷酸鹽並不會變成兩倍大,若煎煮後縮小,可能是產品過度保冰所致。 網傳文章雖未直接連結吃巴沙魚與洗腎的因果關係,但發文者一再在巴沙魚文章裡提到朋友洗腎致死,易使民眾誤解並引發恐慌,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更新說明2023/11/9】原始查核報告發布於2023年2月6日,判定為「事實釐清」。查核中心於同年6月底新增「易生誤解」的查核結果描述。由於網傳文章錯誤聲稱磷酸鹽的檢測方式,並誇大磷酸鹽對人體的危害,因此改判為易生誤解,以符合查核結果之描述。

頁面

訂閱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