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命D補充劑無效

本單元為民眾申訴專區,不代表事實查核中心立場!

你在哪裡看到這則訊息呢?
媒體報導
謠言原文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活性》跟《非活性》到底是什麼意思。

大多數人都知道維他命D補充劑有D2和D3兩種,而很多醫生和營養師都會說D3比較好。但事實上就臨床實驗證據而言,D2和D3之間並無可認知的差別。請看權威的Overview of Vitamin D(維他命D總覽)。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就只說《維他命D》,而不再區分D2和D3。

我們人類攝取維他命D的最主要,也是最自然的途徑就是曬太陽。陽光裡的紫外線會把我們皮膚裡的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轉化成《維他命D前身》(Pre-vitamin D)。然後,陽光的溫度會再進一步將《維他命D前身》轉化成維他命D。這個維他命D是不具生理作用的,所以就是所謂的《非活性維他命D》。

我們人類攝取維他命D的另一條途徑(次要的)就是吃某些種類的食物,例如魚,蛋,蘑菇。這些食物裡的維他命D也是《非活性維他命D》。

不管是從陽光,還是從食物中攝取到的維他命D,都會在肝臟轉化成Calcifediol (降鈣素二醇),然後又在腎臟進一步轉化成calcitriol(骨化三醇)。這個骨化三醇是具有生理作用的,例如增加腸道吸收鈣的能力,所以就是所謂的《活性的維他命D》。

骨化三醇是處方藥,是用來預防和治療某些副甲狀腺和腎臟的疾病。也就是說,骨化三醇並非補充劑或保健品。還有,骨化三醇的製造過程和生產成本都比維他命D來得困難,來得高,所以價格當然也就比較昂貴。因此,一般民眾幾乎沒有可能會《誤買》到《活性的維他命D》。

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所有的《維他命D補充劑臨床試驗》都是用《非活性維他命D》做出來的。所以,當我發表文章說《維他命D》無效時,我所指的是《非活性維他命D》,也就是一般民眾在吃的維他命D。

台灣有幾位大力提倡吃維他命D補充劑的醫生,總是愛用《活性》《非活性》這個障眼法來推脫維他命D無效的事實。他們會說,不是維他命D無效,而是你吃錯了。

但是,我可以跟你保證,你絕對沒有吃錯,而是因為維他命D補充劑真的無效。

順便提一下,我在一個禮拜前(2020-8-5)發表維他命D:又一神話破滅之後,有位腎臟科醫師(蔡醫師)用臉書傳來一篇論文的連結。這篇論文是2020-7-23發表在世界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標題是Vitamin D Supplements for Prevention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 and Disease(維他命D補充劑之用於預防結核病感染和疾病)。這項臨床研究所用的維他命D也是非活性的,而它的結論也是無效。

所以,請不要再相信什麼《活性》《非活性》這個藉口。

有關維他命D研究的來龍去脈,以及它是如何一個接一個的神話破滅,請看我在3月發表的新書維他命D真相 。台灣有位陳醫師看到我這本書之後,在他的臉書推薦,並且附加評論:「補充維他命D的重要性和調整酸鹼體質一樣,都是幻想出來的的故事而已」。

為什麼想申訴這則訊息?

自己有在服用補充D3劑,大多數醫生告訴我們如果無法藉由日曬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可從食物或營養補充劑獲取維生素D,即非活性維生素,如日曬乾香菇的D2及鮭魚、乳酪等含的D3。醫生們告訴我們要補充非活性的維生素D:
“至於非活性維他命D和活性維他命D怎麼吃?這個問題我大概被問過一千次,趁此機會說明一下。當我們吃活性的維他命D時,活性維他命D會直接進入血液,影響血液中的鈣離子濃度。所以,如果直接吃活性的維他命D,一不小心就會產生高血鈣的問題。

而當我們吃非活性的維他命D時,維他命D會在細胞內轉成活性,發揮抑制癌細胞的作用。由於它不會進入血液,基本上不會影響到血液中活性維他命D和鈣離子的濃度,所以沒有危險性”

“吃活性維他命D,比較像是肚子餓的人去吃滿漢大餐。雖然一口氣硬是吃進20道大菜,吃到了所需的營養,但是身體進食過多,無法消化,造成嚴重負擔,甚至撐死(活性維他命D吃太多會產生高血鈣的問題,是會致死的)。

而吃非活性的維他命D,則比較像是讓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去吃自助餐。這時候身體的每個細胞就像是每個肚子餓的人,會自行挑選自己所需的營養,補充到足夠的量即可。”
而謠言原文說,非活性的維生素D補充劑無效,是否也意味著從食物中攝取的非活性維生素D也是無效的,那營養師口中提倡攝取含維生素D的食物來補充不足的量不就成為傳播錯誤的知識?
而如果如同醫師們所說的非活性維生素D最後會藉由腎臟轉化為活性維生素D,怎麼會得到市面上的維生素D補充劑是非活性的,所以對身體無效的結論呢?

你找到的初步查證或相關資料?

維生素 D 的合成代謝過程
維生素 D 是一群有相同或類似生理活性或作 用的物質,包含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依結構不同 名稱也不同,依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的下屬機構美國國家生 物技術資訊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 所提供的 PubChem 資料庫 19, 目前知道的維生素D有維生素D2 至D7,維生素D1 因被證實為混合物已較不常使用,維生素D2 及D3 為人體內主要的維生素D,常見不同形式的維生 素 D2 及 D3 列於表一 1,20,21。維生素 D 的合成代謝 過程與及生理作用如圖一。人類取得維生素 D 有 兩大途徑,一是皮膚經由陽光中的紫外線 B 照射 使皮膚層內的7- 脫氫膽固醇 (7-dehydrocholesterol) 轉化成前維生素 D3 (previtamin D3),再經熱能快 速轉化成維生素D3 (vitamin D3),又稱為膽鈣化醇 (cholecalciferol),當陽光照射過多產生過多的前
維生素 D3 及維生素 D3 時,紫外線 B 照射會使前 維生素D3及維生素D3繼續轉化為非活性物質; 二是經由攝取食物取得,包括植物性食物、真 菌類 (fungi) 及酵母 (yeast) 所含的為維生素 D2 (vitamin D2),又稱為麥角鈣醇(ergocalciferol), 而動物性食物所含的為維生素 D3,與陽光照射 皮膚產生的維生素 D 相同。膽鈣化醇與麥角鈣醇 又被稱為營養形式的維生素 D,兩者皆無生理活 性。攝取食物所取得的維生素D會藉由乳糜微粒 (chylomicrons) 經淋巴系統帶入循環中或儲存於 脂肪細胞,維生素 D 在循環中與維生素 D 結合蛋 白質(vitamin D-binding protein)結合而被運送到 肝臟,經由肝臟內的 25- 羥化脢 (25- hydroxylase) 代謝為 25- 羥基維生素 D (25-hydroxyvitamin D, 25(OH)D),25(OH)D是循環中主要的維生素D 形式,又稱為主要循環形式的維生素 D,此形 式的維生素 D 也不具生理活性,然後再藉由循 環被帶至腎臟,經由腎臟內的 1α- 羥化脢轉化為 1,25- 羥 基 維 生 素 D (l, 25-dihydroxyvitamin D, 1,25(OH)2D),1,25(OH)2D是實際有生理活性的 維生素 D,是維生素 D 接受器的促效劑 (vitamin D receptor agonist),會再經由循環至各個目標器 官及組織包括骨骼、小腸等產生後續的作用, 1,25(OH)2D也會使得24α-羥化脢的產生增加, 使維生素 D 代謝為水溶性非活性的代謝物再被 排出,而循環中的25(OH)D也會在腎臟以外的 器官、組織及細胞經由腎臟外的 1α- 羥化脢轉化 為 1,25(OH)2D 再 產 生 後 續 的 作 用 1,3,5,9,1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