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9/5版】 日本福島核電廠開始排放核廢水,社群流傳未來鹽巴不能吃、不能淋輻射雨等。查核中心採訪相關專家,查證如下: 一、專家說明,氚在海中是水型態,鹽是海水蒸發後的氯化鈉結晶,鹽裡不會有氚。 臺鹽公司指出,目前供應國內民生一般食用鹽品,主要是台灣通霄精鹽廠生產。目前台鹽製品也有送樣到原能會檢測碘、銫、鍶及氚放射性元素,最新送驗產品均無檢出。 二、專家指出,氚有可能隨水循環蒸發、降雨,但其排放濃度低,對人體不太會有影響;且氚無法穿過皮膚進入人體。因此,如果從外在接觸氚水,如下雨淋到或游泳碰到,氚不會穿透皮膚造成傷害。 專家也說,相較其他核種,氚的危害性低,銫或鍶等其他放射物質是否被妥善處理更應被關注,也須持續監管。 三、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福島核電廠處理水排放 數據監測網 顯示,目前福島核電廠廢水的氚為每公升205貝克,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氚濃度標準是每公升1萬貝克。 傳言稱排放核廢水致鹽巴不能吃、淋雨會致癌等內容不符何科學原理以及現有科學證據。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此查核報告針對傳言的說法提供科學證據以供參考,福島核廢水議題需要長期關注,且監測為動態資訊,有新的科學證據或資料,查核報吿將隨時更新。

頁面

訂閱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