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日本排放核廢水,未來鹽巴有輻射不要吃、不要淋輻射雨會致癌」?
【錯誤】網傳「日本排放核廢水,未來鹽巴有輻射不要吃、不要淋輻射雨會致癌」?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9/5版】
日本福島核電廠開始排放核廢水,社群流傳未來鹽巴不能吃、不能淋輻射雨等。查核中心採訪相關專家,查證如下:
一、專家說明,氚在海中是水型態,鹽是海水蒸發後的氯化鈉結晶,鹽裡不會有氚。
臺鹽公司指出,目前供應國內民生一般食用鹽品,主要是台灣通霄精鹽廠生產。目前台鹽製品也有送樣到原能會檢測碘、銫、鍶及氚放射性元素,最新送驗產品均無檢出。
二、專家指出,氚有可能隨水循環蒸發、降雨,但其排放濃度低,對人體不太會有影響;且氚無法穿過皮膚進入人體。因此,如果從外在接觸氚水,如下雨淋到或游泳碰到,氚不會穿透皮膚造成傷害。
專家也說,相較其他核種,氚的危害性低,銫或鍶等其他放射物質是否被妥善處理更應被關注,也須持續監管。
三、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福島核電廠處理水排放數據監測網顯示,目前福島核電廠廢水的氚為每公升205貝克,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氚濃度標準是每公升1萬貝克。
傳言稱排放核廢水致鹽巴不能吃、淋雨會致癌等內容不符何科學原理以及現有科學證據。因此,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此查核報告針對傳言的說法提供科學證據以供參考,福島核廢水議題需要長期關注,且監測為動態資訊,有新的科學證據或資料,查核報吿將隨時更新。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背景
日本排放核廢水後,社群流傳傳言稱「未來鹽巴不要吃」;另外也有傳言稱「民眾不要淋雨,避免核輻射進入體內」、「淋到輻射雨會得癌症」。
圖1-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核廢水排放未來鹽巴不能吃」?
(一)《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廖英凱說,目前福島排放的ALPS處理水無法濾掉氚,對碳14的過濾效果有限,氚是氫的同位素,會取代氫成為氚水,但經海水稀釋後輻射量已極低,且鹽是海水蒸發後的產物,氚水都被蒸發了,鹽非常難受到污染。
(二)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系兼任副教授陳清江說,有民眾擔心海鹽也會受到影響,但其實海鹽是氯化鈉的結晶,而氚是存於水中,不會結晶變成鹽。
(三)臺鹽公司回應查核中心採訪時表示,臺鹽公司所供應鹽品主要分成一般食用及工業用,目前供應國內民生一般食用鹽品,除了玫瑰鹽及地中海鹽外,均為通霄精鹽廠生產,是貨真價實在地生產的鹽品。
至於外界曾流傳台灣鹽都是從澳洲進口;臺鹽指出,基於成本考量,台灣已經廢除傳統曬鹽,工業用鹽改由澳洲進口替代,主要提供給各大工業業者,例如電子業、紡織染整業、釀造、醃漬等非直接食用的食品加工業者使用。
目前鹽類製品相關檢測為何?
臺鹽8月25日也發佈新聞稿指出,臺鹽持續關注原能會監測數值,監控海域水質,相關產品都送樣到原能會檢測碘、銫、鍶及氚放射性元素,最新送驗產品均無檢出。
爭議點二、傳言稱民眾不要淋輻射雨會得癌症?不要去海邊游泳?
(一)陳清江說,氚是有可能隨著水循環,從海水蒸發變成雨降下,但氚會透過水循環不等於「致癌」或造成危害, 因為目前排放的濃度低,且再經過水循環的濃度將更低,幾乎不會對人體有危害。
陳清江也說,皮膚層是可以有效隔絕氚的,所以就算皮膚接觸到氚,也不會直接進入身體。以此論在海邊游泳也不用擔心氚的危害;至於其他放射物種,更不會隨著水蒸發變成雨,民眾更毋須擔心。
(二)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講座教授陳鎮東表示,氚以水的形式存在,就像水分子一樣,可以蒸發,也可以透過風來傳輸,可能幾天內就會到台灣。儘管如此,他並不擔心核廢水會透過降雨影響民眾。
陳鎮東解釋,台灣的雨水本就受到空氣污染等各種物質影響,相對之下氚的量是微不足道的,也不會透過雨水而穿透身體。如果民眾要在意這些小事而煩惱,生活就不得安寧了。比起擔憂淋雨會有氚,環境上還有更多嚴重的問題可能影響健康,如PM2.5可能導致肺癌。
(三)廖英凱表示,氚原子在衰變時會放射能量較低的β射線,連紙的厚度都穿不過,因此,如果從外在接觸氚水,如下雨淋到或游泳碰到,氚是無法穿透皮膚造成傷害。
廖英凱說,然而能放射β射線的核種如果進到人體,也會因為無法穿透人體而全部作用於體內,因此也要避免吃進去。
廖英凱說,氚目前在生活上常被做成能自體發光的氚管,常被用於手錶指針、發光飾品,也是未來核融合的關鍵原料。放射性核種有上百種,氚的危害影響力真的很小,真正應該被擔心的銫或鍶等大元素,這也是ALPS這套系統被設計出來最主要的任務。
目前國際原子能總署 (IAEA)、台灣相關單位監測數據為何?
(一)檢視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福島核電廠「處理水」排放數據監測網,截至9月4日,目前排放符合安全標準。
(二)檢視原能會「含氚廢水」專區網站,提供台灣海域監測數據,並整合漁業署、食藥署台灣漁獲採樣、食品輻射監測數據。
截至9月4日,目前台灣海域輻射值符合安全範圍內。從今年1月1日至8月29日止,漁業署抽樣台灣周邊海域、遠洋海域輻射物「銫」、「氚」值皆合格;食藥署抽樣日本輸入食品(水產品、非水產品類)「銫」、「氚」值也皆合格。
結論
日本福島核電廠開始排放核廢水,社群流傳鹽巴輻射不能吃、不能淋輻射雨等。查核中心採訪相關專家,查證如下:
一、專家說明,氚在海中是水型態,鹽是海水蒸發後的氯化鈉結晶,鹽裡不會有氚。
臺鹽公司指出,目前供應國內民生一般食用鹽品,主要是台灣通霄精鹽廠生產。目前台鹽製品也有送樣到原能會檢測碘、銫、鍶及氚放射性元素,最新送驗產品均無檢出。
二、專家指出,氚有可能隨水循環蒸發、降雨,但其排放濃度低,對人體不太會有影響;且氚無法穿過皮膚進入人體。因此,如果從外在接觸氚水,如下雨淋到或游泳碰到,氚不會穿透皮膚造成傷害。
專家也說,相較其他核種,氚的危害性低,銫或鍶等其他放射物質是否被妥善處理更應被關注,也須持續監管。
三、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福島核電廠處理水排放數據監測網顯示,目前福島核電廠廢水的氚為每公升205貝克,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氚濃度標準是每公升1萬貝克。
傳言稱核廢水排放鹽巴不能吃、淋雨會致癌等內容不符何科學原理以及現有科學證據。因此,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