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影片「記得千萬不要吃這兩個地方的東西...日本已經開始在太平洋開始開放核廢水,日本媒體拍到大量沙丁魚暴斃;俄州發生火車爆炸毒氣外洩,當地是美國主要農作區,像是大豆、玉米、蔬菜..」?

【錯誤】網傳影片「記得千萬不要吃這兩個地方的東西...日本已經開始在太平洋開始開放核廢水,日本媒體拍到大量沙丁魚暴斃;俄州發生火車爆炸毒氣外洩,當地是美國主要農作區,像是大豆、玉米、蔬菜..」?

事實查核報告#2271
網傳影片「記得千萬不要吃這兩個地方的東西...日本已經開始在太平洋開始開放核廢水,日本媒體拍到大量沙丁魚暴斃;俄州發生火車爆炸毒氣外洩,當地是美國主要農作區,像是大豆、玉米、蔬菜..」?
發布日期/2023年3月2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7版】

日本預計2023年春季至夏季排放處理過的核廢水(含氚處理水),但至今尚未正式排放;美國俄亥俄州2月發生火車爆炸導致氯乙烯外洩。而社群從3月開始流傳影片,指稱日本排放核廢水發生沙丁魚死亡、來自日本、美國的東西都不要吃,查證說明:

一、日本政府雖預計在2023春夏排放含氚處理水(核廢水),但截至目前相關設備尚未完成施工,目前還沒開始排放。因此,2月7號日本新潟縣魚川市漁港發生的沙丁魚暴斃事件與核廢水排放無關。

二、專家也指出,若魚群遭受輻射汙染應該是慢性輻射污染,而不是急性集體的暴斃死亡。至於新潟的沙丁魚事件,日本專家推測可能是海水溫度降低,也可能是遭受海豚追趕,確切原因仍待當地機關調查。

三、美國俄亥俄州雖有生產黃豆、玉米,但並不是美國最主要的產區,且俄亥俄州農產品主要應是內銷,並不是主要輸入台灣。目前黃豆、玉米目前為休耕期,現階段台灣從美國進口至台灣的黃豆、玉米未受到火車事故影響。

四、農委會、食藥署、黃豆出口協會均指出,農產品出口時,美國農業部以及台灣相關機關皆有一定檢驗機制。截至目前,台灣並沒有收到美國俄亥俄州通報農作物有異的資訊。

因此,傳言影片描述內容為「錯誤」訊息。

背景

日本預計2023年春季至夏季排放處理過的核廢水(含氚處理水),但至今尚未公布正式排放時程;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區2月初也發生火車出軌事件,導致有毒氣體氯乙烯外洩事件,也引發當地居民疑慮其對於健康的影響。

而社群從2023年3月初開始流傳多支影片,每支影片的聲音旁白都來自一男子的旁白,內容指出,「記得千萬不要吃這兩個地方的東西...第一個雷是日本已經開始在太平洋開始開放核廢水,根據他們的規劃,預計在2023年排放40萬頓核廢水,現在已經2月底了..想必已經排放一大半了,結果怎麼樣,日本媒體拍到日本近海有大量的死魚死蝦被沖上岸(畫面配上新潟沙丁魚暴斃新聞畫面)...日本海產品就不要吃了。

第二個雷是美國俄州發生了氯乙稀劇毒大爆炸,這些有毒物質會進入土裡,最後都會被地裡的大豆、土豆、玉米給吸收掉,這個爆炸地剛好是美國農作物主要產區,這裡的農作物幾乎可以斷定沒有倖存的了...有毒物質會進口到各國..強烈建議未來幾年盡量不吃來自美國食品,像是大豆、玉米、蔬菜..」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日本已經開始在太平洋開始開放核廢水...」是否屬實?

(一)根據日本《共同社》、《日本產經新聞》、《NHK》2023年3月報導指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3月16日宣佈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含氚處理水(ALPS)的其中一項設備(儲罐內攪拌使處理水濃度達到均勻)目前已完成施工,設備將從17日開始運轉。目前會先針對最先排放的處理水先進行循環和分析,分析工作預計耗時2個月。

至於處理過的含氚水何時會開始排放?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預計從2023年春夏季前後開始排放,但用於排放的海底隧道,以及海水稀釋處理水的設備仍在建設之中,預計6月完成。

(二)查核中心採訪台灣原能會輻射防護處。原能會指出,截至目前,儲存於福島第一電廠的含氚處理水設備尚未施工完成,目前都還沒開始排放。

原能會指出,日本政府原預計在今年的春季到夏季開始排放含氚處理水,但目前最重要的排水設備「海底隧道」都尚未施工完成。

早前原能會也向日方確認,目前掌握到海底隧道預計在今年6月完工,但仍待後續工程進度是否如期完成。此外,就算所有設備施工完成,也要經由日本政府、國際原子能總署審查評估。因此,含氚處理水可能會在夏季之後才開始排放。

針對未來日本排放含氚處理水,原能會指出會持續監督源頭的監測報告,像是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國際海域的監測狀況。而針對台灣附近海域狀況,今年也會與各相關部會合作,執行洄游魚、台灣海域生態樣本、邊境輸入水產動物及藻類的生物氚監測。

(三)查核中心檢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排放含氚處理水」網站頁面(最新更新2023/3/27),目前尚未看到已排放含氚處理水的消息和資訊。

綜合以上,日本政府雖預計在今年春夏之後排放含氚處理水,但截至目前相關排放設備尚未完成施工,尚未開始排放含氚核廢水。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稱日本新潟「沙丁魚暴斃」是因為排放核廢水(含氚處理水)?是真的嗎?

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邵廣昭說,日本現在尚未排放含氚處理水,沙丁魚成群死亡的現象與其無關。

邵廣昭分析,此事件是發生在新潟的沙灘,屬於本島的西部,而含氚處理水是在本島東邊海洋排放,就算已經開始排放了,要影響到西部海岸也需要一段時間。此外,排放的處理水的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很低,若造成輻射汙染應該是造成魚類慢性的污染,而不是急性集體的暴斃死亡。

邵廣昭說,自然界魚類大量死亡的原因非常多,像是自然災害因素如乾旱、洪水、氣候變遷(聖嬰、反聖嬰);或爆發冷水流把魚凍死等都有可能。新潟縣的沙丁魚大量死亡事件的確切原因,目前尚不得知,仍要當地機關調查才能知道。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也曾在查核報告1398指出,核廢水的輻射劑量並不會讓魚群大量猝死,而是會遭受慢性輻射污染,若進行檢測,才能確認魚群是否有輻射超標狀況。且若是遭受輻射汙染,也不會僅是一種魚類受到汙染,其他魚種也會受到影響。

新潟縣沙丁魚暴斃事件實際情形為何?

(一)以關鍵字「新潟県でのイワシの突然死」(日本新潟沙丁魚暴斃事件)查詢日本媒體報導。

NHK》2023年2月8日報導指出,據新潟縣政府指出,2月7日新潟縣魚川市一漁港沿岸有大量沙丁魚被沖上岸,具體原因不明;但據縣水產海洋研究所稱,它們可能是被海豚追逐。

而根據日本民間放送電視台《TBS2023年2月9日報導則訪問日本專家,專家表示不清楚直接原因,但原因可能有兩點:

一、是因為「積雪融化導致海水溫度急劇下降」,海水溫度的突然下降使得沙丁魚變得虛弱並被沖上岸。

二、是因為「被掠食者追趕」,因沙丁魚常成群結隊地在海面上遷徙,會移動到淺水區尋找食物,當有以沙丁魚為食的鰤魚、鱸魚或是海豚時,沙丁魚就有可能會出現在沙灘上。

(二)進一步檢索日本新潟縣政府網站新聞稿。根據2月13日17日的新聞稿指出,2月7日在魚川市筒石漁港沿岸發現大量沙丁魚被沖上岸,8日開始已將沖上岸的魚體集中並掩埋在同個海灘,並在17日完成掩埋工作。對於其是否會影響周邊環境以及漁業,目前仍會繼續評估。

綜合以上,日本尚未排放含氚處理水,2月7日新潟漁港發生的大量沙丁魚死亡事件與其無關。專家也指出,若魚群遭受輻射汙染應該是慢性輻射污染,而不是急性集體的暴斃死亡。

至於新潟的沙丁魚事件,日本專家推測可能是海水溫度降低,也可能是遭受海豚追趕,確切原因仍待當地機關調查。

爭議點三、網傳「俄州火車爆炸,這個爆炸地剛好是美國農作物主要產區...強烈建議未來幾年盡量不吃來自美國食品,像是大豆、玉米、蔬菜..」,

俄亥俄州(Ohio)2月發生的火車爆炸引起的有毒氣體外洩事件,查核中心曾發布查核報告2241,分析俄州的農作物產量、外洩事件對於農作物的食安風險、是否影響到台灣等,以下摘要說明:

專家表示,俄亥俄州雖有生產黃豆、玉米,但並不是美國最主要的產區,且俄亥俄州農產品主要應是內銷,並不是主要輸入台灣。而黃豆、玉米目前為休耕期,每年4月才會開始播種。而現階段台灣從美國進口至台灣的黃豆、玉米都是2022年收穫。因此,目前進口到台灣的美國農產品不會受到火車事故影響。

專家表示,根據目前情況,俄州火車事件在生物方面直接影響的是附近河流的魚類,其他動物尚未發現受影響。美國農學專家也確認,尚未看到任何俄亥俄州火車出軌對農作物及畜牧業衛生安全的負面影響的報告。

台灣肉類進口商也指出,目前沒有收到美國肉類有異的資訊,且進口肉類當地、台灣邊界都會有把關機制。

農委會、食藥署、黃豆出口協會均指出,農產品出口時,美國農業部以及台灣相關機關皆有一定檢驗機制;目前也會持續監測國際警訊平台,而截至目前為止,台灣並沒有收到美國俄亥俄州通報農作物有異的資訊。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7版】

日本預計2023年春季至夏季排放處理過的核廢水(含氚處理水),但至今尚未正式排放;美國俄亥俄州2月發生火車爆炸導致氯乙烯外洩。而社群從3月開始流傳影片,指稱日本排放核廢水發生沙丁魚死亡、來自日本、美國的東西都不要吃,以下查證說明:

一、日本政府雖預計在2023春夏排放含氚處理水(核廢水),但截至目前相關設備尚未完成施工,目前還沒開始排放。因此,2月7號日本新潟縣魚川市漁港發生的沙丁魚暴斃事件與核廢水排放無關。

二、專家也指出,若魚群遭受輻射汙染應該是慢性輻射污染,而不是急性集體的暴斃死亡。至於新潟的沙丁魚事件,日本專家推測可能是海水溫度降低,也可能是遭受海豚追趕,確切原因仍待當地機關調查。

三、美國俄亥俄州雖有生產黃豆、玉米,但並不是美國最主要的產區,且俄亥俄州農產品主要應是內銷,並不是主要輸入台灣。目前黃豆、玉米目前為休耕期,現階段台灣從美國進口至台灣的黃豆、玉米未受到火車事故影響。

四、農委會、食藥署、黃豆出口協會均指出,農產品出口時,美國農業部以及台灣相關機關皆有一定檢驗機制。截至目前,台灣並沒有收到美國俄亥俄州通報農作物有異的資訊。

因此,傳言影片描述內容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