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英國最新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是美國來的,並非武漢本地發生」?
【錯誤】網傳「英國最新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是美國來的,並非武漢本地發生」?
經查:
一、論文於2020年4月9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第一作者為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學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
二、論文將新冠病毒依基因序列分為A、B、C三群,A群是從中國傳到美國,基於拓荒者效應主要流傳在美國。
三、專家及論文作者皆表示,論文沒有明確指出病毒起源地,更未指出新冠病毒來自美國。
因此,網傳貼文引用論文,卻錯誤指稱「新冠病毒來自美國」,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貼文引用一篇英國學術論文,其文字訊息指稱:「這是英國最新以用研究DNA來推論人類進化學同樣的原理來追蹤新冠病毒.發現最原始狀態的A型病毒主要集中於美國與澳洲.在武漢只有少數外國人屬於A型.武漢以及全中國的新冠基本上是B型,是A型的衍生型.
這基本上就已經證實新冠病毒是外來的,並非武漢本地發生.研究同時將新冠最初發生的時間訂於去年9月到12月之間.文章已發表在。」
該論文也被多個簡體中文網站引述,標題指稱,「最原始病毒在美國,不在武漢」,並以此推論「病毒起原地可能是美國,不是武漢。」
圖1:社群平台擷圖
圖2、3:簡體中文網站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論文來自何處?作者是誰?
經查核中心檢索,這篇論文名為〈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2020年4月9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第一作者為來自英國劍橋大學「考古學研究所」(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的研究員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
圖4:PNAS網站擷圖
爭議點二、論文內容為何?
查核中心採訪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研究員鄧穎軒,並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協助,諮詢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王弘毅教授、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林仲平教授。
(一)林仲平表示,此篇論文使用系統發生學網絡分析(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建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在全球160個案例之間的演化與傳播歷程。研究蒐集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病患的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序列,並使用目前所知與新型冠狀病毒最相近的蝙蝠冠狀病毒為外群 (outgroup),比較樣本中各基因型和蝙蝠冠狀病毒的親緣關係。
(二)王弘毅說,如果有恰當的外群(outgroup),可幫助研究人員在系統發生學網絡中指定祖先群,即病毒的可能起源。此研究以RaTG13蝙蝠病毒株樣本的序列當外群,協助指定祖先群。
(三)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研究員鄧穎軒解釋,論文結果將新冠病毒可以分為A、B、C三群。A群的病毒主要在美國與澳洲;B群的病毒主要在中國以及東亞;C群主要流傳在歐洲以及東亞。
鄧穎軒協助解讀該論文摘要指出,A群是從中國傳到美國後,在美國出現拓荒者效應(奠基者校應,Founder effect),而廣泛流傳。
鄧穎軒解釋,拓荒者效應指的是一個新品系或物種,當一小群個體脫離原本的族群,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但那個地方沒有相同物種,它可以快速又廣泛地流傳。新建立的族群的遺傳多樣性通常會低於母族群的遺傳多樣性。因新地方的遺傳多樣性低,所以美國的病毒都是A群居多,母族群亞洲的多樣性比較高,故中國及東亞的主流有B群和C群。
圖5:原始論文病毒網絡分析/查核中心製圖
*病毒網絡圖擷自原始論文
爭議點三、傳言指稱「論文結果證實新冠病毒是起源美國,不是武漢」,是否符合論文內容?
(一)經查核中心檢索。美國媒體《美國之音》曾於4月16日刊出文字報導,以及專訪論文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的影片。
福斯特受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最初的傳播,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最早是在中國傳播起來的,可能是在中國南部。但這不能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比如說一個瘋狂的科學家,姑且說是馬達加斯加的科學家,在他的車庫實驗室裡,人工製造出了一種病毒,然後到了中國,並在那邊投放病毒,這個可能性是資料數據無法看出來的。但我可以說的是,病毒的傳播很早就在中國發生了。
我們看到的是拓荒者效應,所以在1月初,我們沒有看到美國有A型病毒,但後來就看到了。根據疫調情況顯示,有旅客前往北美和加拿大,並把A群病毒通過拓荒者效應,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被發現,但它卻傳開了,而且傳染性很強。然後突然間,A型病毒在美國成為了主要的類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拓荒者效應。『美國A群病毒』數量比較多,並不代表『這個病毒就是來自美國』,這是一個錯誤結論。」
圖6:VOA Twitter擷圖
(二)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研究員鄧穎軒表示,傳言指稱「病毒起源於美國」這是錯誤推論。首先,論文裡面並無提到病毒的起源地;論文中提及「蝙蝠冠狀病毒祖先」的「A型病毒」主要流傳於美國,但並沒有以此推論病毒是起源於美國。
再者,該篇論文,也有註記出A型病毒的最初病患都有中國接觸史,是基於拓荒者效應,才在美國大量流傳。鄧穎軒協助查核中心檢視原文,原文分析「A型病毒」,最初個案有4個住在廣東的中國人,另外還有3位日本人和2位美國人。其中,美國病患曾到過武漢,有中國接觸史。
圖7:原始論文病毒網絡分析/查核中心製圖
綜合以上,作者表示,流傳在美國的是A型病毒,但A型病毒是從中國傳到美國,因拓荒者效應,而在美國流傳最廣;該篇論文並沒有指稱「病毒起源於美國」。
爭議點四、此論文研究指出「A型病毒的祖源,最接近蝙蝠冠狀病毒」,此研究內容與方法,專家如何解讀?
(一)林仲平說,此研究所使用的蝙蝠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型的差距有17個RNA,並非最理想的外群樣本,這個差距可能會使這篇研究無法清楚辨別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親緣關係。「蝙蝠冠狀病毒」到可以感染人類的「新型冠狀病毒」之間可能存有多個變異階段,則理想的外群樣本應是蝙蝠冠狀病毒變異成新型冠狀病毒之前,最後變異階段的病毒株。
林仲平說,系統發生網絡分析能準確重建生物的演化歷史和族群動態,然而這種分析受限於取樣是否完整、外群親緣關係的遠近、遺傳資料的解析度、天擇選汰壓力的多寡與其它演化因子的影響(如族群量大小變化)。
(二)王弘毅說,此研究本身的方法和解釋有不足之處。首先是RaTG13蝙蝠的序列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差異達到4%(近1200個鹼基),顯示RaTG13不適合用來當作此分析的外群。
王弘毅補充,病毒分型主要是依據序列差異的百分比。例如B型肝炎病毒被分為A-I共九型,每一型彼此間差異達到8%以上;而此研究只是根據1到2個鹼基突變點便將病毒被分成A、B、C三型,並不適宜。
結論
一、論文於2020年4月9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第一作者為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學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
二、論文將新冠病毒依基因序列分為A、B、C三群,A群是從中國傳到美國,基於拓荒者效應主要流傳在美國。
三、專家及論文作者皆表示,論文沒有明確指出病毒起源地,更未指出新冠病毒來自美國。
因此,網傳貼文引用論文,卻錯誤指稱「新冠病毒來自美國」,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