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雞的激素或抗生素,注射部位通常在雞翅膀、雞頸位,而雞腳則會囤積抗生素」?

【錯誤】網傳「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雞的激素或抗生素,注射部位通常在雞翅膀、雞頸位,而雞腳則會囤積抗生素」?

事實查核報告#132
網傳「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雞的激素或抗生素,注射部位通常在雞翅膀、雞頸位,而雞腳則會囤積抗生素」?
發布日期/2019年8月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0版】

一、傳言所附的影片應是雞隻施打疫苗,而不是抗生素。

二、傳言指稱「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每天給雞注入三劑合成類固醇、抗生素和生長激素」,卻挪用雞隻施打疫苗的影片,與事實並不相符。

三、傳言指稱「現在一隻雞只要養一個月」,應是指白肉雞飼養期僅為35天,這是育種和營養飼料的成果,不是施打生長激素。

四、雞隻在生病時,才需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使用這類藥物會有自然代謝機制,在上市前,業者若能遵守停藥期規定,應可避免藥物殘留;若有藥物殘留,通常以內臟、皮下脂肪、肌肉等可食組織為主,而非雞腳。

【更新說明2021年10月20日13:00】傳言出現其他版本,已新增於背景及爭議點四。

背景

通訊軟體近期流傳多則有關「雞施打抗生素」的訊息,包括:「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正常一隻雞養半年,現在一隻雞一個月就殺來吃了」、「一隻雞 五六個人 一人一針 抗生素成長速... 」、「雞腳最多抗生素...原來雞的激素或抗生素,注射部位通常在雞翅膀、雞頸位,而雞腳則會囤積抗生素...」,有些訊息還會附上一支影片,描述人員為雞注射抗生素。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3、4: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通訊軟體在2021年10月流傳類似訊息:「每天給每隻雞注入三劑合成類固醇、抗生素和生長激素,持續30天,結果只使它們增肥。此後,必須在30至40天內出售這些雞。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這些雞就會被上述有毒混合物轟擊致死。 當這些雞被吃掉時,對消費者造成的後果不僅令人震驚,而且是災難性的。 養雞場主、他們的家庭和工人從來沒有吃這些雞,因爲他們完全知道這一點。 簡單地說,這些雞是癌細胞。 所有腫瘤科醫生都知道這個情況。 你知道嗎? 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得了癌症。請和你的醫生確認一下!! 請大家觀看以上視頻而不刪除。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期求在你們的其他團體中傳播。」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是否為真?

(一)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志峰表示:

「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是錯誤的。抗生素是在雞生病時用來治療的藥物,農民不會無緣無故幫雞打抗生素。目前農委會尚同意可使用一些促進生長用的抗生素,但這類抗生素不會「注射」施打,而是放在飼料裡給雞吃。

影片中,雞隻注射的是疫苗。通常剛出生的小雞會施打馬立克病(Marek’s Disease)疫苗,會以雞頸部做皮下注射,而中雞會從雞翅膀接種雞痘(Fowl Pox)疫苗,常見的還有新城雞病(Newcastle Disease)疫苗,會注射在雞胸。

當雞隻生病時,則會給予抗生素等用藥。獸醫師確診後,會給予投放藥物,有肌肉注射、飲水、飼料等多種方式給藥。不過,由於養雞場照顧的雞隻數量龐大,注射藥劑的效率低,現在用藥多以給予飲水和飼料等方式,比較方便。不同藥物約有7到14天的停藥期,雞隻上市前會停止施打藥物,避免藥物殘留問題。

(二)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畜產保健科教師陳瑞楠表示:

網傳影片應是在幫雞打疫苗,並非施打抗生素。

以台灣養雞環境而言,雞隻處於各種病原及病媒極易孳生的炎熱多濕環境下,業者也大多以集約方式經營生產,想要維持雞隻健康,必須從三大策略著手,包括:落實良好生物安全與飼養衛生、正確使用疫苗,以及得病時給予正確診斷與投藥。

其中,雞隻注射的「疫苗」用於疾病預防,各雞場會依自身的情況,擬定合乎需要的免疫接種計畫,免疫接種的方式很多元,有頸部皮下注射、點眼、點鼻、噴霧、飲水、翼膜穿刺及肌肉注射等,疫苗意在引發動物的主動免疫,不至於有藥物殘留或抗藥性的問題。

「抗菌劑」的功能,有些是為了促進生長,有些是治療細菌性感染症。抗菌劑有「抗生素」與「合成抗菌劑」兩類,給藥方式有注射、飲水及飼料添加等三種途徑,其中以飲水及飼料為最常給藥途徑。其中,抗菌劑的「注射」又分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及靜脈注射等方法,肌肉注射通常會打在肌肉較豐富處如胸肉,而皮下注射則位於頸部。

陳瑞楠強調,畜牧業者必須要嚴格遵守獸醫師處方籤內容所記載的藥名、用法、用量和停藥期等注意事項,方能避免藥物殘留的問題。

爭議點二、網傳「正常一隻雞養半年 現在一隻雞一個月」是否為真?

陳瑞楠表示,目前國人習慣消費肉雞的種類及飼養期分別為:紅羽土雞為23-24週、黑羽土雞為15-16週、鬥雞為23-24週、珍珠雞為15-16週、烏骨雞為13-14週、閹雞需半年以上,而白肉雞為35天。

陳瑞楠解釋,飼養期最短的白肉雞只需35天就可長到2公斤,這是育種與營養飼料搭配的成果,當今的畜產科技縮短飼養期,而非注射抗生素或生長激素,而且生長激素價格昂貴,不符成本,業界幾乎不會使用。

爭議點三、網傳「雞腳最多抗生素」是否為真?

陳志峰表示,「雞腳最多抗生素」的說法沒有學理根據。

陳瑞楠說明,雞隻若投予抗菌劑類及抗寄生蟲劑類等藥物後,其藥物經動物體吸收後會分布至各組織中,再經由肝臟代謝,以及腎臟、膽汁排泄等機制排除於體外;而動物體如有殘存之藥物或其代謝物,則較多殘留於於動物之內臟、肌肉及皮下等可食組織中,因此「雞腳最多抗生素」的說法並不正確。

爭議點四、網傳「每天給每隻雞注入三劑合成類固醇、抗生素和生長激素,持續30天,結果只使它們增肥。此後,必須在30至40天內出售這些雞。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這些雞就會被上述有毒混合物轟擊致死。」是否為真?

陳志峰表示,目前白肉雞飼養時間短,生產價格非常競爭,不會有多餘的成本投資在這些東西的使用。甚至有些生物安全做得好的牧場,已經全程不使用抗生素。至於生長激素、固醇類,都是高成本的藥物,不可能使用。目前白肉雞育種與營養的進展,在台灣飼養35天,正常飼養即可達2.0-2.2公斤的體重。

陳瑞楠說,目前雞隻飼養使用抗生素之主要目的為治療雞隻的疾病或促進生長,至於傳言提到「施打生長激素」,陳瑞楠解釋,此傳言許多消費者信以為真,但目前國產白肉雞飼養33~35天即可達到1.8至2.1公斤之上市體重,此高效率之生產原因為優良的雞隻育種技術、完善的飼料配方及優良的飼養環境三者相互配合所致,而並非施打生長激素來達成。

陳瑞楠說,國內白肉雞平均一隻上市價格為80~90元,且生長激素之價格不斐,用來改善人類矮小症的生長激素1毫克就要價美金1萬元,基於市場成本且現有完善之育種、飼料工業及飼養等技術之下,業者根本不可能選擇以施打生長激素的高成本方法來進行雞隻生產。

陳瑞楠說,過去常有雞打生長激素的謠言,事實上,目前台灣白肉雞高效率之生產其飼養過程維持雞隻健康之主要措施為施打疫苗,疫苗可有效避免雞隻受疾病所侵擾,另外,為了雞隻促進生長及疾病的治療,普遍的做法會於雞隻的飼料中添加「抗菌劑」,該等藥物其用法、用量、停藥期及注意事項等皆受法規嚴格所規範,飼養過程中完全不會施打生長激素。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0/20版】

一、傳言所附的影片應是雞隻施打疫苗,而不是抗生素。

二、傳言指稱「一隻雞打四種抗生素」,卻挪用雞隻施打疫苗的影片,與事實並不相符。

三、傳言指稱「現在一隻雞只要養一個月」,應是指白肉雞飼養期僅為35天,這是育種和營養飼料的成果。

四、雞隻在生病時,才需使用抗生素等藥物,使用這類藥物會有自然代謝機制,在上市前,業者若能遵守停藥期規定,應可避免藥物殘留;若有藥物殘留,通常以內臟、皮下脂肪、肌肉等可食組織為主,而非雞腳。

【更新說明2021年10月20日13:00】傳言出現其他版本,已新增於背景及爭議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