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IFCN全球報告:查核組織成長放緩 非營利查核組織重回主力

【回顧與展望】IFCN全球報告:查核組織成長放緩 非營利查核組織重回主力

記者何蕙安/編譯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簡稱IFCN)近日發布的2021年形勢報告(State of the Fact-Checkers 2021)顯示,比起前四年的劇烈增長,全球查核組織的數量出現放緩趨勢;此外,越來越多查核組織與電視、平面媒體等合作,增加查核報告的可見度與影響力。

2015年成立的IFCN,是美國波因特新聞學院旗下、專注提倡事實查核標準與準確資訊的國際組織。據IFCN網站顯示,截至2月7日,全球共有108家查核組織通過IFCN認證,另有15家正在更新認證。其中,《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MyGoPen》皆是IFCN認證組織。

此份2021年形勢報告,是IFCN在2021年7至8月期間,以問卷採訪全球86家認證查核組織前一年、即2020年1月至12月的情況。

IFCN指出,在該報告調查的2020年期間,僅有8家組織成立,增速比起過去幾年明顯放緩。值得注意的是,非營利與營利媒體性質的查核組織出現消長。在2020年的報告中,因為愈來愈多大型新聞機構投入事實查核,所以有超過一半的查核組織屬於營利性質;但在2021年報告中,非營利查核組織在86家受訪者中佔了50%,是繼2018年後,重回查核社群的主力。

除此之外,來自學術單位的查核項目也出現明顯增長,數量從2020年僅佔1.4%,至2021年上升至5.8%。

以鄰近的香港為例,兩個查核項目《浸會大學事實查核中心》與香港大學《Annie Lab》分別在2021年底、2022年初取得IFCN認證,反映出2021年形勢報告的趨勢。(編按:此兩家查核單位並未參與2021形勢報告的調查)

愈來愈多查核報告透過電視、平面媒體傳播

在報告中,網路仍是全球查核組織發布查核報告的主要傳播形式,所有查核組織都會透過網路發布查核報告。

不過,也有愈來愈多的組織也使用電視與平面媒體來傳播查核報告,包括與電視、廣播或紙媒合作,幫助他們擴大查核報告的傳播力,以及增加民眾對於該議題的意識。例如葡萄牙查核組織《Poligrafo》與新聞台合作,每週一晚上有查核報告的單元,是當日的熱門節目之一。

在2019年的形勢報告,還沒有任何查核組織使用電視作為媒介,使用平面媒體的也只有1.3%;但在2020年報告中,使用平面媒體、電視的組織分別暴增到23.6%、18.1%,兩項數字在2021年也持續成長。


圖1:葡萄牙查核組織《Poligrafo》每週一晚間的電視查核節目/擷自節目網站

Meta合作項目仍然是查核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

收入部分,Meta的第三方事實查證項目持續成為多數認證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有超過四成的查核組織的最大收入來自Meta;另外有約三成的查核組織經費主要來自捐款、獎助金與訂閱收入。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查核組織表示,他們的收入來自母公司、學術機構、政府合作、公廣新聞資金或自籌等,也有1家查核組組織表示完全沒有收入。

整體而言,在預算規模方面,有37%的受訪組織的年度預算在10萬美元與50萬美元(約新台幣278萬元至1390萬元)之間,另有將近兩成的查核組織的年預算超過50萬美元。報告也顯示,較小型的查核組織也出現增加趨勢,年預算在2萬美元、2萬到5萬美元預算規模的組織,百分比相較前一年增加13.9個百分點。


圖2:受訪查核組織的主要收入來源/擷自IFCN2021形勢報告

三成查核組織的全職員工不到5人

跟媒體相比,查核組織規模仍相對較小,仍有約三成的受訪查核組織的全職員工數量少於5人,有4.7%的受訪者甚至沒有任何全職員工。此外,超過半數的組織都有雇用兼職員工,2021年有近三成的查核組織有5個以上的兼職員工,比前一年成長了10.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IFCN的認證要求查核組織證明其編採的中立性、獨立性與透明度,認證門檻較高,通過組織的數量也相對較少。對照另家追蹤全球獨立查核組織的杜克大學記者實驗室(Duke Reporters’ Lab),其數據顯示,截至2月9日,全球目前有353家活躍的查核組織或項目。

推薦閱讀

〈【Global Fact 7研究】2020事實查核形勢報告:商業性查核組織快速成長〉2020.07.01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Fack-Checking Network <State of the Fact-Checkers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