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賴清德說「2022核能占比5%,現在的備轉容量率大概都是15%...所以,2025年一定會缺電跟目前實際數字來看並不合」?
【能源】賴清德說「2022核能占比5%,現在的備轉容量率大概都是15%...所以,2025年一定會缺電跟目前實際數字來看並不合」?
為何要查
因應全球淨零排放目標,台灣也站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能源議題是2024年總統大選最受關注的政策議題之一,各總統參選人也陸續從8月開始發表能源政見,多次在不同公開場合、媒體訪談中針對此議題發表政策意見與說法。
查證摘要
針對賴清德8月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2022年台灣綠能發電量已經超過核能發電了,核能占比5%而已,這5%不會造成2025的時候停電。現在的備轉容量率大概都是15%...所以,2025年一定會缺電跟目前實際數字來看並不合。」經查:
一、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統計,2022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占約8.3%;而核能發電量占8.2%。再生能源確實是以小差距超越核能發電量,但核能占比是8.2%,不是5%。
但以今年1-8月以來,核能發電占比確實逐漸降低,2023年5-8月大約占比5%左右。今年1-8月總占比為6.5%,比起2022年1-8月占比還低。
二、賴清德指稱「現在備轉容量率約是15%...未來缺電跟實際數字看不合」,以賴清德受訪的時間2023年8月4日來看,當天是13%。實際來看,每天的備轉率每天都不相同,且有明顯差距。
專家指出,備轉率呈現的是每日尖峰用電的備轉餘裕,然每天因發電組合、機組維修排程、負載用電需求、天氣因素而不同,難以用今日的備轉率評估未來是否供電充裕,賴清德的說法不準確,今日備轉容量率無法用以評估未來是否缺電。
專家說明,備轉容量的準備會以能源配比政策規劃,但是規劃與到時實際狀況可能不同,例如核能機組除役,燃氣機組是否如期完成供用,以及調度問題等,都要長期觀察。
三、報告發布後,民進黨後續提出回應說明,詳見下方「參選人回應」說明欄位。
查證結果:推論過於簡化
2022年核能發電量占比8.2%,並非5%;但今年核能發電至今占比接近5%。
然而,備轉容量率是當下供電備轉餘裕,難以用今日的備轉率評估未來是否供電充裕,推論較簡化。
賴清德的話來自哪裡?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023年8月7日接受三立電視台政論節目《鄭知道了》專訪。專訪中賴清德回應主持人、來賓對於兩岸、國防、青年、能源等政策提問。其中,賴清德也回應了台灣未來能源是否短缺的問題。回應脈絡如下:
來賓提問:「以台積電來講,台積電光一奈米廠,預計就要用到80億度電,跟到甚至100億度電...但是2025年是台灣非核家園的目標,有2個質疑,第一件事是2025年會不會是台灣缺電大危機?第二件事是2025非核家園會不會跳票?不跳票是不是要產生一個微調,核能機組成為備用機組?」
賴清德:「簡單說明一下,2022年台灣綠能發電量已經超過核能發電了,核能占比5%而已,這5%不會造成2025的時候停電。現在馬上看手機,現在的備轉容量率大概都是15%,備轉容量率就是今天發電100度,(只用掉85),我們還有15度的空間,還有一些設備沒有發電,所以,2025年一定會缺電的說法,跟目前實際數字來看,並不合。」
資料出處:2023年8月7日三立電視台《鄭知道了》直播節目。
查核過程
查核點、賴清德稱「2022年台灣綠能發電量已經超過核能發電了....現在備轉率15%...所以,2025年一定會缺電跟目前實際數字來看並不合」,數據是否與資料相符?其推論是否合理?
2022年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核能?占比5%?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2023年初公布的能源統計月報,2022年1月至12月再生能源總發電量達2萬3843(GWh),占整體發電量約8.3%;而核能發電量為2萬3755(GWh),占8.2%。再生能源確實是以小差距超越核能發電量,但核能占比是8.2%,不是5%。
進一步檢視2023年1-8月的統計,隨著核電廠機組除役,核能發電占比確實逐漸降低,2023年5-8月大約占比5%左右。今年截至目前總占比為6.5%,比起2022年1-8月,核能占比降低。
2022年再生能源占比確實小幅度超越核能,然而賴清德稱2022年說核能發電量為5%,與所查資料不相符;但2023年5-8月確實有到5%。
圖1-2:擷自經濟部能源署2023年初公布的能源統計月報
賴清德稱「目前備轉容量率大概15%」,現況為何?
台電官網每天公布「預估尖峰備轉容量率」,綠燈大於10%表示供電充裕、黃燈6-10%供電吃緊、橘燈小於或等於6%供電警戒。
賴清德指稱現在備轉容量率是15%,根據該節目臉書粉專貼文,賴清德實際受訪日應為2023年8月4日,當天的備轉率是13%。但實際來看,8月的備轉率每天都不相同,且有明顯差距,但都有在10%以上。
若將時間區段拉長,以2022年加上至今來看,2022年夏季有多次備轉率低於10%,今年年初、7月夏季時,亦有出現低於10%的情況。
備轉容量率的意義為何?為何每天不一樣?
台大電機資訊學院綠色電能研究中心主任劉志文指出,所謂的備轉容量率,台電會預估每日的用電需求、發電能力來計算出可備用的電力有多少,再扣除歲修、故障機組計算而出。例如備轉容量率15%,指的是可供發電的能力有100,實際用電最高需求是85,所以發電完85後,還有15的餘裕,並不是100的電都會發出去,還是要看當天用電需求。
為什麼每天數字會不一樣?劉志文說,這牽涉到供電與需求的兩端。若是發電機組突然故障、機組維修,都可能影響到供電量下降;此外,若負載電量超出預期,也就是用電需求量突然增高、天氣變化因素等,都會讓每天狀況不一樣。
用現在的備轉容量去推算未來是否缺電,這種推論合理嗎?
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說明,備轉容量需考慮發電組合、機組維修排程、負載用電需求量與電網架構等多重因素,所以有多少電量餘裕,其實是隨著季節與不同時段有所變動,每日備轉率呈現的是即時電力餘裕率。難以用今天的備轉率去推論未來都能維持在15%,這樣推論不夠準確。
盧展南說,事實上,在推論未來供電是否充足時,需要跟「備用容量率」搭配看,所謂的備用容量率與備轉容量率不同,備用容量率是未排除機組維修、故障等狀況的數值,因此當備用容量率再扣除機組故障率後,才會是真正有發電能力的備轉率,才有餘裕因應每日尖峰負載、臨時機組跳脫等狀況。
根據經濟部在今年6月21日公布「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公布2023年到2029年的電力預測。其中,預計用電需求成長約2.3%,更預測2024、2025年的夜間備用容量率分別為10.2%、15.6%。
盧展南說,若將其換成備轉率,預測數值可能更低,且這是夜間非尖端負載時間。當然台電會依據可用的發電機組以及用電需求規劃未來的備轉率,但是規劃與到時實際狀況可能不同,例如核能機組除役,燃氣機組是否如期完成供用,以及調度問題等,都要長期觀察。
劉志文則指出,備轉容量率確實是衡量供電是否穩定的指標,因備轉率高代表發電能力超過用電需求,供電能力有餘裕。然而,若是談缺電,其實要看的就是供電能力是否充裕。以賴清德的政策方向,2025沒有核能發電,就要看其他發電燃料如燃氣、燃煤、綠能是否能補齊缺口,不能只看一小段時間的備轉率,而是要長期觀察是不是都能穩定在6%-10%以上。
綜合以上,賴清德以「備轉率15%」指出「未來缺電跟現在數字不合」,雖然備轉率是評估當天供電是否充裕的指標,但不宜用來推論「未來不缺電」。
參選人回應
本報告於11月13日發布後,民進黨政策會提出2點回應:
一、賴清德在影片中的回覆,第一句「2022年再生能源佔比超過核電」,第二句「核能發電佔台灣的佔比大概5%而已」,其第二句的脈絡並非是2022年,而是當下。此為賴清德口頭回答上並未精準區別,造成誤解。
二、賴清德口語上「2025年一定會缺電」,並非賴清德的原意,加上「2025年一定會缺電(的說法),跟目前數字來看並不合。」加入括號內文字,才是完整的原意。
查核中心針對參選人回應之說明 (2023/11/20)
根據報告原始內文,因考量參選人語意的多種可能,內文中分別列出2022年、2023年1-8月的核能佔比,提供讀者完整數據脈絡參考。此外,本篇報告查證結果的重點為「不能以現今備轉率預測未來供電狀況」。
然因參選人後續回應說明,釐清參選人談論核能佔比數據的原意為2023年,故核能發電佔比數據符合事實;然而,參選人言論後半段以「備轉率推論未來供電餘裕」仍過於簡化,故將查證結果說明從「與所查資料不符」,更新為「推論過於簡化」。
參考資料
經濟部能源局統計月報
台電官網「今日電力資訊」
經濟部「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記者馬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