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OVID-19事實查核報告 法新社排第一

全球COVID-19事實查核報告 法新社排第一

記者何蕙安/報導

法新社事實查核團隊疫情期間產量驚人,迄今已發布超過1100則事實查核報告,數量排名全球第一。法新社事實查核團隊亞洲部門代理主管芮秋布朗迪(Rachel Blundy)指出,Facebook仍是最主要的謠言平台,但近期有大量不實訊息在TikTok(抖音)出現,值得關注。

布朗迪在法新社近日舉辦的網路研討會上,分享該團隊在新冠疫情期間的觀察到的挑戰與趨勢。她坦言,TikTok、WhatsApp與Line等即時通訊軟體因難以追蹤訊息來源,查核上「很困難」。

「現階段最好的方式,是教育用戶如何識別不實訊息。且在確認消息真偽前,先不要轉發或分享。」布朗迪說。

全球最早通訊社 發展「事實查核」部門

法新社》全名為「法國新聞社」(Agence France-Press),成立於1835年,是全世界第一個通訊社,目前在151個國家設有據點。法新社在2017年底成立事實查核部門,目前團隊覆蓋全球30個國家。

至於布朗迪負責的亞洲部門,在澳洲、香港、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11個亞太地區(APAC)國家共有11個記者、6個編輯,以英語、泰語、印尼語、馬來語等四種語言發布查核報告。

根據國際事實查核聯盟5月底公布的最新數據,由全球事實查核組織成立的新冠病毒查核陣線,迄今已發布超過6400則查核報告,其中法新社就占了1100則,佔總量約17%,涵蓋12個語言。當中,法新社亞洲部門的報告逾300則。

布朗迪強調,法新社查核團隊不只專注查核不實訊息,也協助法新社記者查核影像真偽或地理定位,並為法新社的區域報導與突發新聞加值。法新社日前一篇關於印度疫情不實訊息如何被用於挑撥宗教仇恨的報導,即是其查核團隊的貢獻。(點此看編譯文章)

法新社還在擴大佈局,「我們正在紐西蘭招僱記者,此外,我們的報告也將很快加入緬甸語。」布朗迪表示。

疫情期間的查核工作

布朗迪指出,疫情期間,該團隊面臨最多的謠言形式可概分為「錯誤的治療/預防方式」、「複製貼上」、「題文不符」與「虛構」共四種。

其中「複製貼上」指的是不實訊息經過流傳者複製、貼上,以幾乎完全相同的內容在多平台上流傳。這一類謠言的特徵之一是常引用知名或權威人物的說法,產生誤導。

至於「題文不符」,則是指流傳的影像內容與文字標題不符。以宣稱「印度警方將違反隔離規定的人關進有新冠患者的救護車」的影片為例,當地人一聽對話內容,就知道該影片其實是宣傳影片,並非真實事件;但一旦影片流傳到海外,不懂印度語言的民眾很難確認真實性,導致影片大量流傳,引發同樣處在封城管制下的民眾恐慌。


圖1:相同的印度影片也在台灣流傳,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已證實為不實訊息。擷自查核報告。

據布朗迪個人觀察,約有半數的不實訊息傳播者,無意散布假消息,而是被消息誤導,或是想確認該訊息是否正確;約有30%至40%的傳播者懷有特定目的,希望引發特定反應;至於剩下的流傳者是把不實訊息當作笑話分享。

對比亞洲各國的不實訊息流傳情況,布朗迪指出,印度、印尼與菲律賓的錯誤或誤導訊息數量最大,巴基斯坦、泰國、香港與馬來西亞等國居次。亞洲地區中以新加坡的不實訊息最少,與當地法令嚴格有關。

與臉書合作打擊不實訊息

在查核工作方面,法新社事實查核團隊與臉書合作非常密切。法新社是臉書的第三方查證夥伴,即臉書會根據法新社的查核結果採取行動,以減少該平台不實訊息的傳播。

布朗迪指出,法新社查核的不實訊息中,約有30%來自臉書用戶申訴的潛在不實訊息;其餘仍多由記者自行挖掘,如透過數據分析工具CrowdTangle追蹤遭瘋傳的網路貼文。

法新社完成查核後,除將報告發布在其網站,也會把查核結果放回臉書生態系統,並提報臉書。臉書則據此標示含有不實訊息的貼文,並透過減少貼文頁面曝光度、暫停用戶帳戶等多重手段減少謠言傳播。

布朗迪說,依照臉書的統計,約90%的用戶在看到不實訊息的警示標籤後,選擇不要分享該貼文。

布朗迪也分享了該團隊使用的查核工具,包括反搜圖片的Google圖片搜尋Yandex、反搜影片的InVIDWeVerify,以及可以找到歷史網頁的The WayBack Machine與網頁發布日期的Carbon Dating the Web等。

如果對動手查核有興趣,可以參考布朗迪的簡報或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工具箱

參考資料

布朗迪的簡報

《聚焦印度:病毒不實訊息煽動宗教仇恨》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查核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