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16-2022/5/22】闢謠TOP10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期一週,民眾熱傳的傳言,有三大類,第一類是輕症確診者的用藥相關傳言

|新冠確診多,民眾熱傳用藥問題

隨著輕症確診者大增,如何居家自我照顧和用藥是民眾最關注的問題。查核中心觀測到,有一類傳言指出,新冠患者發燒時,若吃感冒藥、退燒藥,反而會好得慢,甚至可能會致命,經過查核,醫師指出,

確診者若發燒而身體不適,可適量使用解熱鎮痛藥物來緩解症狀,並不會影響免疫功能,也不會致命。傳言所言並無科學根據。

另外,藥師表示,發燒確實不一定使用退燒藥,但也並非傳言所說的「越燒越有抵抗力」,建議在醫師處方的劑量下,善用退燒藥,可讓患者感覺舒服,也可避免吃不下、睡不著而影響免疫功能。

這一類傳言有時候會伴隨著另外的商業利益,比如,推薦民眾多吃維他命、礦物質等保健食品,專家指出,保健食品只能用於保養,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營養品尚無嚴謹研究證實能讓新冠肺炎病人清除體內的病毒量。

部分傳言也同時轉而強推薦其他藥物,比如伊維菌素。查核中心諮詢專家,專家指出,使用伊維菌素治療新冠肺炎仍有科學爭議,現有證據並不建議將伊維菌素用於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

針對民眾各種新冠用藥的疑問,查核中心採訪專家,整理出「新冠確診用藥10問」文章。

|擔憂疫情,民眾熱傳別出門系列

民眾面對每日數萬的確診案例,假借法醫高大成、楊志良等名人的「別出門」、「不要群聚」、「到處都是活體帶原者」等傳言,成為最熱傳類別。這類傳言除了假借名人來增加傳言權威感之外,其中,傳言提及「確診者居隔後,不用快篩就恢復生活,是活體帶原者」,公衛專家指出,民眾應轉變防疫思維,在Omicron疫情中,確診者居家照護七到十天後,就不再有傳染力,反而是社會的隱形保護力。

|魚群影片被誤指地震警訊,假訊息引恐

查核中心也在上週末觀測到,有一則在討論釣魚情報臉書粉專的影片,被民眾在line和臉書熱傳,卻誤稱為「花蓮漁港魚群爆滿,是地震前夕」,實際上,影片中的魚群是出現在林口電廠,且為魚群群聚覓食的影片,與「地震」並不相關。

民眾看到這一類會引發恐慌的訊息,可以把影片或傳言轉分享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LINE聊天機器人(@tfctaiwan),啟動查核記者會盡力查證,若有收到謠言,而民眾也知道傳言的錯誤在哪,更歡迎寫下來給我們,幫助我們一起查證。

特別感謝排行榜技術提供:#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
特別感謝排行榜資料來源:#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庫

【❌】網傳影片:花蓮漁港突然爆滿魚,大地震前兆?

【❌】網傳:新冠發燒千萬別吃普拿疼,易死亡?

【❌】網傳:確診吃感冒藥,壓抑療法會增長新冠風險?

【❌】網傳:小孩快篩不願戳鼻子,可改戳牙齦?

【❌】網傳:憋氣檢測新冠,免費取代快篩劑?

【⚠】網傳:法醫高大成解析,不要跟任何親朋好友吃飯?

【❌】網傳語音:醫院一直放出活體帶原者?

【❌】網傳:病毒不是活體,如何防範最有效?

【🟦】網傳:新北市80%確診者與市場有關,找錢風險高?

【❌】網傳:打完疫苗後遺症變多?白血球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