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萬一感染了新冠肺炎發燒,千萬不要吃普拿疼~更容易死亡」?

【錯誤】網傳「萬一感染了新冠肺炎發燒,千萬不要吃普拿疼~更容易死亡」?

事實查核報告#1685
網傳「萬一感染了新冠肺炎發燒,千萬不要吃普拿疼~更容易死亡」?
發布日期/2022年5月1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5/17版】

一、專家指出,確診者若發燒而身體不適,可適量使用解熱鎮痛藥物(乙醯胺酚)緩解症狀,並不會影響免疫功能,也不會致命。傳言所言並無科學根據。

二、藥師表示,發燒確實不一定要給退燒藥,但也並非越燒越有抵抗力。建議在醫師的建議劑量下,善用退燒藥,可讓患者感覺比較舒服,也可避免吃不下、睡不著而影響免疫功能。

傳言誇大藥物危害,易引人誤解,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自4月20日起流傳訊息指稱:「萬一感染了新冠肺炎發燒,千萬不要吃普拿疼~更容易死亡 普拿疼不能殺病毒,它唯一的作用就是退燒(降低你的免疫力)。

準備普拿疼及「6種常備藥」(想自殺嗎?)......體溫升高是為了活命,但是體溫升高會造成身體的不舒服。你是要選擇忍受不舒服,還是選擇死亡?西醫百年來的大騙局就是將這些身體的自救反應(發燒、鼻塞、咳嗽、流鼻水),當成疾病本身,並且以消滅這些自救反應當成治好疾病的指標。新冠肺炎用普拿疼來退燒,就是明顯的例子。

我呼籲,如果不是很不舒服,絕對不要用普拿疼退燒,會致命的。

想要保命,甚麼西藥都不要吃(除非抗病毒藥),直接去睡覺都還比較安全。......」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萬一感染了新冠肺炎發燒,千萬不要吃普拿疼~更容易死亡」,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諮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基隆長庚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邵時傑、基隆長庚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廖書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博士、中藥組主任吳宗修。

(一)黃立民表示,傳言的說法是胡說八道,吃普拿疼退燒並不會讓免疫系統受到太大的干擾,退燒藥也是臨床醫師常開給患者的藥物,可緩解頭痛和發燒。傳言的說法完全沒有證據。

黃立民說,確診者可能因症狀而感到不適,如吃不下或睡不著等,吃藥緩解症狀可以讓患者舒服一些,能吃、能睡也才有更好的體力對抗病毒。

(二)邵時傑表示,根據現有多篇大規模回溯性世代研究指出,退燒藥或感冒藥並不會增加新冠肺炎相關併發症或是死亡。當新冠肺炎病人出現類似感冒相關症狀時,可接受相關症狀緩解藥物。


(三)吳宗修說,目前退燒藥的種類可分兩大類:一種用於解熱鎮痛,如乙醯胺酚另一種非類固醇類解熱鎮痛劑,除了有解熱鎮痛作用外,還有抗發炎作用。這兩大類藥物的降溫效果約在使用30-60分鐘後開始,皆可使體溫下降1-2℃。

吳宗修說,其實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解熱鎮痛劑亦不例外,但是如果按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下使用,發生副作用的機會相對低。以口服普拿疼類產品來說,因為在適當的治療劑量下有最多的安全性資料,少有副作用發生,除非服用超大劑量,才會引起肝毒性或腎毒性。

吳宗修表示,另一類非類固醇類解熱鎮痛劑,缺點為常出現胃部不適、影響血小板功能,嚴重者則會出現出血傾向等副作用,但一般在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下適量的使用以後,出現明顯副作用的機會極微,所以這些副作用並不會影響到醫師或藥師對於這類解熱鎮痛劑的取捨,更不用說是對人體有致命風險。

綜合以上,普拿疼是解熱鎮痛藥物,臨床上常用於緩解頭痛和發燒,在適當劑量下有相當多安全性資料,少有副作用發生。傳言說吃普拿疼會致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言論。


爭議點二、傳言稱,體溫升高是為了活命、吃退燒藥退燒是降低免疫力,專家如何解讀?

(一)吳宗修表示,人體腦內有體溫調節中樞,負責控制體溫定位點,人體一般體溫約37℃左右。當身體出現發炎時,發炎物質會促使體溫的定位點升高,使得身體出現多種生理反應(包括畏寒、四肢血管收縮、冰冷),讓體溫上升到腦部所認為的正常溫度,這時的溫度通常會超過38℃。另一種情形是身體並沒有發炎、體溫定位點也沒有上升,但因為身體熱量太多來不及散熱而使體溫上升,這種情形稱為體溫過高,例如在炎熱的環境下穿太多衣服、運動、中暑、洗三溫暖等。

發燒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好處或壞處?吳宗修說,要看是何種情況而定。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發燒可能的好處包括:適度的發燒會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和阻止某些細菌或病毒的繁殖或生長,但這種情況在體溫越來越高;接近40℃時可能會減低甚至反效果。

而發燒的壞處包括:讓人產生不適的狀態,增加體內氧氣的消耗量、加速身體代謝速率、提升二氧化碳的製造與心肺功能的需求,這些對於健康者的影響有限,但對於患有嚴重心臟病、慢性肺病、嚴重貧血、糖尿病與先天代謝異常的患者,則可能無法承受這些額外的負擔。

吳宗修說,發燒確實不一定要給退燒藥,但也並非越燒越有抵抗力。若因發燒而全身無力、倦怠、不舒服,若仍執著不給退燒藥,強調讓自己產生抵抗力,也未免有些矯枉過正。建議在醫師的建議劑量下,善用退燒藥反而會讓患者更舒服,所以只要使用得當,並不會影響免疫功能;況且如果因發燒而吃不好、睡不好,同樣也會影響免疫功能的。

(二)廖書晨表示,確實有一些專家提出學理假說,認為給予退燒藥物(尤其是布洛芬,ibuprofen)會降低身體對病毒的防禦能力,甚至提及發燒有助於血紅素將氧氣快速地傳遞到周邊組織。然而在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歐洲藥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的指引都已經指出,「退燒藥使用會延長COVID 19及增加死亡率」的說法,研究證據力明顯不足,因此,新冠確診者可以使用退燒藥物,且美國疾管中心(CDC)的官網上也明確指出,輕症染疫民眾居家隔離時,可以使用退燒藥物(acetaminophen)來緩解症狀。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5/17版】

一、專家指出,確診者若發燒而身體不適,可適量使用解熱鎮痛藥物(乙醯胺酚)緩解症狀,並不會影響免疫功能,也不會致命。傳言所言並無科學根據。

二、藥師表示,發燒確實不一定要給退燒藥,但也並非越燒越有抵抗力。建議在醫師的建議劑量下,善用退燒藥,可讓患者感覺比較舒服,也可避免吃不下、睡不著而影響免疫功能。

傳言誇大藥物危害,易引人誤解,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