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假訊息年度大調查】愈闢謠反而「信者恆信」?政治澄清效力因政治傾向「打折扣」

【2023假訊息年度大調查】愈闢謠反而「信者恆信」?政治澄清效力因政治傾向「打折扣」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與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政治系攜手合作,連續2年進行「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有83%民眾在過去一年曾收過假訊息,有9成的民眾支持立法要求社群建立假訊息自律機制,顯見假訊息防制仍是台灣社會關鍵議題。調查也發現,事實查核的確可以明顯改善人們對假訊息的錯誤認知;但是闢謠效果會因政治傾向而存在差異。

2023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5月19日在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會中正式發表由台大學者洪貞玲、張佑宗、謝吉隆撰寫的調查結果報告,讓各界更了解台灣本土受假訊息影響的情況、民眾的認知與應對、事實查核資源的運用、假訊息的防制與問責等。本次調查更新增實驗法,以瞭解事實查核的成效。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

調查結果1》6成民眾不信媒體、政府  親友影響力大過專業人士意見

針對假消息認知情形,調查結果顯示假消息散布的情形仍然嚴重。今年有高達83%的台灣民眾在最近一年內有收到假消息;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認為假消息對社會的影響嚴重。至於假消息是否影響社會信任及政治信任;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台灣民眾認為假消息會減少對某些人或制度的信任,尤其以媒體工作者最為嚴重,高達66%。其次是政治人物,也高達62%。第三則是政府的施政,減少55%的信任。對社會人際關係和民主制度的影響也不小。

有關如何辨識假訊息,調查發現,民眾經常選擇方法依序為「與親朋好友討論」、「聽取專業人士對那則新聞的判斷」、「查閱相關書籍或其他實體資料」、「使用事實查核機制」等,2023年各類查核方式的使用人數比例均較2022年提升。當遇到假訊息時,有8成民眾會提醒親友這則新聞為假訊息,也有超過4成會分享澄清該則新聞的貼文。顯示人際互動對於辨識、抑制假訊息影響甚大。

調查結果2》誰該對假訊息負責?9成民眾將矛頭指向政府、科技巨頭

調查也發現,高達9成4民眾認為有需要透過教育或宣導加強民眾辨識假消息的能力;針對事實查核的認知,有過半的台灣民眾知道民間闢謠或事實查核機構;且有6成民眾認為民間查核組織具有公信力,有半數民眾知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至於民眾是否真正使用事實查核資源,調查顯示,有52.4%從未使用過,顯示推廣使用有進一步努力空間。

針對民眾對假訊息的問責,調查發現,超過6成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消息在網路流傳,就算相關作為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有9成認為應該透過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建立假消息的自律機制;有超過8成民眾認為應該立法要求網路平台提高演算法透明度。調查也發現,有6成左右的民眾認為網路平台應該付費取得相關新聞授權。

調查結果3》闢謠兩樣情:生活謠言可澄清,政治謠言「只看立場不看事實」

為了瞭解事實查核是否有效更正民眾的錯誤認知;此次調查新增實驗設計,讓對照組和實驗組觀看一則健康生活類謠言,和兩則政治事件謠言。結果發現,事實查核的確可以明顯改善人們對假訊息的錯誤認知;但是政治事件和非政治事件的查核效果有所差異。對於生活健康事件,事實查核效果沒有受到黨派立場影響;對於攻擊特定政黨、政治人物的假訊息則出現明顯的黨派立場,也就是說對有很深的黨派立場的人而言,會出現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情況。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羅世宏表示,假訊息的傳散對民主社會造成傷害,透過假訊息年度大調查有助提供全面、具學術基礎的分析,探索台灣本土假訊息生態,才能對症下藥。在台灣,事實查核組織還在茁壯,透過調查也可以檢討事實查核機制有沒有發揮作用、還有哪些改進空間。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除了提供查核報吿,也透過提供假訊息識讀教育,讓民眾瞭解追求真實的重要性。

本計畫使用「混合模式」(mix mode)調查方法,結合網路調查及(家戶)電話調查兩種方法。調查執行期間為2023年4月1日至17日,網路調查取得有效樣本1789案;電話調查成功完訪數為1200案。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與台大新聞研究所、中嘉寬頻在5月19日下午1點30分至5點,於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國際會議廳合作舉辦「2023年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年度調查〉發表會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主持;並在發表會後舉辦「假消息的來源、影響及因應之道」高峰論壇,由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教授主持,與談來賓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志柔、台大法律系教授蘇慧婕、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