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新病毒?死亡率高達43%?感染科醫師林氏璧:2001年就已發現,一般民眾死亡率千分之一以下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新病毒?死亡率高達43%?感染科醫師林氏璧:2001年就已發現,一般民眾死亡率千分之一以下

 

 

 

圖說: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右)接受《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中國譯名:人類偏肺病毒)於近期在中國流行,尤其流行於中國北方省份和14歲以下兒童。網傳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死亡率高達43%、為新型病毒,很可能造成如新冠肺炎的疫情。這是真的嗎?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表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早在2001年已被辨識,且一般民眾的死亡率如普通季節性感染不到千分之一,戴口罩勤洗手即可有效預防。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並非新病毒 5歲以下及65歲以上民眾需注意

「這個病毒雖然新,但肯定不是新到最近才出來。」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於2001年被荷蘭病毒學者van den Hoogen發現。林氏璧解釋,中國疾管署從每週收到的呼吸道檢體發現,今年北方較冷省份的流感特別嚴重,第二名便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而台灣過去一年四季也都能監測到人類間質肺炎病毒,2021和2023年是相對其他時間點的高峰。

林氏璧引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發言,表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與近年重視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可以想成親戚:好發在4、5歲以下的兒科病患,且容易侵犯支氣管網導致支氣管發炎,會發出氣喘聲。

身兼母職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教育主任陳柏樺也分享自己的小孩曾感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但醫生馬上就說不用擔心,這個病毒其實就是感冒病毒,系統上找得到名字。醫生也補充我們是今天的第4個病患,讓我們放心一點」。

林氏璧也提醒,由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在高風險族群如5歲以下小朋友、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和免疫缺損病患間,有一定比例會造成下呼吸道感染,「這些人萬一得到這個病毒可以非常嚴重,它跟只造成感冒的病毒不一樣,不可以把它忽略」。

死亡率千分之一以下 戴口罩勤洗手即可預防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第一眼看到死亡率43%,我是完全嗤之以鼻的,因爲它就只是一個類似感冒的病毒,多半的人感染後會自己痊癒」。林氏璧對「死亡率43%」進行查證,發現消息是來自2013年西雅圖3間醫院對23名移植造血幹細胞、而感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患者所進行的研究,得出100天死亡率為43%。「這種人因為需要使用很多免疫抑制劑,免疫非常脆弱,是否真的死於這個病毒也不一定」。林氏璧強調,一般民眾感染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死亡率僅千分之一以下。

儘管目前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並無疫苗,但林氏璧表示透過支持療法,如小朋友症狀為氣喘就給他氧氣的支援,很多病毒感染都是靠病人自身免疫力而康復的。「像現在沒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新冠病毒,我們不也是自己好的嗎」。至於預防如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呼吸道病毒,林氏璧認為只要藉由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這兩件事幾乎就可以防百病」。

關於「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訊息的相關查核,可參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近期查核報告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1327; 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11321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邱家宜)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172|

Apple:https://tfc.pse.is/6wr2lm

Firstory:https://tfc.pse.is/6wr2gh

Spotify:https://tfc.pse.is/6wr2ju

KKbox:https://tfc.pse.is/6wr2ns

YouTube:https://tfc.psee.ly/6wr2rv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AI替醫療打開新局面!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張嘉淵:AI幫助醫護不限時診斷病情,舒緩人力荒難題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