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2023/5/15-2023/5/21】闢謠TOP10

2023-05-222023-05-22 每週謠言TOP10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觀測到:

|疫情傳言隨第四波疫情再起

近期有第4波疫情,查核中心觀測到,疫情相關的傳言又再起,近期熱傳的是假借冠名「清冠一號研究員」的傳言,這則傳言有多處錯誤,經過專家說明,觀察新冠病毒變異過程是突破率愈來愈強、傳染力越來越高,不過,其毒性變弱,致重症、死亡率都降低。

至於重複感染,專家表示,國外、台灣都有重複感染者,通常重複感染者的症狀通常較輕微,並不是感染愈多次就會導致重症、死亡;不過,針對高危族群如銀髮族、三高、糖尿病、免疫功能差者,重複感染仍有重症風險。
專家均不建議民眾使用傳言所提及的「使用艾草薰蒸」、「甘草杏仁金花湯」。其中,「甘草杏仁金花湯」並非傳統中藥方劑,此方不能預防新冠。沒染疫的人隨便亂喝反而會降低免疫力,不建議服用。
另一則傳言則跟猴痘有相關,猴痘主要傳染途徑為性接觸,傳言提及的「三溫暖、游泳池」等特定公共場所,並沒有較高的傳染風險,傳言提供錯誤的防疫訊息。

|交通類傳言隨交通事件熱燒

台灣日前因台南3歲女童和媽媽過馬路遭撞的交通事件,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期有多則傳言都與行車停車的交通罰則相關,但這些罰則規定均行之有前,透過新聞事件,傳言也相互提醒行車要留意這些交通規則。

根據現行交通罰則,駕駛行經無號誌路口遇「停車再開」標誌或「停」標字未停車再開,依法處新台幣6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若行經路口遇「閃光紅燈」號誌未停車再開,依法則是處新台幣9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

 道路上白色倒三角形標誌為讓路標示,駕駛人看到就應該暫停,確認無來車再通過;如果幹道有來車而沒有停等,會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罰600元至1800元。

|太陽能光電板近期傳言多

查核中心觀測到,近期有多則文章都與太陽能光電板相關,這些文章透過社群平台熱傳,形成公共討論。其中,有一則太陽能光電板會阻礙鋒面、引發熱島效應、減少降雨等說法,經過查證,專家協助指出,傳言指稱太陽能板「阻礙鋒面」違背事實,引述國外研究無法類推到台灣情況,「對周圍環境降雨不利」、「砍樹種電會影響降雨量」說法尚缺乏本土研究。

至於山林種電,經查證,目前台糖規劃釋出600公頃林地,可供太陽光電之用,傳言稱「砍樹種電會影響降雨量」,但所釋出林地規模是否足以影響局部降雨,目前仍無科學研究探討。不過,專家提醒,森林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涵養水源、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政府要釋出林地種電前應多方審慎評估,並與社會溝通。

另一則傳言指稱「太陽能板廢料毒性是核廢料300倍,必須送到貧窮國家掩埋」,經過查證,學者指出,台灣所使用的太陽能板主要成分為矽晶片與玻璃,正常使用或廢棄無毒害疑慮。國外少數特殊產業會使用碲化鎘(CdTe)太陽能板,鎘的確具有毒性,食用或吸入會造成健康危害,但鎘和核廢料的危害不同,無法類比,學界並沒有「太陽能板廢料毒性是核廢料300倍」的說法。

至於傳言宣稱「廢棄太陽能板會送到貧窮國家掩埋」並不是事實,專家表示,使用太陽能板的國家均有處理廢棄面板的能力,回收利用率多達九成以上。以台灣來說,環保署建置回收太陽能板機制,可委託認證業者處理,部分組件粉碎後會送到日本回收,原因並非台灣業者缺乏技術,而是可回收量太少,不符合成本效益。

特別感謝排行榜技術提供:#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
特別感謝排行榜資料來源:#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庫

【❌】網傳:國外出現感染3-6次感染,熏艾草可預防?
【❌】網傳:泡溫泉、皮膚接觸,易得猴痘?
【⚠】網傳:南台灣太陽光電板減少降雨?
【❌】網傳:太陽能板廢料有毒,送到貧窮國家掩埋」?
【❌】網傳:烏來新娘潭,連日大雨出現新娘?
【⚠】網傳:機車行車新規定,看到倒三角沒停罰6000?
【?】影片:禮讓行人時,車輛保持完全停止?
【❌】網傳:導遊工會傳曼谷機場免稅店詐欺資料?
【❌】網傳:中國旅行團失聯,義大利停發中國簽證?
【⚠】網傳:健保新增65歲以上,3個月洗牙塗氟?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