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台灣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影響降雨」?

【部分錯誤】網傳「台灣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影響降雨」?

事實查核報告#2387
網傳「台灣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影響降雨」?
發布日期/2023年5月22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22版】

2023年5月流傳文章指稱台灣設置太陽光電,會阻礙鋒面、造成熱島效應、減少降雨等,經諮詢相關專家,查證結果如下:

一、學者指出,鋒面空間尺度為數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影響台灣鋒面因素為太平洋高壓、來自青康藏高原的對流系統、西南季風。至於太陽光電板面積規模太小,並非影響鋒面的因素。

熱島效應是指市區比郊區溫度高的現象,此種現象會影響午後熱對流,造成都市局部午後雷陣雨變多,但與鋒面無關。因此,傳言稱「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並非事實。

二、傳言引用國外研究,稱太陽能發電廠區會引發熱島效應,造成溫度上升;學者協助解讀此研究指出,該研究觀測地點為美國沙漠地形,無法類推到台灣。

太陽能板設置地點的溫度會依地表情況,有上升或下降兩種可能性,並非如傳言所說只會造成溫度上升。

三、學者表示,太陽能板要能影響到當地雨量,需要比較大的規模,而且也跟地形有關,局部陣雨增多或減少都可能存在。傳言稱「太陽能板對周圍降雨不利」,目前台灣並無相關研究可以驗證。

四、目前台糖規劃釋出600公頃林地,可供太陽光電之用,傳言稱「砍樹種電會影響降雨量」,但所釋出林地規模是否足以影響局部降雨,目前仍無科學研究探討。

專家提醒,森林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涵養水源、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政府要釋出林地種電前應多方審慎評估,並與社會溝通。

因此,傳言指稱太陽能板「阻礙鋒面」違背事實,引述國外研究無法類推到台灣情況,「對周圍環境降雨不利」、「砍樹種電會影響降雨量」說法尚缺乏本土研究,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光電政策和發展為可受公評的議題,本查核報告僅針對傳言所提錯誤知識、缺乏科學證據等內容查核,其餘個人意見不屬於查核範圍。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2023年5月流傳一篇標題為「廣設光電板的災難」的文章,內容指稱:

「台灣南部已超過600天都沒有大雨,氣象專家稱,儘管梅雨季即將到來,但南部降雨仍不樂觀。不少人懷疑這跟南部大量的太陽光電板造成熱度上升、影響水氣生成有關。

……(中略)……

國內外早不知有多少科學研究報告顯示,太陽光電板會造成熱島效應,阻礙鋒面的形成;再者,光電板產生的熱能會被釋放到周圍的環境,對降雨不利。

……(中略)……

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指出,太陽能發電廠可引發熱島效應,與附近相比,太陽能發電站周圍的溫度高出3至4度。這項研究報告已刊登於《Scientific Reports》。

另有研究指出,大量太陽光電板所加劇的熱島效應會影響熱對流,因而降低山區午後雷陣雨的機率;

……(中略)……

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政府甚至鼓勵砍樹以空出地方來裝置太陽能板,這對台灣的環境造成雙重傷害。……蔡政府瘋狂的綠電政策以砍伐森林為代價,換來光電大躍進,結果是正常的水循環路徑被干擾,無法匯集足量的積雨雲,因而影響降雨量。

……(後略)」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是否有科學根據?

(一)台大大氣系教授盧孟明表示,梅雨鋒面空間尺度為數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影響台灣鋒面因素為太平洋高壓、來自青康藏高原的對流系統、西南季風;太陽光電廠或熱島效應規模太小,不會影響鋒面形成。

(二)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謝正義指出,熱島效應是指都市比周圍地區溫度高的現象,例如台北市會比周遭郊區溫度較高。台灣太陽光電板面積並未達到都市規模,而且也不一定會讓設置地點溫度上升,要視地表情況而定。

謝正義分析,以台灣夏天來說,太陽板的表面溫度約介於45度至65度之間,溫度變化與發電效能有關。如果太陽能板設置在柏油路,假設其表面溫度為45度,但柏油路表面溫度高達約55度,那麼太陽板區域反而比周遭柏油路溫度低。如果太陽能板設置在綠地,那麼太陽板的溫度就會比綠地高。

謝正義說,太陽能板設置地點溫度有上升或下降兩種可能性,並非如傳言所說,太陽能板區域只會溫度上升。

(三)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熱島效應屬於「微氣候」,意思是會影響都市當地的溫度與雨量。熱島效應會影響午後熱對流,造成都市局部地區午後雷陣雨變多,但不會影響鋒面形成。鋒面空間尺度達上千公里,影響因素是大氣的動力條件,與熱島效應無關。

綜合以上,學者指出,鋒面空間尺度為數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影響台灣鋒面因素為太平洋高壓、來自青康藏高原的對流系統、西南季風,太陽光電板面積規模太小,並非影響鋒面的因素。

熱島效應會影響午後熱對流,造成都市午後雷陣雨變多,但不會影響鋒面,傳言稱「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並非事實。

爭議點二、傳言稱「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指出,太陽能發電廠引發熱島效應,發電站周圍的溫度高出3至4度」,所指研究是什麼?是否適用於台灣?

美國馬里蘭大學研究內容為何?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表示,傳言所稱研究,來自於《科學報吿》(Scientific Reports)期刊2016年的論文,並委請專家檢視內容。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傳堯說明,研究中量測地點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沙漠荒地,因為沙漠日夜溫差大,夜間降溫非常快,因此容易觀察到熱島效應。台灣地表並沒有如研究中的沙漠荒地,太陽能板的存在可能影響地表土壤水氣的蒸散量,但影響程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學者如何解析?

學者盧孟明與謝正義均表示,該篇國外研究是針對沙漠地形的太陽能電廠研究,台灣設置太陽能板的環境,與該篇研究觀測地點不同,因此無法直接類比。

盧孟明指出,太陽光電板對周圍區域的溫度和雨量影響確實需要重視,但是台灣必須要有自己的本土研究,才能知道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

綜合以上,學者表示,傳言所稱國外研究是是針對美國沙漠地帶的太陽能電廠研究,研究結果無法直接類推到台灣。

爭議點三、傳言稱「太陽光電板釋放熱能到周圍環境,會對降雨不利」,是否有科學根據?

(一)謝正義表示,傳言說太陽能板釋放熱能,會對降雨不利,但事實上,一個地區的熱能釋放到周圍的空氣,會加強熱對流,對午後雷陣雨等局部降雨有利。

謝正義表示,台灣目前沒有太陽能板對當地氣候的觀察研究,但要影響到熱對流,需要比較大的設置規模。他的實驗室曾以電腦模擬台北市如果大量設置太陽光電,會帶來什麼氣候改變。模擬條件是把台北市一半面積都鋪設太陽能板由於太陽能板溫度比原本市區的建築、柏油路溫度低,模擬結果是會讓城市降溫,午後對流穩定,反而減少午後雷陣雨。

謝正義強調,由於台北屬於盆地地形,有其特殊性,因此這項模擬實驗不能類推到各地。但是不論在何地,太陽板規模都必須夠大,才能影響當地氣候,且對局部陣雨有增多或減少兩種可能,但這必須實際研究才知道。

(二)彭啟明指出,以傳言所說的台南環境來推論,太陽光電板大都設置在農田、漁塭,的確可能讓當地溫度升高,但到底會不會影響雨量,要看設置面積有多大,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案例。

一般來說,影響局部地區的降雨,跟都市化的關係比較大,也就是說都市化越高的地區,綠地越少,越會提高午後降雨的機率。

綜合以上,學者指出,太陽能板要能影響到當地雨量,需要比較大的規模,而且也跟地形有關,局部陣雨增多或減少都可能存在。目前台灣並無相關研究可以驗證傳言的說法。

爭議點四、傳言稱「政府鼓勵砍樹裝置太陽能板,結果水循環路徑被干擾,因而影響降雨量」,是否符合現況?

(一)農委會企劃處科長黃新達表示,台糖依據經濟部所提需求,規劃釋出所屬林地提供太陽光電之用。經過農委會2022年審核,符合釋出標準的林地約600公頃,目前台糖正陸續招標土地。

黃新達指出,台糖從2002年開始實施平地造林,20年造林計畫期滿後,評估林地是否繼續造林,或者釋出再利用。經過農委會審核後,選擇林相不佳、經濟價值不高、土壤鹽化的600公頃土地釋出。但林地要變成光電場址,還涉及土地變更、標售程序、地方政府規劃、廠商意願,600公頃最後有多少會成為光電場址,目前還無法確定。

(二)謝正義表示,砍伐樹林到一定規模,因為蒸散作用減少,的確可能減少地區降雨。但目前政策所說的600公頃,到底會不會對降雨造成影響,還需要研究才能確定。

謝正義提醒,森林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涵養水源、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政府要釋出林地種電應該審慎評估,多方考慮才執行。

(三)彭啟明指出,傳言擔憂砍樹種電會影響降雨,並非沒有根據,但還是要看規摸大小與當地地形,才能判斷影響程度,目前有點言之過早。建議政府釋出林地前,可以先做「環境檢核」,釐清對環境的衝擊到底如何。

(四)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秘書長陳郁屏表示,政府要釋出林地種電,並非不可討論,但林地是經過什麼評估程序才決定釋出,外界所知資訊不多,而且也缺乏與地方溝通,因此才會引起許多疑慮。之前屏東就發生公告林地要做光電使用,但遭當地居民抗議撤案的例子。

綜合以上,目前台糖規劃釋出600公頃林地,可供太陽光電之用,傳言宣稱「砍樹會影響降雨量」,但所釋出林地規模是否足以影響局部降雨,目前仍無科學研究探討。

專家提醒,森林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涵養水源、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政府要釋出林地種電前應審慎評估。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5/22版】

2023年5月流傳文章指稱台灣設置太陽光電,會阻礙鋒面、造成熱島效應、減少降雨等,經諮詢相關專家,查證結果如下:

一、學者指出,鋒面空間尺度為數百公里至上千公里,影響台灣鋒面因素為太平洋高壓、來自青康藏高原的對流系統、西南季風。至於太陽光電板面積規模太小,並非影響鋒面的因素。

熱島效應是指市區比郊區溫度高的現象,此種現象會影響午後熱對流,造成都市局部午後雷陣雨變多,但與鋒面無關。因此,傳言稱「太陽光電板引發熱島效應,阻礙鋒面形成」並非事實。

二、傳言引用國外研究,稱太陽能發電廠區會引發熱島效應,造成溫度上升;學者協助解讀此研究指出,該研究觀測地點為美國沙漠地形,無法類推到台灣。

太陽能板設置地點的溫度會依地表情況,有上升或下降兩種可能性,並非如傳言所說只會造成溫度上升。

三、學者表示,太陽能板要能影響到當地雨量,需要比較大的規模,而且也跟地形有關,局部陣雨增多或減少都可能存在。傳言稱「太陽能板對周圍降雨不利」,目前台灣並無相關研究可以驗證。

四、目前台糖規劃釋出600公頃林地,可供太陽光電之用,傳言稱「砍樹種電會影響降雨量」,但所釋出林地規模是否足以影響局部降雨,目前仍無科學研究探討。

專家提醒,森林除了經濟價值之外,還有涵養水源、提供生物棲地等功能,政府要釋出林地種電前應多方審慎評估,並與社會溝通。

因此,傳言指稱太陽能板「阻礙鋒面」違背事實,引述國外研究無法類推到台灣情況,「對周圍環境降雨不利」、「砍樹種電會影響降雨量」說法尚缺乏本土研究,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光電政策和發展為可受公評的議題,本查核報告僅針對傳言所提錯誤知識、缺乏科學證據等內容查核,其餘個人意見不屬於查核範圍。

參考資料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廣設太陽能板會導致乾旱?」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