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風向球】小心「有毒」的食安假訊息
【謠言風向球】小心「有毒」的食安假訊息
查核中心近期觀察到,有一波假訊息容易破壞民眾對食安的信任感。這一波多則食安「假訊息」的手法相似,多是運用舊的食安新聞,搭配易引發恐慌的傳言文字,在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實際上,傳言所引述的食安新聞事件雖為真實事件,但都是多年之前發生,「失去時空脈絡」而重傳,跟實況並不相符合。
相同的假訊息手法曾在2021年公投前夕出現,當時查核中心發布【謠言風向球】,提醒民眾在遇到此類謠言時,應注意影片、新聞的發布時間,以及該事件的原始脈絡。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
查核中心近期觀察到,這一類食安假訊息已比公投期間「持續進化」,假訊息仍舊會夾帶「舊新聞事件」的新聞畫面連結,其搭配的訊息多為具有強烈情緒性的主觀意見、語意模糊不清,
甚至部分傳言會刻意押入一組數字,數字經過查證和解讀,應為新聞事件發生日期,但僅有數字排列,未有年月日標示,讀者其實不容易從傳言直接看懂。
為了理解這一類假訊息的手法,讓民眾掌握「謠言劇本」,查核中心分析「食安假訊息」手法如下:
假訊息手法1:引用舊新聞誤導為近期發生
類似的謠言模式在2021年1月曾流傳「這陣子先不要吃蝦,全台7縣市有蝦子染十足目虹彩病毒」,實際上,追查此事件的背景,還原其時空背景,是發生於2020年6月之間的新聞事件,當時已銷毀抽檢染疫的蝦子,但傳言卻易誤導民眾為「現在進行式」。
另外2021年9月公投前夕曾流傳,傳言「今天才剛買蛋就看到新聞,全台蛋場有毒雞蛋,暫時不吃雞蛋」,傳言所夾帶的新聞影片其實是2017年的「彰化芬普尼蛋」事件,把過時的新聞事件,錯誤指稱為「今日」是明顯錯誤。
假訊息手法2:拿舊新聞「去脈絡」流傳
近期的食安假訊息是夾帶一個舊的新聞連結,卻缺乏對新聞事件時空脈絡的介紹,搭配的傳言文字是容易引起民眾氣憤、恐慌的訊息。
比如,2022年6月時流傳電視新聞探討人工香料對人體危害的新聞影片,實際上這段新聞影片是2010年,已經是12年前的新聞話題,探討的是12年前的食安議題,不見得與台灣現況相符合,而傳言搭配的訊息是「夭壽哦,台灣人為賺錢,害人不淺,真的會造罪業!難怪台灣洗腎患者全球第一,肝不好!癌症攀升!」,傳言充滿情緒張力。
另外同時間也流傳著另一段2013年談話節目探討化學醬油的危害節目影片,此影片搭配著訊息:「醬油醬油,能不能吃自己檢驗,政府把關人民等死。連醬油都用鹽酸速成」。
從以上兩個案例得知,這類舊食安影片同樣會引述舊的食安新聞事件,但其搭配訊息多模糊不清、錯誤的論述,且用字更易引起民眾情緒。
小結:謹慎求證「有毒」的舊食安傳言
查核中心過往處理類似的謠言已超過10則,此類傳言將民眾抽離真實時空,用過時的新聞來引發食安關注或不必要的恐慌,這類謠言製造成本低,民眾持續收到舊食安問題影片時,就能有效營造出社會食安問題多的印象,也易造成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網路上流傳的「舊食安傳言」就像是「有毒食品」一樣,會殘害民眾辨別訊息的能力。
提醒民眾,碰到此類舊食安訊息時,可以先查證,以下三個心法可以幫助自己,不要白恐慌:
心法一:確認新聞影片的時間點。
心法二:過時的食安資訊,不等於現況。
心法三:建立蒐集正確、可信賴資訊的管道。
當類似的傳言再出現時,就能理解此類謠言想做什麼、拆穿假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