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YouTube Instagram TikTok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核三公投的網路戰場:一堂台灣人的能源思辨課

2025-09-092025-09-11 謠言風向球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有台北的民眾舉著「同意」標語,支持核三廠延役公投 (Top Image/ AP Photo/Chiang Ying-ying)
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有台北的民眾舉著「同意」標語,支持核三廠延役公投 (Top Image/ AP Photo/Chiang Ying-ying)

記者/何蕙安、陳偉婷;責任編輯/陳偉婷

隨著8月23日核三公投以「不通過」的結果落幕,台灣2025年的選舉暫時吿一段落。由於核三公投距離前一次立委罷免選舉僅不到短短一個月,加上台灣也曾在2021年舉行過核能議題的公投,台灣民眾顯然對選舉感到疲憊——此次公投投票率還不到30%,是台灣史上第三低。

根據TFC監測,跟近年的選舉相比,此次公投的討論熱度也相對較低。儘管此公投案在今年5月底即成案,但一直到7月底、8月初才有比較明顯的討論趨勢,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似曾相似的論述。反核方將焦點放在核廢料處理、核輻射、台灣處於斷層帶等安全問題,不過一些用於佐證的日本福島與芬蘭的案例並不確實;擁核方則強打電價成本與經濟發展,且在兩岸情勢緊張之下,國家安全也成為主要論述之一。

此外,台灣7月上旬遭受颱風丹娜絲侵襲,導致南部海上光電試驗場或水面光電案場災情,網路上陸續出現破損光電板導致毒水、毒魚的謠言,意外在公投前夕為台灣能源論辯增添柴火。其中一隻小鳥喝光電板旁積水立刻暴斃的AI影片在多個社群平台廣傳,環境部也出面闢謠。

另一個觀察是,在TFC監測到的核能資訊中,展現出反核、擁核立場的數量相當;但光電類訊息的立場則一面倒的反對光電或批評政府或執政黨能源政策。此外,光電類訊息夾帶影片的比例較高,而影片絕大多數來自某立場鮮明的網路新聞頻道。

從流傳的訊息與傳播者的訴求中,也可以看到核能的討論不單是科學議題,也有社會、政治、經濟、國安等複雜的面相,增加查證工作的難度與敏感性。為了應對高爭議性議題的查核,TFC總編輯陳偉婷也與長期推廣科學教育的能源專家廖英凱聯手嘗試新的方法學:從國際學術資料庫的研究成果與文獻來找尋數據與證據。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5年核三重啟公投主題專區網頁

資料來源: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資料來源: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核能與能源選擇 長年是台灣社會爭議話題

台灣共有四個核電場,核一廠、核二廠先後在2019年與2023年停機,核四廠因為福島核事故在2014年封存。台灣在2021年曾就是否啟封核四廠舉行公投,但並未通過。

位於屏東的核三廠原本是最後一座仍在運作的核電廠,隨著二號機組在今年5月18日到期停機,台灣正式進入無核狀態。台灣第三大黨民眾黨在今年4月18日提出公投案,決定核三廠是否延役。

儘管台灣社會早在5月底就知道要進行公投,但相關的議題熱度偏低,社會多聚焦於7月26日舉行的、台灣第一次大規模的全國性立委罷免。據查核中心監測,一直要到7月底,網路才有較為熱絡的核能議題討論,除了反核擁核陣營的宣傳,也有不少新的論述在五場公投意見發表會後出現,成為熱門討論話題。

7月份開始,各項能源議題討論逐漸升溫(製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7月份開始,各項能源議題討論逐漸升溫(製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在7月底到8月23日公投日期間,TFC透過社群媒體監測、讀者提報等方式,總共偵測到數十則有關核電、公投的相關論述;其中持反核、擁核立場的訊息數量相當,大約各占一半。另外也有一些是關於公投花費與程序的論述,乍看之下不直接涉及公投或政治立場;但由於此次公投是由在野黨提出,強調公投花費的訊息通常帶有指責在野黨的意味。

在社群平台流傳的圖卡宣稱核三公投要花新台幣11億元,重啟核三要花3900億元。
在社群平台流傳的圖卡宣稱核三公投要花新台幣11億元,重啟核三要花3900億元。

常見論述手法

為了加強論述的可信度與說服力,不論是正方或反方,皆常見援引國外案例作為台灣核能政策走向的依據,如正方(擁核)強調歐美核電的普及性、認為核電是乾淨、環保能源;反方則多以福島核災作為警惕。不少訊息也常常引述台電關係人的「經驗分享」來增加可信度,如「台電工作40年員工」、「核四廠經理」、「核三廠工程師」、「核三廠工程師」,但難以查證是否確有其人。

此外,一些名人如台灣名模林志玲、知名主持人陶晶瑩也被反核方用來號召民眾投下不同意票,不過事後被發現這些言論都是當事人10多年前的言論。其中陶晶瑩公開發文不願意舊聞被拿出來消費。

台灣知名藝人林志玲(左)、陶晶瑩(右)等過去關於核能的言論,在此次被作為圖卡,用來宣傳反核,在LINE、Threads等平台流傳。
台灣知名藝人林志玲(左)、陶晶瑩(右)等過去關於核能的言論,在此次被作為圖卡,用來宣傳反核,在LINE、Threads等平台流傳。

反核方主論述:安全疑慮與核輻射風險

細看各個論述,反核方將焦點放在安全問題,包括長久以來高爭議的核廢料處理與放置、核輻射風險、台灣處於斷層帶與多颱風等問題;另一常見論述是擔心一旦兩岸開戰,核電場恐成為攻擊標的,造成毀滅性與不可逆後果。也有論述宣稱核電場延役成本高,強調核電並不便宜。

在LINE、YouTube、TikTok等網路平台流傳一隻短影片宣稱美國沃爾瑪冷凍蝦驗出核輻射銫137,並影射與福島核廢水有關。但根據台灣查核組織MyGoPen查證,美國目前仍在調查,並無證據顯示該事件與日本排放核處理水有關。
在LINE、YouTube、TikTok等網路平台流傳一隻短影片宣稱美國沃爾瑪冷凍蝦驗出核輻射銫137,並影射與福島核廢水有關。但根據台灣查核組織MyGoPen查證,美國目前仍在調查,並無證據顯示該事件與日本排放核處理水有關。
在LINE、X等平台流傳的圖卡宣稱核廢料可能會放置在公投票數前三名的縣市。
在LINE、X等平台流傳的圖卡宣稱核廢料可能會放置在公投票數前三名的縣市。

一個受到關注的論述是核三廠2001年的斷電事故,先是8月11反核方代表在公投意見發表會中提出,反核的民間組織接棒在8月12日於社群平台推動,將此事件描繪為「反應爐再不降溫,世界就要毀滅」、瀕臨核災邊緣,在臉書上有上千人分享。但據我們檢視核安會獨立報告並請專家解析,儘管當時的確發生斷電事故,但緊急情況在緊急發電機啟動供電後解除,且當時反應爐早已停機超過21小時,並沒有傳言宣稱的反應爐溫度過高,或是在倉庫找到一台發電機的情況,當時也沒有輻射物質外洩。

台灣民間團體在公投前介紹2001年的核三廠斷電事故,將該事件描繪是核災邊緣。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佈查核報告解析該事件。
台灣民間團體在公投前介紹2001年的核三廠斷電事故,將該事件描繪是核災邊緣。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佈查核報告解析該事件。

福島核災的慘痛經驗 也成台灣反核主論述

在第四場意見發表會上,反方代表吳亞昕分享一封來自日本福島青年的信件,內容提及「福島到已經有300位以上的孩童得了甲狀腺癌」,很多年輕人也必須每年接受甲狀腺癌檢查,在社群平台引發熱議。

不過,我們檢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長達多年的追蹤報告,並系統性文獻回顧分析57篇福島甲狀腺相關論文後表示,並沒有觀察到因輻射引起的甲狀腺癌增加的證據,多數(42篇)科學研究顯示,日本福島核事故與當地甲狀腺病變無關。「當地很多人因核災罹癌」與當前科學證據顯有落差。

台灣反核方代表在意見發表會上分享一封來自日本福島青年的信件(左),提及「福島到已經有300位以上的孩童得了甲狀腺癌」,該信件隨後在社群平台上熱傳(右)。
台灣反核方代表在意見發表會上分享一封來自日本福島青年的信件(左),提及「福島到已經有300位以上的孩童得了甲狀腺癌」,該信件隨後在社群平台上熱傳(右)。

令人玩味的是,在該信釋出後,擁核方也隨即出具一封「來自福島核災女孩齊藤小櫻」的信,以相反的立場,強調「沒有證據顯示輻射導致甲狀腺癌增加」。不過,隨著信件一起流傳的圖片中的女孩手指看起來看不自然,網路社群懷疑圖片疑似使用AI工具生成。

擁核方出示的「福島核災女孩齊藤小櫻寫給台灣青年的一封信」。但附上的女孩圖片有AI生成的跡象。
擁核方出示的「福島核災女孩齊藤小櫻寫給台灣青年的一封信」。但附上的女孩圖片有AI生成的跡象。

民眾黨黃國昌提深孔地質處置 帶動核廢討論

另一個在公投期間熱傳、涉及安全問題的論述也牽涉國外案例。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8月13日在公投意見發表會宣稱可以透過「深孔地質處置」,從地下挖3至5公里埋核廢料,引起社群諸多討論。隨後,網路出現一則訊息稱芬蘭在地下設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結果導致地下水污染,水源被禁用20萬年。

經過我們調查,實際上芬蘭使用的是「深地質處置」(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DGD),與黃國昌所說的「深孔地質處置」(Deep Borehole Disposal, DBD)不同。我們也採訪了位於芬蘭的全球首座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安克羅(Onkalo)處置廠,該廠目前仍在測試階段,尚未正式啟用,也未出現地下水污染情況。

擁核方論述:電價成本與經濟發展

擁核方多強調電價成本與經濟發展,強調需要低廉與穩定的電力供應,才能保持台灣科技業的優勢;另一常見論述是強調核電乾淨,強調火力發電的污染比核廢料更高。此外,不少論述也強調核能技術的進步與安全,指台灣核能幾十年運作正常。

在兩岸情勢緊張之下,「國家安全」與「能源韌性」也是擁核方的主要論述。許多討論強調台灣發電燃料高度仰賴進口天然氣,倘若台灣遭到封鎖,將導致天然氣無法進口、進而影響社會運作。

無獨有偶,反核方同樣視升溫的兩岸情勢為反核原因,擔憂一旦開戰,核電廠可能會成為攻擊目標,導致輻射外洩。不過,也有核工專家提及,借鏡烏俄戰爭,核電廠不會是戰爭主要攻擊目標,烏克蘭使用核電,且戰時維持穩定供電。

LINE流傳的訊息宣稱「只要台灣海峽中共演習半個月封鎖,台灣電廠會受到影響」。
LINE流傳的訊息宣稱「只要台灣海峽中共演習半個月封鎖,台灣電廠會受到影響」。
在Facebook流傳的影片宣稱是伊朗的核設施被以色列空襲爆炸,強調核設施在戰時被攻擊的可能性。
在Facebook流傳的影片宣稱是伊朗的核設施被以色列空襲爆炸,強調核設施在戰時被攻擊的可能性。

也有一些論述內容本身完全無涉核能,而是因為對特定政黨的喜好與政策等而鼓吹反核或擁核,反應關於此次公投的討論有時也高度政治化。例如抨擊民進黨的能源政策使光電業者發大財、民進黨錯誤政策導致台電虧損。

光電謠言加入公投戰場

民進黨政府過去提出2025年要達到20%的綠能政策目標,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包含風力發電、太陽光電和地熱發電。但太陽光電和風電發展路上,也伴隨產業競爭、影響農村景觀、疑有害生態、影響養殖業等負面訊息,引發民眾對再生能源的疑慮。

如前所述,由於台灣的颱風季重創中南部地區,媒體與網路上流傳許多光電案場被破壞的畫面,光電意外成為核三公投時期的熱門傳言。網路開始出現一系列宣稱破碎的太陽版導致「毒水」、「毒魚」的傳言(如下圖)。TFC也有一篇解釋性文章解析網路上關於光電板的疑問與疑慮。

7月9日起,社群平台流傳阿公店水庫及烏山頭水庫的空拍照片,並搭配文字訊息聲稱「光電板有毒,下雨時光電板的毒素就會流到下面的水庫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佈查核報告破解該傳言。
7月9日起,社群平台流傳阿公店水庫及烏山頭水庫的空拍照片,並搭配文字訊息聲稱「光電板有毒,下雨時光電板的毒素就會流到下面的水庫裡」。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佈查核報告破解該傳言。
社群平台出現傳言聲稱「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為太陽能板破了漏出的粉液非常毒」。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查核報告中指出,矽晶太陽能板不影響水質,即便太陽能板受損泡水,短期也不至於對生物造成危害。
社群平台出現傳言聲稱「颱風過後不要買中南部的養殖魚,因為太陽能板破了漏出的粉液非常毒」。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查核報告中指出,矽晶太陽能板不影響水質,即便太陽能板受損泡水,短期也不至於對生物造成危害。
社群平台上6月底開始出現光電版下有死魚的AI影片,影片搭配「這就是冥燼黨的光電」文字。
社群平台上6月底開始出現光電版下有死魚的AI影片,影片搭配「這就是冥燼黨的光電」文字。

尤其在新聞揭露嘉義滯洪池堆置受損光電板的農地出現不明紅色積水後,網路也大量流傳一段小鳥喝了光電板旁的積水隨即倒地不動的影片。搭配的文字宣稱,小鳥是喝了被太陽能板污染的水暴斃。

不過,根據我們從影片上的浮水印追查,該影片其實是AI生成,原作者也曾留言表示「影片是AI製作的」。此外,如果細看影片,鳥喙顏色原本是深色,但在鳥倒地後,鳥喙顏色卻瞬間變淺,不符常理。

一隻小鳥喝了光電版旁的水後暴斃的影片在多個社群平台上廣傳,搭配的文字指水是受光電版污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報告指出,該影片是AI生成。
一隻小鳥喝了光電版旁的水後暴斃的影片在多個社群平台上廣傳,搭配的文字指水是受光電版污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報告指出,該影片是AI生成。

關於「紅水」疑慮,台灣環境部的說法是並非污染,表示紅水pH值為中性的6.79,也沒有檢出銅、鉛、汞等重金屬,判斷紅色水可能來自生鏽的地面鐵板,與土壤腐植酸混合導致。

事實上,光電是一個台灣長期的爭議話題,不時有人以錯誤資訊渲染光電帶來的污染,包括2023年一系列動物死亡的照片、2024年藍色魚塭的影片,都宣稱是有毒的光電版所造成;但經我們查證是照片被移花接木,或是有後製跡象。光電也曾被宣稱會影響氣候、改變溫度和降雨、甚至是導致的登革熱疫情,但都是錯誤的推論,或是缺乏科學證據。

一堂全民能源課——以新方法學應對事實查核挑戰

整體而言,儘管此次核三公投討論熱度偏低,但選前一週仍有較大量訊息傳出,許多說法真假訊息交織,不少涉及高度專業的科學問題,不只一般民眾難以辨識,對事實查核記者也是一大挑戰。查核記者必須在有限的時間中,確認可以查核的論述,找尋能源、電力專家與數據資料。TFC在選前發布專區主題專區網頁,收錄相關的查核報告與解釋性文章,協助民眾理解複雜資訊。

在大量訊息中,我們也看到一些民眾高度關心、但較難查證的論述,如台灣的電價成本。早在今年4月,網路上就出現關於綠電與核電的電價比較,儘管台電有列出一些計算,但不同的專家對於電價計算應該列入哪些成本,都有不同的看法。

處理高度爭議話題一直是事實查核的挑戰之一。取決於讀者看待議題的角度,我們的查核報告與解釋性文章常被認為帶有立場與不夠中立。事實上,就連查核報告諮詢、採訪的專家,同樣領域的專家在看同一個議題時,也可能會有各自的切入角度與立場。

在這次核三公投,我們思考要如何跳脫這樣的限制來應對高爭議議題。在能源專家與科學教育與溝通研學者廖英凱的協助下,我們嘗試建立新的方法學:跳脫台灣的框架及正反雙方立場,改為大量檢視國際上相關議題的科學文獻,透過呈現國際的相關研究與迄今以來的科學證據與共識,來回答一些民眾關於核能常見的問題與疑慮,如福島甲狀腺癌與深孔地質處置的議題,我們都採用了這個方法學。

TFC與科學教育與溝通研學者廖英凱合作,檢視學術文件資料庫Web of Science中關於「福島核事故與甲狀腺病變」的相關論文。
TFC與科學教育與溝通研學者廖英凱合作,檢視學術文件資料庫Web of Science中關於「福島核事故與甲狀腺病變」的相關論文。
TFC與廖英凱合作,檢視學術文件資料庫Web of Science中關於「深孔地質處置技術(DBD)」的國際經驗。
TFC與廖英凱合作,檢視學術文件資料庫Web of Science中關於「深孔地質處置技術(DBD)」的國際經驗。

這次的核三公投除了展現台灣民主,也是一場全民能源課。除了我們主動監測網路流傳的資訊,TFC查核團隊也透過社群平台向讀者提問,整理發布讀者最想瞭解的八大議題。這篇文章在公投前一天刊出,推動TFC官網公投當天訪問數較平日暴增4倍。顯見即使網路熱度不高,但其實民眾在面對重大社會議題之前,仍對於高品質與準確資訊有強大的需求。

何蕙安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國際事務主任
陳偉婷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輯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立案字號 新北教社字第1092527630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 衛部救字第1141362484號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歷年得獎紀錄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