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事實查核形勢報告】科技公司紛畫界線 加深查核組織營運不確定性
記者何蕙安/報導
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下簡稱IFCN)昨天(3月31日)舉行線上座談會,發布2024年事實查核形勢報告,近9成的受訪組織認為財務是當前的最大挑戰,且隨著社群平台政策改變,進一步加深2025年資金的不確定性。
今年的報告調查時間適逢Meta今年1月初中止美國事實查核機制、Google退出歐盟相關自律機制、美國國際開發署資金遭凍結等重大事件,讓全球事實查核運動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查核組織的擔憂也在報告中展現無遺:有3成受訪組織表示可能減少查核報告產量,有29%預期會裁員,另有8%組織可能就此結束營運。

這份在4月2日國際事實查核日前夕發布的報告也揭露多項事實查核趨勢:包括在觸及新讀者的作法上,全球超過7成受訪組織認為短影音內容表現最佳。IFCN溝通經理Enock Nyariki指出,查核組織必須跟上讀者消費資訊的方式,探索如何「快速、視覺化、手機友善」的與讀者互動。
在座談會尾聲,阿根廷查核組織Chequeado影響力與新聞項目總監Olivia Sohr也為查核組織打氣。她強調Chequeado經過10多年發展由小而壯大,顯示事實查核的影響力、有效性與重要性。「我們要繼續努力… 但不能只專注在查核工作,現在我們要加強溝通,讓人們更了解事實查核工作。」
事實查核運動持續放緩 小型非營利查核組織仍為主流
制定事實查核國際標準的組織IFCN從7年前開始針對認證組織發佈年度報告,報告結果反應時下查核組織的動態與趨勢。2024年的報告調查日期是2025年1月22日到2月7日,共有來自67個國家、141個IFCN認證組織參與調查,參與率80.6%。
查核組織在經歷2015至2020年每年有兩位數新增組織的高成長期後,從2021年起查核組織成立數量明顯放緩。截至2024年底,共有175家查核組織獲得IFCN認證。
報告顯示,絕大多數查核組織仍屬於小型,大約73%的查核組織的全職員工在10人以下;有5.7%的組織擁有21-30名全職員工,7.8%受訪組織擁有超過30名全職員工。

從資金來看,超過7成的組織預算少於50萬美元(約新台幣1663萬元),只有11.3%的組織預算超過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327萬元)。整體而言,近6成(59.6%)的查核組織屬於非營利組織,36.8%為營利媒體,3.5%隸屬於學術單位。

Meta中止美國第三方查證機制 衝擊事實查核生態系
科技公司Meta今年(2025)1月宣布終止美國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重創許多依賴Meta合作資金的查核組織。儘管Meta目前僅中止美國項目,但各界預期該政策將在2026年擴張到其他地區(編註: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目前是Meta第三方查證機制的合作夥伴)。
Meta在2016年與IFCN認證的查核組織建立付費查證機制,由後者為前者平台上的錯誤內容提供查證後的資訊,這個合作機制一度被視為佳話;隨著Meta抽手,可能將大幅影響事實查核的生態系。根據2024年報告,有超過6成(61.4%)受訪組織參加Meta第三方查證機制。
IFCN總監Angie Holan指出,各組織對於Meta合作資金的依賴程度不一。據調查,有超過35%的受訪組織透露,Meta的資金占其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有7.8%受訪組織有95%以上資金完全仰賴Meta。另一方面,也有26.7%的查核組織並未與Meta合作。

資金不確定性提升 查核組織面臨產量減少、裁員,甚至關閉
根據調查,目前查核組織的收入主要來自Meta事實查證機制與獎助金,其他的財務來源包括TikTok合作、廣告、捐款、培訓。除了Meta,TikTok是另一個有事實查核項目的科技平台,2024年有12.9%的受訪組織有參加TikTok的查證項目,數字比2023年的14.6%略微下滑。
儘管有將近一半(48.9%)的受訪組織表示2024年的營收比起前一年增加,但鑒於2024年底、2025年初全球形勢劇烈改變,查核組織2025年的營運與財務情況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面對Meta的衝擊,53%的查核組織表示將會找尋其他財源,有約3成的受訪組織預期會減少查核報告產量、裁員,甚至是有8%的查核組織不排除會停止運作。
Meta計劃要推出類似X平台的社群備註(Community Note),不過查核組織對此保持觀望。根據報告,只有2.9%的查核組織目前有參與X的社群備註;當被問到是否會考慮參加Meta版本的社群備註機制,只有約4成的查核組織表示會在有付費合作的情況下參與。
查核組織嘗試AI用於查核工作 但仍有道德、成本、技術等顧慮
此次形勢報告也首度調查查核組織接觸新讀者最有效的方式。超過7成的受訪組織認為短影音的效果最佳,資訊圖卡與短查核報告分別以39.3%、35%排名第二、三名。其他較受青睞的作法還有社群平台貼文串(X與Threads)、長版查核報告、與解釋性影片。
報告也揭露查核組織在過去一年如何使用AI工具。有超過一半的受訪組織使用AI工具作前期的研究,有約15%用來生成內容與寫查核報告草稿,8.65%用於觀眾互動。但也有2成的查核組織完全不使用AI。
對於將AI工具用於日常工作,仍有將近一半的受訪組織認為有道德疑慮,46.3%認為AI工具太貴,也有4成組織認為仍欠缺相關技術能力。其他包括「沒有可信任的AI工具」、「欠缺支持非英語的AI工具」,也是查核組織猶豫使用AI的原因。
報告也顯示事實查核組織持續面臨攻擊與騷擾,去年有78%的查核組織受到不同形式的騷擾,但僅有2成的查核組織有制定應對騷擾的政策。另有超過3成的組織面臨資安攻擊。
推薦閱讀
2020事實查核形勢報告:2020事實查核形勢報告:商業性查核組織快速成長
2021年事實查核形勢報告:IFCN全球報告:查核組織成長放緩 非營利查核組織重回主力
2023年事實查核形勢報告:事實查核組織版圖擴張 財務永續、為打假而遭騷擾是艱鉅挑戰
全球事實查核社群致馬克祖克柏的公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