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AI應用大揭密!新北登場】生成式AI時代的Google多好用?大學生搶學進階搜查術

2024-01-122024-01-18 公告與新聞稿

記者陳柏樺/報導

圖說:2023年12月29日,「AI應用大揭密工作坊」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Google Taiwan贊助,希望藉此提升青年族群的媒體素養。(攝影潘云薇)

臉書上一幀裸男趴在高樓外牆上的照片,搭配著暗示抓姦現場的聳動文字,這是真實事件嗎?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新北工作坊的學生紛紛拿起手機查詢,並分享搜尋結果,「我找到9月的抖音影片」「我查到12月的網路新聞」,到底誰查到的才是事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透過案例向學員簡介查核記者如何以進階技巧,在上千筆搜尋結果中抽絲剝繭、逐步接近事實。

生成式AI大爆發讓訊息、影像更加真偽難辨,基本的查證能力恐怕已不足以應對AI時代的挑戰,也讓進階搜尋與AI的影像辨識等技術,成為熱門的進修課程。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特別將搜尋引擎龍頭Google講師親授、專業人士爭相報名的工作坊,免費提供給熱衷事實查核、搜尋技巧的高中以上學生。

2023年12月29日,「AI應用大揭密工作坊」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Google Taiwan贊助,於新北市新店區進行全日課程。參與者主要為歷屆青年查證挑戰賽的參與者、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學員,這群人長期關注查核中心,多數人的「敲門磚」為查證賽,顯見此賽事已培養出一群對媒體素養、事實查核有熱忱的研究生、大學生;亦有來自中部的高中學生「慕名而來」,由家長陪同北上參與活動。

只要你懂「搜尋」,「搜尋」就會幫你!

圖說:Google新聞實驗室講師黃維玲利用兩堂實作課程,讓學員做中學,更能體會搜尋術的醍醐味。(攝影潘云薇)

工作坊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執行長邱家宜的致詞揭開序幕,她說學員們在ChatGPT時代「躬逢其盛」、親見歷史的改變,面對新的時代,大家都在學習,查核中心的記者只是提早起跑幾步,她期勉學員們迎頭趕上。

緊接著登場的「Google進階搜尋術」、「AI時代的影像辨識術」兩堂課,皆由Google新聞實驗室講師、曾任職壹週刊的黃維玲授課,以其加拿大國際調查公司的調查經驗,結合國際舞弊查核師執照,帶領學員了解搜尋技巧結合想像力的加乘作用。連續兩堂實作課程,讓學員搜尋與識別能力大大提升。

陳慧敏的「AI生成影像查核實例」課程解析多則查核團隊破解過的案例,讓學員動手、動腦之外,也聽聽查核記者「破案」的精彩過程,除了把影像放大再放大,照片角落的商店招牌、影片中一閃而逝的人聲、圖像雜訊,都可能是重要線索,帶領查核記者找到關鍵性的證據。她也分享選戰前夕,AI假訊息從生活話題蔓延到政治領域,查核團隊如何布署建立基礎知識,從識讀與查核雙管齊下,在選戰加溫、民眾對不實訊息愈發焦慮的時刻,提供民眾充分的資訊。

主持人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陳柏樺補充,公共討論必須奠基於「事實」才能有良好的品質,期許學員不只精進查核技巧,也進一步思考追求真實與守護民主的關聯。

圖說:除了學技術,更要聽聽業界人士怎麼用!查核中心邀請READr技術長簡信昌(左)與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主任宋育泰(右)不藏私分享,一窺編輯室的產製過程。(攝影潘云薇)

壓軸的「新聞媒體 ft. AI工具」課程由READr技術長簡信昌與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主任宋育泰共同呈現,分享AI在媒體業的應用,帶學員了解技術如何改變內容產製。宋育泰談如何與ChatGPT協作,快速、自動化產出《早安世界》電子報、每日新聞精選Youtube影片等內容;簡信昌則揭露READr的成功及失敗案例。兩位講師不藏私分享實務經驗,也吸引學生踴躍提問,包括對觸及率的想法,以及是否該產製分眾化的內容。

此外,活動也吸引公民記者及多家來台採訪2024年總統大選的國際媒體到場取材,詢問年輕公民對不實訊息的觀察與想法,一名學員接受瑞士的電子媒體採訪時,分享她參與工作坊的動機,是因為家族長輩總是在LINE群組裡傳假訊息,讓他覺得假訊息實在太氾濫、太干擾生活了,必須積極應對。

 

記者陳柏樺

核稿張育騰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