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理解中國因素和反中情緒 查核組織才能扮演守護真實的角色

2023-07-102023-07-14 公告與新聞稿

記者陳培煌、陳慧敏/報導

2023年亞洲事實查核論壇「亞洲新視野:中國因素」場次在7月4日登場,外界關注華文地區的查核組織現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說,中國查核組織,礙於國情,導致只能查核假的國際新聞議題,香港查核組織在受限的政治情勢下查核,試圖在當地社會扮演守護真實的角色,面對許多挑戰和考驗。

亞洲事實查核論壇7月3、4日在台北舉行,第二日首場會議「亞洲新視野:中國因素」由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南樂主持,邀香港查核項目Annie Lab創辦人鍛治本正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銘軒與會討論。


圖1:(從左至右)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銘軒、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香港查核項目Annie Lab創辦人鍛治本正人、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南樂(攝影/趙元彬)

香港查核項目Annie Lab創辦人鍛治本正人分析,香港接收到的不實訊息跟台灣有截然不同的情境與脈絡。他觀察到,在中國戰狼外交的地緣政治下,西方民主、大中國論述在香港相互激盪,由國家驅動的有機和協同論述成為主流,同時,在香港社會,不實訊息其實來自親中和反中的兩方陣營,其影響力很難衡量,但兩方陣營的假訊息加劇社會的對立,造成冷戰思維的二分化。

在香港政經氣氛下,鍛治本正人說,許多反華陣營發送的假訊息,極易引發西方媒體跟進報導,甚至台灣媒體會在缺乏查核下,不慎引用報導,比如,一則宣稱中國把台灣奧運獎牌算入中國成績榜的假訊息,就吸引歐美國際媒體報導,用來批評中國當局。

中國「假訊息」對台灣的影響,向來是社會大眾關注議題,針對中國不實資訊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陳慧敏表示,要理解中國的資訊監控,必須先理解中國對媒體和資訊生態進行「高度監控」,因此,中國相關的資訊多屬於來自中國官媒或中國當局允許的「大外宣」,而「假訊息」僅為中國資訊控制的手段之一。

陳慧敏說,中國對不同地區的監控程度不同,以中國來說,4月曾發生北京一家醫院大火,媒體和社群媒體有整整8小時沒有火災訊息,中國媒體自我噤聲,民眾張貼在社群媒體影片也受制演算法,顯見中國資訊控制的監控力度之強;另外,中國對香港、新疆也採取高壓管控,其中,香港媒體獨立性已在港府逮補記者、瓦解媒體產業之下,產生媒體和社群媒體的自我噤聲。

陳慧敏說,台灣是民主社會,中國採取跟香港、新疆和中國境內截然不同的手法,中國採取的手法與策略比過去更為細膩,尤其在選戰期間,中國更隱身幕後,考驗研究者和查核組織工作者的調查方法學。

民主實驗室從2019年起,試圖串連多個中國影響力的研究機構,共同建立中國指數(China Index),來描繪出中國在各國的影響力和政經文化滲透力。根據國家的評比,受中國影響力滲透最深的前五名國家為:巴基斯坦、柬埔寨、新加坡、泰國與秘魯,而台灣排名第11個國家,在媒體、立法和社會等方面受中國壓力最深。

吳銘軒說,很多時候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是難以證明或衡量。但2022年2月爆發的烏俄戰爭以來,很多不實資訊瞄準烏克蘭,用意在影響歐盟、北約、美國等國家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同時,也在中文社群世界,可見疑美論流傳,根據研究可發現,在歐、美、日、中東等多國家,普遍認為烏俄戰爭最該被譴責的對象是俄國,但在中國,卻認知為美國,顯見疑美論發酵。

此類傳言強化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是可靠夥伴、台灣發生問題時美國轉身就走的印象,意在塑造讓台灣人覺得無法自我防衛。

吳銘軒指出,中國政府是高度管控媒體與網路,任何批評中國政府的言論都會被審查,因此在社群平台網民發表的論點不會是自動自發的言論,而是經過篩選過後的內容,中國政府透過假訊息建立政權與人民的凝聚力。


圖2:台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銘軒(攝影/趙元彬)

鍛治本正人說,在看待不實資訊時,應區分是個人發起,還是政府資助,如果是個人傳播,可以透過杜絕廣告機制等作為阻斷不實資訊;若是政府發起的,會比較難以透過查核來發揮力量。


圖3:香港查核項目Annie Lab創辦人鍛治本正人(攝影/趙元彬)

在面對中國假訊息的同時該如何避免陷入反中情緒?鍛治本正人表示,不管是新聞媒體報導或事實查核工作,最重要是不應受到任何影響與左右。

陳慧敏指出,作為查核記者,所受的訓練是不以政治立場先行,而是針對傳言的真假來做查證,提供給公眾參考。也因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沒有特定政治立場,即便是面對帶有反中情緒的假訊息,也會進行查核,導致組織有時會被誤以為是親中組織,或被批評缺乏台灣價值,實際上,查核中心的職能和角色,就是提供給公眾準確的資訊。


圖4:(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攝影/趙元彬)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2023亞洲事實查核論壇,7月3日、4日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行。與談貴賓包括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新任總監安吉・霍蘭、IFCN教育主任阿蘭娜.德弗札克,以及來自全球7個重要的查核組織:美國PolitiFact、西班牙Maltida.es、阿根廷Chequeado、巴西 Aos Fatos 、南非Africa Check、香港Annie Lab、約旦Fatabyyano。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