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瑞薩紀錄片到華山】沈伯洋談網軍操作:不健全的媒體,擴大假訊息聲量

2023-04-012023-04-01 公告與新聞稿

2023年3月24日,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在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辦【看見真實 守護人權防線—A Thousand Cuts】特映會暨映後高峰論壇,邀請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中正大學教授羅世宏、台大新聞所退休名譽教授張錦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等四位重量級講者出席映後高峰論壇,探討假消息資訊戰及生成式AI科技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台灣所面對的新聞自由及民主挑戰。

圖: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分享《A Thousand Cuts》紀錄片觀後感,點出四大議題:,毒戰、民粹、假新聞及威權主義。

對毒品宣戰,更要關注被濫殺者的人權

沈伯洋認為,對毒品宣戰不只發生在菲律賓或極權國家,「對毒品宣戰」是美國在1980年代非常重要的戰役,引起執法共鳴。然而,各國毒品政策卻有不同結果,葡萄牙對毒品除罪化後,毒品犯罪率下降,而菲律賓發動大規模掃毒行動,毒品犯罪率卻上升。

「對毒品宣戰並非單一議題,所有涉及犯罪的問題都存在人權問題。」沈伯洋強調,菲政府宣稱對毒品宣戰,卻使用非法手段濫殺在路上徘徊的青少年和路人,法外處決與程序正義的缺失,就是《Rappler》所關注的人權問題。

民粹主義操作,鎖定國家的共同敵人

杜特蒂在掃毒戰爭中,將毒品使用者和毒販視為國家的敵人,並宣稱要消滅敵人。民粹主義的政治語言操作,在民主國家中更容易出現,沈伯洋剖析:「民主社會要塑造敵人,不能把中產階級當敵人,為了選票極大化,所以常往上層或下層階級找『國家的共同敵人』。」他進一步說明,往下層階級找敵人,例如少數族群、外籍移工、犯罪分子和貧困人士,往上層階級找敵人,則指大老闆、華爾街和金融市場等,皆是民粹主義常用的宣稱。

不論右派或左派都會煽動民粹,沈伯洋舉例,美國初選期間,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曾把華爾街塑造成敵人。沈伯洋說,「杜特蒂向毒品宣戰,卻非常弔詭地只鎖定下層階級為敵人,做出偏差行為。」使菲律賓的新聞、人權與民主陷入危機。

假訊息煽動民眾情緒,不健全媒體生態推波助瀾

台灣也面臨假訊息資訊戰,疫情期間,部分言論認為台灣政府過度宣揚防疫成果,是為「大外宣」。沈伯洋研究相關40萬則Facebook貼文,發現只有約20萬則與疫情有關,其中只有約2%貼文讚揚政府的防疫措施,剩下20%貼文都與中國疫苗安全可用或武漢病毒起源於義大利有關。

沈伯洋提及網軍操作,表示側翼的網路聲量原本非常小,但在不健全的媒體生態下,媒體跟進報導,將瞬間擴大假訊息的聲量,煽動民眾的情緒,形成數以百萬計的有機擴散,形成報導傾斜,就算沒有網軍操作,論述仍會被無限放大。「讓民眾有側翼占據公共討論空間的錯覺,也因而忽略假訊息操作的來源複雜,不是只有網軍而已。」

沈伯洋呼籲,媒體應把關煽動情緒的假訊息,莫助長網軍炒作假訊息。

民主化進程,警惕威權體制幽靈復辟

菲律賓的司法和議會不夠獨立,新聞記者甚至面臨生命威脅,缺乏民主化進程中的修復機制,沈伯洋表示,背後問題的根源是極權主義。

台灣雖成功走過威權體制,但在民主化進程中仍然是個「嬰兒」。沈伯洋指出:「台灣要抵擋威權體制幽靈復辟,又要堅守民主價值,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他憂心,台灣的問題比菲律賓還嚴重,面臨國家安全威脅,沒有時間慢慢解決各種挑戰。

 

《A Thousand Cuts》瑞薩紀錄片公益放映巡迴起跑

透過瑞薩紀錄片,我們理解了新聞自由的珍貴與重要性。在民主社會中,為了守護真相,調查報導和事實查核尤為重要。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推出「公益巡迴播映計畫」,提供免費放映場次,歡迎各大專院校、高中、社區大學,以此規劃媒體素養相關課程,提案申請到校播映,以偏鄉學校優先。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專區:https://tfc-taiwan.org.tw/topic/6647

❤️「看電影護真相」公益播映申請: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6658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