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訊息年度大調查】台灣首次針對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 學術報告出爐
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有超過9成受訪民眾認為假訊息猖獗、嚴重影響社會。有趣的是,受訪民眾普遍認為自己受假訊息的影響不大,卻擔憂別人會上假訊息的當。民眾辨認假訊息的方式,除了與親友討論、聽專家分析,也會使用事實查核機制。
有過半的臺灣民眾(55%) 知曉民間有一些闢謠或事實查核機構,達 60.6%的受訪民眾肯定這些民間闢謠與查核組織的公信力。受訪民眾中有四成三知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知悉的民眾中,則有八成四認為此單位有公信力。但民眾是否真正使用事實查核資源? 調查結果顯示從未使用過的比例超過一半、達57.2%,顯示各查核組織的推廣使用有進一步努力空間。
此外,民眾認為傳播媒體最有責任減少假訊息流傳,其次是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臺、製造或散播者。而有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訊息在網路流傳,即使相關作為可能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 2022 年 2 月 18 日,正式發布針對台灣社會的第一份「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認為台灣社會嚴重受到假訊息影響,生活充斥假訊息,且認為在打擊假訊息方面,傳播媒體的責任重大,更期待社群平台能有自律機制。而有過半受訪的台灣民眾知曉民間有一些事實查核機構,並有六成的受訪民眾肯定這些民間闢謠與查核組織的公信力。其中,知悉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民眾中,有超過八成肯定事實查核中心的公信力。
臺灣近年來民主化進程受到國際社會肯定,今年甫獲得世界自由度排名的亞洲之首。然而,依據瑞典哥登堡大學(University of Gothenburg)2019 年公布的國際調查,臺灣也是「遭受外國假資訊攻擊」最嚴重的國家。到底當前臺灣社會假訊息的散布及影響程度為何? 民眾對於假訊息的認知以及辨識能力如何? 對於剛起步的事實查核機制的認識與使用是否普遍? 誰該為防制假訊息負責? 言論自由與政府介入、平臺責任之間,孰輕孰重? 針對這些重要問題,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起調查計畫,結合網路與電話調查機構,並邀請台大社會科學院學者洪貞玲、張佑宗、謝吉隆協助撰寫結果報告,向社會大眾分享重要資訊。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在 2 月 18 日下午 1 點 30 分至 4 點 30 分,於台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2022年假訊息年度調查發表暨高峰論壇」,發表〈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年度調查〉,發表會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主持;並在發表會後,與台大新聞研究所合作舉辦「假訊息的管制及平台責任」主題論壇,由洪貞玲教授主持,與談來賓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陳耀祥、Google 台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協理高瑋均、Meta 台灣公共政策協理陳奕儒 、LINE TODAY資深總監彭瀞儀。
【假訊息的來源與危害】民眾認為假訊息猖獗 來自媒體、政治人物和境外勢力
調查結果顯示,民眾普遍認為假訊息存在且影響嚴重,受訪者認為過去一年中收過假訊息的比例高達 74.5%,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假訊息者達 32.6%,只有 8%民眾表示生活中從未出現假訊息。同時有高達 93%民眾認為假訊息對社會影響「嚴重」以及「非常嚴重」。
調查報告指出,過半以上的民眾認為媒體工作者、政治人物與境外勢力最常製造假訊息,而假訊息的傳播管道是網路(85%)和手機( 70%),其次為電視、廣播、報紙和雜誌等媒體,而社區鄰里等人脈網絡,被認為傳遞假訊息的比例較低。
至於假訊息造成的危害,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假訊息嚴重影響社會信任,尤其是降低媒體(71%)與政治人物(69%)的公信力,其次是降低對政府施政的信任感(58%),再者是危害到社會人際關係和民主制度(51%)。
有趣的是,當問到假訊息對個人層次造成何種影響,有 58%受訪者認為,自己不會受到假訊息影響,但有 94%受訪者認為,他人容易受假訊息影響。此調查結果印證傳播學的「第三人效應」,意即民眾覺得自己不會受騙,卻覺得別人會上「假訊息」的當。
【民眾如何打擊假訊息】
針對個人如何辨識假訊息,調查結果指出,受訪者選擇的方式依序為「跟親友討論」(65.9%)、「聽取專業人士判斷」(64.6%)、「查閱相關書籍和資料」(54.4%)、「使用事實查核機制」(54.1%),可知近年來在台灣推動的事實查核機制已有相當成效。
至於遇到假訊息時會如何處理?調查結果指出,受訪者會「提醒親友該則新聞為假訊息」的比例達 76.4%,「分享澄清該則新聞的貼文」的比例有 39.7%。至於會「在留言區舉發該則新聞為假訊息」、「連絡發佈假訊息的人,請他們刪除該新聞」者則是少數,分別為 23.8%、17.6%。兩項提問結果顯示,人際互動對於辨識、抑制假訊息影響甚大。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結果顯示,過半的台灣民眾(55%)認識民間闢謠或事實查核機構,包括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蘭姆酒吐司、CoFacts 真的假的、趨勢科技防詐達人、LINE 訊息查證、 美玉姨等。不過,使用查核資源的受訪者尚未過半,有超過一半民眾( 57.2%)從未使用過事實查核資源,顯示推廣使用有進一步努力空間。
【台灣民眾肯定民間查核組織的公信力】
調查結果指出, 60.6%民眾認為民間闢謠或查核組織具有公信力(認為有公信力者有 57.9%,非常有公信力者有 2.8%)。而認為沒有公信力者有 32.3%,一點也沒有公信力的則有 7%。
針對從 2018 年起營運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民眾的認知為何?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民眾中有 43%知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而在認識查核中心的受訪者當中,有 84%認為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有公信力。
事實查核機制的公信力評價,是否與年齡、教育、政黨傾向等人口結構相關,則有待更進一步分析。
【打擊假訊息誰有責任?】民眾認為傳播媒體責任重大 盼社群平台自律機制
調查結果顯示,打擊假訊息民眾普遍認為傳播媒體責任重大,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臺等機構也受到民眾高度期待。民眾支持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建立假訊息的自律機制。即使侵害言論自由,多數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訊息。
此調查詢問民眾,以下五者:「撰寫或發佈假訊息的人(例如:支持特定政黨的人) 」、「傳播媒體」、「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台 」、「一般民眾」,是否有責任打擊假訊息。受訪者認為有責任打擊假訊息的依序是「傳播媒體」、「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台」、「撰寫或發佈者」,一般民眾則比例最低。
詢問民眾對於保護言論自由與限制假訊息之間的權衡考量,結果顯示,民眾普遍認為應以限制假訊息為優先考量。有近 7 成(69.1%)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訊息在網路流傳,即使相關作為恐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更有 9 成民眾支持政府應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建立假訊息的自律機制。顯示民意對於政府、網路平台的積極作為,深具高度期待。
本次假訊息大調查系採取電話訪問以及網路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共取得有效樣本 2,416 份。其中電話訪問執行期間為 2022 年 1 月 10 日至 16 日,取得 1,200 份有效樣本,網路調查執行期間為 2022 年 1 月 10 日至 13 日,取得 1,216 份有效樣本。
【活動重點資訊】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 霖澤館 一樓國際會議廳 |
|
|
|
【報告更新 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