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匈牙利智庫報告:中國資訊戰善用議題分化台灣社會

2023-01-302023-04-12 研究與動態

記者何蕙安/編譯

匈牙利智庫「政治資本」(Political Capital)與匈牙利事實查核組織《Lakmusz》在近日發佈的文章中指出,中國正在使用俄羅斯相似的假訊息手法對抗台灣,包括利用弱勢群體議題來分化台灣社會,並運用陰謀論來弱化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同時也透過網軍與機器人帳戶等放大和渲染特定訊息。

2022年12月,在台灣駐匈牙利辦事處以及外交部組織下,政治資本、《Lakmusz》與The 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Democracy的參訪團一起拜訪台灣一週,走訪台灣的民間和官方機構,期間,也拜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民主實驗室等民間組織。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_factcheckcenter)

「政治資本」主任克雷科(Péter Krekó)、研究員羅朗特(Lóránt Győri)及《Lakmusz》總編審索爾第(Blanka Zöldi)把他們在台灣走訪的觀察,共同撰寫對於中國對台資訊戰的觀察。

三名匈牙利研究者與記者認為,中國資訊戰策略主要的目標包括「改變反中的態度」、「分化台灣社會」、「破壞台灣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與「製造恐懼與混淆」。其目的是為了未來的入侵預先做好準備、增加中國軍事影響力,並在台灣社會推送統一的想法。

文章中,也介紹台灣的媒體、公民團體與政府如何協力對抗來自中國的假訊息,包括使用聊天機器人、提高媒體對假訊息的警覺與意識,以及長期的反假訊息策略。

During our trip to??we could meet the co-founder of a fact-chacing chatbot project, also w/@taiwantfc which promotes digital literacy or w/@doublethinklab, where we've received a deeper insight into??influence operations & their impacts via the digital tools.@peterkreko @BZoldi pic.twitter.com/UJPG5wK2ed

— Political Capital (@Pol_Cap) December 23, 2022

中俄均試圖以歷史原因合理化侵略性行為

文章指出,俄羅斯與中國的不實訊息(或稱混合戰)在其意圖達到地緣政治、軍事目標的策略、工具、與論述上令人恐怖的有許多高度雷同之處。就像俄羅斯以「烏克蘭原本屬於俄羅斯」的說法企圖合法化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以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中國同樣也認為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

匈牙利研究者們認為,中國的資訊戰是在為了未來的入侵,企圖透過假訊息與其他混合的手來增加中國軍事的影響力,另外也試圖在台灣社會推送統一的想法。不過,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顯示,僅不到10%的台灣民眾支持與中國統一。

文章也引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2年8月發布的查核報告為例,在時任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發布一系列中國軍演影像,但其中一張解放軍士兵近距離觀測台灣的照片被查驗為變造照片。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_factcheckcenter)

利用弱勢族群、陰謀論分化社會

另一點與俄羅斯接近的是利用少數族群,例如有反LGBTQ社群的言論、傳言分裂台灣社會。研究者指出,俄羅斯也把這個族群當作目標,傳播關於LGBTQ社群會弱化與威脅西方傳統家庭價值與宗教信念。

「中國使用古怪的陰謀論來破壞民眾對於政府的信任,其中一些與克林姆宮傳播的知名陰謀論互相唱和。」文章指出,例如台灣社群媒體不時出現柬埔寨犯罪集團引誘台灣年輕人赴柬,趁機活體摘除器官的新聞與宣稱是器官被摘除後的傷疤的照片,雖然柬埔寨與台灣政府否認了相關的說法,但一些媒體,特別是在香港的中資媒體就找到了題材,指控台灣政府不作為,而中國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俄羅斯資訊戰也使用了類似的誤導性影像與論述,例如一些影像宣稱是烏克蘭納粹份子、烏克蘭軍隊對俄裔民眾施展暴行、俄羅斯士兵受傷等;還有波蘭走私份子販賣烏克蘭難民的器官

公民社會以科技工具「應戰」

文章也關注台灣非政府組織、智庫與事實查核組織如何對抗中國的假訊息。其中格外顯著的是聊天機器人的使用。

台灣目前有兩家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認證的查核組織,分別是MyGoPen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兩家組織不只跟臉書等科技平台合作,他們也專注在LINE上傳播的錯誤訊息。

文章以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為例,其以「查小喵」為代表圖案的LINE聊天機器人,可以從讀者匯集提報的可疑訊息;如果查核中心過去就有發布過相關的查核,那機器人就會把相關查核報告自動回覆給讀者。

另外被認為創新的闢謠機制還有「美玉姨」,讀者可以把「美玉姨」聊天機器人加到聊天群組裡,一旦機器人偵測到群組裡有過去查核過的錯誤資訊,就會立即回覆。「美玉姨」推出初期雖然一度面對隱私權的擔憂與質疑,但現在已經有每天30萬的用戶。

熱誠義工加入事實查核、推廣媒體素養

台灣也有許多相關公民團體是靠群眾協作的力量來運作,其中一個代表性的項目是CoFacts真的假的謠言資料庫,每個志工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與研究結果來回覆訊息,然後交由社群來評估查核訊息的品質。

「我們不告訴人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些評比會告訴我們哪些是比較可靠的資訊。」CoFacts共同創辦人李比鄰説。Cofacts累積有超過2000個志工發布訊息,其中大約10-20個活躍義工會會定期回覆查核。

另一個公民團體「假新聞清潔劑」的成員同樣以志工為主,但其對象主要專注在地方社群,特別是60歲以上、容易被錯誤資訊影響、特別是健康類資訊影響的族群。他們給出小禮物(例如肥皂)來吸引路人注意、然後展開對話,討論假消息對民眾生活的危害。

「假新聞清潔劑」現在有超過160個義工,他們走訪全台各地的社區中心、寺廟、養老院等,教導銀髮族如何使用手機與APP,留意網路詐騙與病毒等。

「這些組織通常刻意與政府保持距離,而且不會直接與政府合作,但是他們的工作是互補的。」文章引用民主實驗室的報告指出。

公私協力對抗假訊息

「政治資本」與《Lakmusz》在2022年12月造訪台灣的時候也拜會了時任行政院發言人,負責召集「防治假訊息危害專案小組」的羅秉成,提到台灣政府正在發展媒體素養全民教育,透過即時與透明的溝通盡可能澄清錯誤資訊。羅秉成也強調台灣跨政府部會之間,如教育部與國防部、以及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合作的重要性,以「跨部門」與「跨領域」的策略來打造民主防禦陣線,

在阻擋假訊息傳播方面,羅秉成談到與社群平台合作,以及管制的可能性;從2018年起,台灣也大量修法,懲罰惡意傳播錯誤且具傷害性的資訊,例如《傳染病防治法》懲罰傳播疫情謠言、造成傷害的行為。但他強調,這些立法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定,以免傷害言論自由。

「假訊息就像病毒,我們希望儘可能減少其影響力,但我們不可能將其完全消滅。」羅秉成說。

參考資料

Lóránt Győri (Political Capital) – Péter Krekó (Political Capital) – Blanka Zöldi (Lakmusz), CHINA USES THE KREMLIN'S COOKBOOK WHEN SPREADING DISINFORMATION IN TAIWAN, Jan 18, 2023

Political Capital’s visit to Taiwan in December 2022, Dec 22, 2022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