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總統大選資訊戰】俄國行動升級 中國、伊朗新加入戰局
記者何蕙安/報導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不實訊息行動首次被各界注意,而其手法與行動規模在過去四年進一步升級,包括更多外國勢力介入以及科技使用,使得資訊戰更為複雜與瘋狂。專家呼籲,要投入更多資源調查與研究,此外,必須要正視不實訊息可能造成的巨大傷害,教育民眾如何保護自己。
國際調查記者組織(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10月8日舉行「美國大選:深入解析惡意不實訊息」線上研討會,邀請非營利組織First Draft執行長克萊爾.瓦杜(Claire Wardle)、資訊安全研究機構Graphik首席創新長卡蜜兒.法蘭索瓦(Camille François)與BuzzFeed調查記者克雷格.席佛曼(Craig Silverman)等三位專家,各自從公民社會、科技與媒體的角度分析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的不實訊息。
該場座談由菲律賓《Rappler》共同創辦人兼CEO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主持。瑞薩因調查報導菲律賓杜特帝政權的貪腐情況,而被當權者盯上,官司纏身,先前國際事實查核組織共同聲援她。
圖1:First Draft執行長克萊爾.瓦杜(Claire Wardle,左上)、菲律賓Rappler共同創辦人兼CEO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右上)、Graphika首席創新長卡蜜兒.法蘭索瓦(Camille François,右下)與BuzzFeed調查記者克雷格.席佛曼(Craig Silverman,左下)。擷自YouTube
「2016年前,沒有人研究或是關注不實訊息行動,社群平台也不在乎,也不認為是國家安全問題,但這一現象到了2017年徹底改變,開始正視俄國介入美國大選的問題。」法蘭索瓦指出。儘管在對抗資訊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各界至少開始正視不實訊息的危害,有相關部門和網絡政策,開始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關注。
2020年美大選資訊戰更複雜 中國、伊朗加入戰局
法蘭索瓦觀察,跟2016年美國大選相比,2020年俄國資訊戰的手法與規模均有所升級。首先是不實訊息網絡會人工智慧(AI)技術生成人臉,作為假帳戶的大頭照,此一手法在2016年尚未出現,但在今年已成為常見手法。
圖2:在「垃圾郵件龍」的不實訊息網絡中,Graphika將假帳戶大頭照重疊且模糊處理,發現所有大頭照的眼睛位置一致,此為人工智慧生成照片的特徵之一;此外,所有大頭照的背景模糊,此也符合人工照片的特色。擷自Graphika報告
其次是內容產製更為精緻。法蘭索瓦舉例,近期有兩個偽裝成是獨立媒體、其實是俄國用來分化美國社會的網站被偵測,這些網站早期先是盜用他人文章,後來一度自製文章,但品質拙劣;最後則乾脆找美國在地的非自願參與者(unwilling participants)來寫稿,文章品質在提升中。
Graphika就觀察到,以PeaceData網站為例,該網站偽裝成自由派網站,趁著疫情期間雇用失業的美國記者撰稿,後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俄羅斯資訊戰。
今年最大的改變,是資訊戰版圖更形擴大,「不只限於俄羅斯,我們偵測到至少兩個與中國有關的行動,直接對準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一些是來自伊朗。」法蘭索瓦說。
Graphika已偵測到至少五個俄羅斯資訊行動,其中,有一個行動是用IG鎖定它們在2016年鎖定的同一群人,以及兩個與中國有關聯的不實訊息網絡,包括「垃圾郵件龍」與Naval Gazing。
法蘭索瓦說,這些資訊戰的手法都是精準的鎖定特定族群投放訊息,兩面操作,意在分化美國社會。
她說,2020年美國大選是更繁雜的境況,除了上述的境外勢力,網絡操作還有來自美國的政黨選務操作,當中,境內和境外的不實訊息干預,也很難辨別,因為即使是境外也可以透過經濟驅動。此外,許多不實訊息網絡自2016年首度被偵測,在2018年、2020年選舉時又再度出現,都很值得關注。
BuzzFeed記者席佛曼指不實訊息的行動在2020年「更加瘋狂」,「2016年當時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開始推動陰謀論,現在陰謀論已有血有肉,成為不實訊息的基本論述。」
資安偵測行動已加速 民眾識讀能力仍待加強
法蘭索瓦說,相對於四年前,美國社會毫無防備,如今,美國國安和資安團隊已能密切偵測可疑的網絡行動,不少惡意網絡行動尚未擴大影響力前就已被偵測和破解。比如,假訊息網站Peace Data ,是被美國情報調查局FBI通報報給平台業者;另外,Graphika最新揭露的與俄國IRA有關聯的極右派新聞網站「在美與在歐公民新聞室」(Newsroom for American and European Based Citizens,NAEBC),則是由路透調查團隊所揭露。
不過,專家對美國社會大眾的數位識讀能力仍感憂心。
「讓我覺得沮喪的是,過去四年,儘管大家認知到不實訊息的存在,也對這個議題更加了解,但大家還不夠認真的看待這個問題。」瓦杜表示,美國正在歷經這場極為重要的選舉,每天接觸受到污染的資訊,但多數美國人對於媒體識讀的策略與技術仍不了解,不知道可以怎麼保護自己。
「看看你孩子Instagram上推送的內容,認真看待親友傳給你的陰謀論電子郵件。」瓦杜強調,不實資訊不只是國外資訊行動與政治人物口水戰,其實很貼近民眾生活,且可能會造成嚴重傷害,但美國民眾迄今未有足夠與認真的對話去思考如何應對。
「很多人問我,事實查核有用嗎?事實查核可以改變人們的想法嗎?」席佛曼認為,光是事實查核仍不足夠,更重要的是建立人們對於不實訊息的防禦程度,培養民眾判斷資訊與解讀的能力。
光是破解不足夠 記者應協力調查假訊息背後主使者
在調查與報導不實資訊行動時,記者扮演關鍵角色,瓦杜提醒,許多不實訊息傳播者為了吸引關注與聲量,極盡可能吸引包括記者、政治人物與網紅的注意力。因此。當媒體在報導陰謀論與不實訊息時,也要考慮是否有變相傳播的效應。
瓦杜認為,美國媒體的確面臨困境,一些政治人物公開發表不實言論,讓記者難以忽視,「你很難不去報導美國總統說的推文。」
揭發資訊戰的記者與研究者也可能成為不肖份子的攻擊對象,尤其在涉及國外勢力時,問題格外複雜與危險。法蘭索瓦坦言,相關的調查報告一方面會希望列出研究者名字,給予肯定與榮耀,但又擔心會因此讓研究者置身危險,陷入兩難局面。
席佛曼認為,若要有效減少不實訊息傳播,僅是破解不實訊息並不足夠,必須要各家媒體、各領域新聞記者合作,試著追查出不實訊息行動的傳播網絡,找到不實訊息背後的主使者。
他說,調查不實訊息網路別無他法,就是要認真與耐心監測,如建立可疑帳號列表,研究最熱門的推文與背後脈絡,「只要花時間觀察,你就會慢慢看到一些連結。」
2020年大選仍須注意社群演算法的「操弄」
席佛曼也鼓勵記者多去注意與調查社群平台的演算法與其廣告運作,認為這規模史無前例、極為複雜的數位生態圈,每天影響全球數十億人的行為與生活,但其運作機制不只缺乏透明度,且各界的關注遠遠不夠,還需要更多的調查與研究。
瓦杜則以英國公共電視台第四台(Channel 4)日前揭露的「威懾行動」(Deterrence)為例,川普陣營涉嫌在2016年大選期間,以極精準投放廣告技術(microtargeting)在Facebook上對350萬黑人選民投放關於對手柯林頓‧希拉蕊的負面廣告,希望壓制其出門投票意願。瓦杜擔心此一技術在今年大選被再度使用。
參考資料
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 Webinar<The US Election: Digging into Disinformation>2020.10.08
Graphika<Step into My Parler>2020.10.01
Channel 4<Revealed: Trump campaign strategy to deter millions of Black Americans from voting in 2016>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