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網傳「最近新型變異病毒COVID-Omicron XBB更致命」?

這是2021年的老謠言變形後重傳。現今主流變異株毒性已減弱。

  • 錯誤
  • 健康

發佈:2025-05-16

更新:2025-05-16

報告編號:3629

查核記者:曾慧雯

責任編輯:陳偉婷

  • 錯誤
  • 健康

發佈:2025-05-16

報告編號:3629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偉婷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近期網路熱傳「最近新型變異病毒COVID-Omicron XBB更致命」傳言。經查證,這是2021年的老謠言變形後重傳,傳言提及的XBB已消失,目前主要流行的變異株為NB.1.8.1及XEC。近期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今年累計43例死亡,變異株毒性並無增強。
一、此傳言是舊謠言重傳,最早在2021年5月4日開始流傳,且隨著新冠病毒不同變異株的流行趨勢,變形成不同的謠言版本重新流傳。
二、根據疾管署疫報資料,近期新冠疫情上升,主要流行的本土變異株為NB.1.8.1及XEC。
公衛專家也表示,傳言講的XBB變異株早已不存在。另外,由於變異株的毒性減弱,所引發的重症致死率持續下降至19%,遠低於過去BA.2重症致死率,與傳言宣稱的「死亡率更高、更致命」不符。
三、公衛專家也指出,目前感染新冠肺炎仍是以上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喉嚨痛、發燒等輕症為主。現今流行的變異株症狀,比之前的Omicron病毒株輕微,常見症狀包括喉嚨痛、咳嗽、發燒等,傳言稱「沒有咳嗽」、「不會發燒」也不正確。
近期全球及國內新冠疫情確實上升,但傳言內容並非最新疫情現況,且對染疫症狀的描述也不正確。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社群上時常流傳新冠病毒相關傳言。其中一段傳言曾經多次變形,且在不同時間重複流傳多次。

近期有網路傳言聲稱「緊急通知!我們要重新戴口罩了。在醫院健康中心工作的友人早上發來的訊息。最近猖獗的冠狀病毒新變異病毒COVID-Omicron XBB不同於以往…新型COVID-Omicron XBB的症狀是:沒有咳嗽。不發燒。大部分症狀是以下:關節痛。頭痛。喉嚨痛。腰酸。肺炎。食慾大減。此外COVID-OmicronXBB的毒性是delta變異的5倍,死亡率更高…」等。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近期全球及台灣新冠疫情?主要流行變異株為何?死亡率比過去更高?

近期主要流行變異株為XEC及LP.8.1,雖然新冠疫情上升,但重症致死率持續下降

(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5月13日發布的新聞稿及疫情監測週報,全球目前主要流行的變異株為XEC、LP.8.1及JN.1;國內本土病例主要流行變異株為NB.1.8.1占49%最多, XEC占31% 、 LP.8.1占10%,境外移入則以JN.1占42%最多。由此可知,傳言所提到的XBB已非目前全球及國內主要流行變異株。

(二)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5月16日受訪時表示,新冠病毒株Omicron後來分為XBB與JN.1兩個系列,大約在2023年時XBB系列已逐漸消失,JN.1系列(包括XEC、KP.3.1及LP.8.1)自2024年起成為主流變異株。他說,現在台灣施打的都是JN.1疫苗,傳言講的XBB變異株早已不存在。

陳秀熙也指出,在國際疫情方面,全球新冠陽性率呈上升趨勢,目前主要流行株為JN.1與LP.8.1,並已在歐洲、東南亞與非洲等地迅速擴散,預期也會影響台灣。

陳秀熙說明,近期台灣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上升,但因為變異株的毒性減弱,XEC、KP.3.1與LP.8.1所引發重症致死率持續下降至19%,遠低於過去BA.2重症致死率。

查核點二:現今流行的XEC及LP.8.1症狀為何?

陳秀熙表示,現今流行的XEC及LP.8.1等JN.1系列變異株,相較於幾年前的Omicron,其毒性已經減弱許多,因此症狀也更不明顯,患者幾乎沒有嗅味覺喪失等症狀,僅有喉嚨痛、咳嗽、發燒或腸胃不適等輕症,傳言所述並不正確。

查核點三:傳言流變

此傳言最早在2021年5月4日開始流傳,且會隨著新冠病毒不同變異株的流行趨勢,變形成不同的謠言版本重新流傳。

查核中心檢視最早流傳的版本,僅有提到「病毒回來了」;到了2021年12月,謠言變形成「Omicron病毒」版本;2022年6月期間,隨著Omicron BA.4 BA.5的流行,謠言也變形成「BA.4 BA.5」版本;2022年8月,謠言新增一段「疫情在美國開始嚴重…病毒沒有所謂共存」的內容,與「BA.4 BA.5」版本的傳言合併流傳;2022年11月,謠言開頭改為「新加坡消息」,病毒變異株改為「XBB」。

至於2025年起流傳的版本,則是把謠言開頭改成「在醫院健康中心工作的友人早上發來的訊息…」,其餘內容都與2022年版本相同。

補充資料

新冠疫情近期升溫 今年至今累計43例死亡

疾管署表示,今年截至5月10日,累計本土新冠病例237例,65歲以上長者占74.7%,有83%具有慢性病史;另今年累計本土病例死亡43例,65歲以上長者占79.1%,具潛在病史者占90.7%;未接種JN.1疫苗者占93%。 

根據疾管署新聞稿,新冠疫情預估6月達到高峰,目前公費新冠疫苗仍有318萬劑,年齡滿6個月以上民眾可接種。由於65歲以上長者仍是併發重症或死亡的高風險族群,已接種1劑新冠JN.1疫苗且間隔6個月(180天)者,應盡速再接種第2劑增強保護力,以降低重症或死亡發生機會。

疾管署提醒,雖然現今新冠病毒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民眾快篩陽性後,如果出現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務必立刻就醫。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