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路流傳訊息稱「拿過生雞蛋後沒洗手會得禽流感」;經查,接觸禽鳥或禽鳥糞便有可能感染禽流感,但傳言是自2016年流傳至今的老謠言,台灣沒有因碰觸生雞蛋染禽流感案例。
一、根據疾管署和防檢局資料,禽流感可能傳染給人,主要途徑是呼吸道或接觸到禽鳥或其糞便。
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從未發生一般民眾因觸摸生雞蛋而感染禽流感的案例,此傳言是流傳多年的老謠言。
二、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家禽防疫科也表示,傳言所描述的情境不合理,因為爆發禽流感疫情的蛋雞場不會再供蛋,病雞所產的蛋流入市面的可能性極低,消費者不太可能透過購買、觸摸雞蛋的途徑感染禽流感。
三、畜產科教師表示,雖然雞蛋傳播禽流感的風險不高,但民眾觸摸生雞蛋後仍應洗手,因為雞蛋外殼可能會受到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多種細菌污染,進而導致食物中毒。
傳言稱觸摸生雞蛋應洗手是正確的提醒,可降低感染沙門氏菌等風險;但摸雞蛋後染禽流感的風險很低、且台灣從未發生類似個案,民眾不用過度擔心。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指稱「拿過生雞蛋後必須洗手,同學大伯嫂子因為拿雞蛋後沒洗手而被傳染禽流感」,並強調此為真人真事。
查核
查核點:傳言說法是真的嗎?
傳言是2016年就有的老謠言,台灣無此案例
查核中心搜尋臉書可發現,此傳言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流傳,當時農業部也發文澄清並無此案例。
查核中心3月26日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求證。疾管署表示,國內從未發生一般民眾因觸摸生雞蛋而感染禽流感的案例,這是流傳多年的老謠言。
一般民眾因觸摸雞蛋感染禽流感機率低
(一)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家禽防疫科表示,傳言所描述的情境並不合理,因為一旦爆發禽流感疫情,該蛋雞場就不可能再供蛋,因此病雞所產的蛋流入市面的可能性極低,消費者不太可能透過購買、觸摸雞蛋的途徑感染禽流感。
家禽防疫科說明,高病原性禽流感對蛋雞具有高致病性及高致死性,當蛋雞得到高病原性禽流感時,病毒會透過血液跑到全身,造成許多臟器出血;同時,病雞的成熟卵泡會萎縮變小,也會使卵白分泌不正常,因此絕大多數病雞不會產蛋,就算產蛋,產出的也可能為畸形蛋,不會再被收購,更遑論流入市面。
(二)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畜產保健科教師陳瑞楠表示,染禽流感的雞糞便中會排出大量病毒,因此蛋很容易被污染,所以若蛋殼沾染足夠的病毒量又沒有洗手,在學理上,此感染途徑是成立的,但實際上禽流感病雞通常會停止產蛋或產下畸形蛋,國內也未發生過一般消費者因觸摸雞蛋而感染禽流感的案例,可見透過此途徑感染的機率不高。
摸過雞蛋應洗手,預防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感染
陳瑞楠提醒,民眾觸摸過雞蛋後仍應洗手,因為雞蛋外殼可能會受到多種細菌污染,主要來自雞的腸道、環境或處理過程中的交叉污染。常見的細菌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沙門氏菌是最常見的污染源,可能來自母雞的腸道或糞便,會導致食物中毒,部分大腸桿菌菌株也會引起腸胃炎或其他感染
補充資料
如何避免感染禽流感?
根據防檢署官網可知,禽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禽類、動物經由接觸病禽分泌物、排泄物或屍體或其污染的飼料、水源及其他物體而感染。病雞糞便中的禽流感病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經由風傳遞出去,因此通風不良的窄小雞舍容易經過糞便傳播禽流感。
至於該如何預防禽流感傳染,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禽流感主要由禽鳥傳給人,因此應該避免接觸鳥,萬一接觸到禽鳥或其糞便,應馬上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進食熟雞肉並不會有感染的危險。
由於目前並沒有針對H5N1禽流感的疫苗,因此,最佳預防方法仍是透過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休息來加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