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中醫師稱孕婦吃麵食會導致流產、胎兒無心跳;經查證,一般來說,流產主因為胚胎染色體異常,通常與父母無關,更無涉日常飲食,傳言將麵食與「高脂肪飲食」、「超加工食品」混為一談,是誤導的說法。
一、婦產科醫師表示,麵條本身並非高脂食物,醫學上也沒有孕婦吃麵食會流產的說法。一般來說,流產比較常見的原因是「胚胎染色體異常」,且染色體異常通常與父母無關,下次懷孕可能就是正常的。
婦產科醫師說明,懷孕期間確實應健康飲食,例如著重低脂、高纖、營養均衡等,但長期不健康的飲食頂多只能說是「提高流產風險」,而非如傳言所述「直接導致流產」。
此外,網傳貼文引用的3個研究都是針對獼猴與大鼠的動物實驗,其實驗結果並不能直接套用在人類身上。
二、中醫婦科醫學會表示,傳統麵條並不屬於高脂肪或超加工食品,目前也無任何中醫古籍或現代醫學證據支持「孕婦食麵必然流產」之說;相反地,《神農本草經》與《本草綱目》皆記載小麥、麵食有安神、養心、益氣之效。
目前無科學證據顯示孕婦吃麵會流產,傳言將麵食與「高脂肪飲食」、「超加工食品」混為一談,並直接將動物實驗結果套用於人類身上,屬誤導解讀,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有開業中醫師拍短影音稱孕婦吃麵食會導致胎兒無心跳、流產,引發民眾熱議;隨後,該名中醫師所屬診所的臉書帳號再度發布貼文表示,「孕婦吃麵食等加工再製品皆屬於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胎兒無心跳」,並列出3個動物實驗研究連結,稱「高脂肪飲食與第二孕期胎兒心跳停止確實存在科學實證支持的關聯」、「孕婦不能吃加工再製品跟精緻澱粉是常識」等。
查核
查核點:傳言說法正確嗎?
吃麵無害胎兒健康 流產主因多與染色體、胚胎發育有關
網傳臉書貼文引用「日本獼猴吃高脂飲食會增加死產」、「大鼠高脂飲食導致胎盤發炎反應」、「大鼠高脂飲食損害胎盤功能」等3篇研究,意圖佐證孕婦吃麵食對胎兒有害。查核中心向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求證。
郭安妮表示,傳言稱日本獼猴研究是「最重要的直接證據」;但此研究僅有24個案例,數量太少,且無論獼猴還是大鼠都只是動物實驗,實驗結果並不能直接套用在人類身上。
郭安妮指出,麵條並非高脂食物,醫學上也沒有孕婦吃麵食會流產的說法。胎兒心跳停止有很多原因,並非單一因素,但一般來說,「胚胎染色體異常」是導致流產的主因,且染色體異常通常與父母無關,下次懷孕可能就是正常的。
她進一步說明,流產其實並不罕見,根據統計,在已知懷孕的情況下流產,其機率為10-20%;也有部分女性在懷孕初期時流產時,以為只是月經量大、並未察覺。流產風險也與孕婦年齡成正比,30歲以下的流產機率為10-20%,但當孕婦年紀大於40歲,流產機率就會大幅上升至45%。如果懷孕3次以上都流產,則要注意是否有自體免疫問題。
郭安妮表示,懷孕期間確實應健康飲食,例如著重低脂、高纖、營養均衡等,因為母體健康,才能讓胎兒也健康成長;若長期不健康的飲食,頂多只能說會「提高流產風險」,而非如傳言所述「直接導致流產」。
此外,郭安妮也補充,影響母體健康的因素很多,也不只限於飲食,例如抽菸、接觸有毒物質等,也可能提高流產風險。
中醫典籍未記載吃麵會流產,傳言屬誤導解讀
針對有中醫診所醫師聲稱「孕婦不能吃麵、會導致胎兒心跳停止或流產」,並引用研究佐證等,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9月11日在官網及臉書發布聲明稿指出,中醫典籍並未有「吃麵會損胎」的記載,相反地,《神農本草經》與《本草綱目》皆記載小麥、麵食有安神、養心、益氣之效。
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長吳炫璋在聲明稿中表示,目前無任何中醫古籍或現代醫學證據支持「孕婦食麵必然流產」之說,食用適量麵食並不會直接導致流產,孕期飲食宜天然均衡,避免過度加工與高糖高鹽食品;孕婦若有疑慮,應向專業西醫婦產科醫師或中醫婦科醫師諮詢。
吳炫璋也認為傳言引用研究有斷章取義之疑慮,因為該醫師所引用的〈Association between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female infertility〉屬於橫斷面研究,研究對象為一般生育年齡女性,探討「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與不孕的相關性」,並未涉及「流產」或「胎兒心跳停止」;研究結論僅指出超加工食品攝取比例過高,可能與不孕風險增加相關,但尚無法證明其因果關係。
此外,吳炫璋也在文中強調,傳統麵條並不屬於超加工食品,傳言將「麵食」與「超加工食品」混為一談,屬誤導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