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路熱傳「輝瑞新冠疫苗副作用清單包括猝死」。經查證,輝瑞近期並未發布新冠疫苗副作用清單,其副作用也未包括猝死等嚴重狀況,傳言是將尚未確認因果關係的注射疫苗後不良反應事件通報當成副作用。
一、檢視輝瑞公司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官網,均沒有傳言宣稱施打後的諸多嚴重副作用,輝瑞近期也沒有發布新冠疫苗副作用清單。
二、疫苗專家表示,任何藥物、疫苗的副作用,都會在美國或是台灣CDC官網公布,學界相關論文也都會提及,但目前新冠疫苗副作用並未包括傳言講的「心臟驟停、新生兒死亡、猝死」等嚴重情況。
根據輝瑞官網,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或觸痛、嚴重或非嚴重的過敏反應、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比較常出現在12至17歲的青少年男性身上,不過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非常低。
美國CDC官網也指出,疫苗引起嚴重過敏反應、其他嚴重傷害或死亡的可能性極小。
三、傳言宣稱的「輝瑞疫苗副作用」,絕大多數來自於輝瑞2021年所提交的「特別關注不良事件」所列內容。也就是說,傳言錯把注射疫苗後發生的不良事件當成副作用。
感染症醫師說明,疫苗接種者在施打疫苗後出現各種症狀、任何影響健康的事件都可以通報至系統中,列入「不良事件」。系統所顯示的是不良事件的通報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良事件並未確認與疫苗接種有因果相關性,也不等同是疫苗造成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社群平台熱傳一則訊息指稱「輝瑞剛剛正式發布其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清單」,並列出包括心臟驟停、腦幹腦炎、新生兒死亡、猝死等,聲稱這些都是施打後的副作用。有些傳言有附輝瑞新冠疫苗的副作用說明網頁連結。
查核
查核點:網傳內容是輝瑞公布的疫苗副作用嗎?
輝瑞並未公布傳言提及的眾多嚴重副作用
查核中心檢視傳言所附的輝瑞新冠疫苗網頁,以及美國疾病管制署官網,都沒有看到傳言所宣稱施打後的諸多嚴重副作用,輝瑞近期也沒有發布新冠疫苗副作用清單。
根據輝瑞官網資訊,輝瑞生物技術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或觸痛、嚴重(呼吸困難、臉部和喉部腫脹、心跳加速、全身嚴重皮疹、頭暈虛弱等)或非嚴重(如皮疹、搔癢、蕁麻疹、面部腫脹等)的過敏反應、心肌炎、心包膜炎等。
其中,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比較常出現在12至17歲的青少年男性身上,不過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非常低。
美國CDC資料也顯示,新冠疫苗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腫脹和發紅、發燒、疲倦、頭痛、發冷、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嘔吐和淋巴結腫大。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比較常見於青少年和年輕成年男性身上,但發生的可能性很低。
美國CDC官網指出,與任何藥物一樣,疫苗引起嚴重過敏反應、其他嚴重傷害或死亡的可能性極小。
腦炎、猝死等並非新冠疫苗副作用
查核中心採訪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周彥宏。周彥宏表示,傳言稱「輝瑞公布的新冠疫苗副作用包括心臟驟停、腦幹腦炎、新生兒死亡、猝死等」,但這並非事實,根據輝瑞及美國、台灣CDC所公布的資料,新冠疫苗副作用包括區域肌肉痠痛、輕微發燒等,較嚴重的狀況才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
周彥宏表示,基本上任何藥物、疫苗的副作用,無論美國或是台灣CDC都會公布,學界相關論文也都會提及,但目前新冠疫苗副作用並未包括傳言講的「心臟驟停、新生兒死亡、猝死」等嚴重情況。
周彥宏說明,依照規定,當疫苗獲得緊急授權或是上市許可後,仍然必須進行長時間的追蹤,以監測該疫苗是否有先前幾個臨床試驗階段沒有發現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應等情況;當施打疫苗後有狀況,要先向醫療機構反映,再回報CDC調查,若調查後確定是疫苗引起,才會成案。
至於傳言提到「以Ddimmer血液檢查檢測出許多嚴重副作用」,周彥宏表示,血液檢測只是判斷疾病風險高低的其中一種方法,還要搭配其他許多生化指標,因此,不太可能像傳言一樣,光從血液檢查就能測出這麼多疾病,傳言過度解釋。傳言列出的許多疾病也無法透過血液檢查發現,例如癲癇與腦部神經相關,不是靠抽血就能驗出。
他補充說明,一般血液檢測會檢查的項目包括血球數量、血球容積比、血氧含量、是否有血栓因子等,可根據檢測數據判斷某些疾病的風險高低,例如血小板數過低、血栓因子過高,就有可能中風等。不過,血液檢查只是代表「有風險」,而非一定會發生。
傳言錯把注射疫苗後發生的不良事件當成副作用
查核中心在第1568號查核報告已查證過網傳「輝瑞公布疫苗副作用長達9頁」為錯誤訊息,《路透社》、《法新社》等國際查核組織也都有查證。
據上述查核內容,傳言指的是輝瑞在2021年提交給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FDA)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文件其中一部分。該報告彙整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間收到來自63個國家的數據,其中包括9頁的「特別關注不良事件」。
查核中心比對後發現,傳言宣稱的「輝瑞疫苗副作用」,絕大多數來自於「特別關注不良事件」所列內容,也就是說,傳言錯把注射疫苗後發生的不良事件當成副作用。
不良事件不等於疫苗副作用
查核中心第1568號查核報告中有釐清新冠疫苗副作用及不良事件的差異。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表示,各國都有疫苗接種後的監測系統,其中美國因大規模施打再加上監測系統完整,全球多半都會參考美國CDC發布的報告;台灣也有自己公開的通報系統,監測疫苗接種後的異常訊號。
齊嘉鈺說,疫苗接種者在施打疫苗後出現各種症狀、任何影響健康的事件都可以通報至系統中,列入「不良事件」。系統所顯示的是不良事件的通報數據,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良事件並未確認與疫苗接種有因果相關性,也不等同是疫苗造成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
齊嘉鈺說明,不良事件是否和疫苗有因果關係,必須透過專家委員會,進一步研究討論才能確認。通報「不良事件」越完整,越能從中發現警示訊號,專家學者才更能掌握異常的狀況,進一步釐清疫苗的風險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