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睡姿與罹患失智風險有關,經詢問睡眠醫學專家,目前並無科學證據支持睡姿與罹患失智症有因果關係。
一、網傳報導並未明確提供研究來源。經兩位睡眠專家協助查找科學文獻,可能的來源為一篇橫斷性研究,找來45名有神經退化性疾病者與120名一般民眾進行實驗,發現有神經退化性疾病者仰睡超過2小時者較多,因此推論可能有相關。
二、專家表示,該研究樣本數過少,難以據此推論睡姿與失智症相關;且橫斷性研究也只能看出關連性,無法解釋因果關係。目前的科學證據並未證實側睡可預防阿茲海默症。
三、大腦在睡眠時的運作是科學界熱門議題,專家表示,目前已知的科學事實是,睡得好、深層睡眠品質佳,有助大腦清除代謝廢物、減少乙型澱粉樣蛋白沉積,不需執著維持特定睡姿。
四、醫師指出,對於部分呼吸中止症的患者來說,仰睡可能會增加呼吸阻塞,改採側睡可能會減緩症狀,但改變睡姿也非主要治療方式。此外,對於孕婦、胃食道逆流者者,側睡可能會減輕壓迫或逆流症狀。
網傳報導引述科學研究,但誇大解讀為仰睡會增加失智風險、側睡可預防等,提供錯誤科學知識,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近期社群流傳一則媒體報導,宣稱國外研究發現,大腦在睡覺時會排毒,如果是仰睡,血液流動速度比側睡來的慢,大腦毒素會堆積導致提早退化病變,甚至可能導致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增加4倍。

查核
查核點一、睡覺姿勢與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有關嗎?側睡可以防止失智症嗎?
報導研究來源不明 專家稱目前無證據支持睡姿與罹患阿茲海默症有因果關係
(一)檢視媒體報導,並未明確提及研究來源。
(二)查核中心諮詢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專精睡眠研究的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委員蔡宇哲,協助查找睡姿、阿茲海默症風險的相關研究,兩名專家均指出,報導引用的研究可能是〈Head Position During Sleep: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睡眠期間頭部位置對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的潛在影響)。
李信謙表示,該篇研究找來45名有神經退化疾病的患者及120名沒有神經退化疾病的民眾做對照,發現仰睡超過2小時者,在神經退化這一群中明顯為多,因此推測睡姿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有相關。
但李信謙說,此研究結論只能解讀為睡姿可能與神經退化疾病風險有關,但並非因果關係。從研究很難知道究竟是因為有神經退化性疾病所以影響睡姿,還是睡姿導致了疾病。
蔡宇哲也說,該篇研究樣本數不多,要以45名神經退化者的數據就推論仰睡會讓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增加4倍,非常牽強;且也不能從結果判定,睡姿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因果關係。
目前的科學證據 無法證實側睡可預防阿茲海默症
蔡宇哲表示,從過去的睡眠研究已知,睡眠有助清除大腦代謝廢物,包含目前認為會造成阿茲海默症的腦中乙型澱粉樣蛋白。若睡不夠、睡不好,大腦清除廢物效率會變差,廢物沒清完就會繼續累積,多了可能會造成阿茲海默症。因此學界好奇,怎麼睡會讓大腦廢物清除效率最佳,有些研究團隊就把腦筋動到「睡姿」上。
蔡宇哲說,有研究團隊以老鼠實驗,麻醉後處於仰躺、趴臥與側身等姿勢,並以腦造影觀察老鼠大腦清除廢物的速率。結果發現,不同姿勢下的腦清除速率確實有差:側身看來清除速率最佳,仰躺次之,趴臥最差。
但蔡宇哲說,若仔細檢視該研究所附的研究數據可發現,仰睡跟側睡的腦清除速率其實差異不大,且這是在老鼠身上的實驗,因為身體結構的關係,基本上老鼠睡姿並不是仰睡與側睡,但人類是,此研究結果是否能套用在人類身上有待進一步瞭解。此外,實驗時老鼠是被麻醉狀態,並不是正常的睡眠狀態,因此是否可放在睡眠情境下解讀,也尚待驗證。
蔡宇哲說,人在睡覺時,睡姿其實會不斷改變,要達到比較好的腦廢物清除效率,前提應該是睡得好。如果強硬修正睡姿,結果反而睡不著、睡不好,就得不償失。
李信謙也表示,科學界對大腦運作充滿好奇,但人類的睡眠研究並不容易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目前多僅能從動物實驗中推論。不過,從目前睡眠相關的科學證據,沒辦法得到「側睡可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結論,身為睡眠專科醫師,也不會建議民眾要改採側睡。
查核點二、左邊或右邊側睡,對身體會有影響嗎?哪些人不適合側睡?
(一)李信謙說,對絕大多數民眾來說,哪一種睡姿其實都不會影響健康。但有些呼吸中止的患者,如果仰睡可能會讓呼吸道阻塞情形更嚴重,如果改側睡,症狀就會減輕、呼吸比較順暢。
但是,李信謙也說,人在睡覺的時候姿勢都會轉換,因此也不會以「改為側睡」作為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要方式。
李信謙說,有時候針對一些特別狀況,會請民眾改側睡,例如孕婦可能因懷孕壓迫下腔靜脈、容易腳腫、難以入睡等,就會建議左側躺,可能會比較舒服;如果有胃食道逆流者,往左側躺也可能會減少逆流。
(二)至於傳言提到,心臟衰竭者不要左側躺;新光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洪惠風表示,心臟衰竭的患者常常坐著睡覺(端坐呼吸),因為只要一躺下來就會不舒服,不管是左側睡、右側睡或仰睡。過去的研究也有發現,心臟衰竭的患者會自動減少讓自己不舒服的睡姿。但對一般民眾來說,睡姿應不會影響心臟健康。
參考連結
〈Head Position During Sleep: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