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千萬記住桃子不能與西瓜一起吃,產生劇毒性,會馬上喪命」?

事實查核報告#1818

【錯誤】網傳「千萬記住桃子不能與西瓜一起吃,產生劇毒性,會馬上喪命」?
發布日期/2022-07-29 07:46:50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7/29版】

一、受訪專家均表示,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不會產生劇毒。中醫也沒有「桃子跟西瓜不宜同吃」的禁忌。

二、營養師表示,西瓜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糖尿病人單日吃1到2片,適量食用不會有問題,但西瓜水分多,建議有限水的病友淺嚐即止;中醫師提醒,西瓜性寒,若體質為易腹瀉、手腳冰冷、口水多,或女性月經期間,不宜吃西瓜。

營養師說,桃子的鉀離子含量較高,腎臟病人不宜多吃。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稱:

「温馨提示:桃子和西瓜不可一起吃 最近各地区高温持续,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细节,千万记住桃子不能与西瓜一起吃,产生剧毒性,这几天学校有学生中毒,但真是惊心动魄!医生说,桃子与西瓜一起服用,会马上丧命。科普知识!传播也是一种美德!也能救人一命!谁的群多就动动你们的手指转发一下,功德无量 感激不尽」

[b]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傳言稱「桃子跟西瓜一起吃會產生劇毒,讓人馬上喪命」,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發現,自2016年起,每年一到夏天,這則訊息就會在社群平台及通訊軟體大量流傳。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2016年9月26日即針對此傳言闢謠,食藥署表示,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不會產生劇毒。不過食藥署也提醒,西瓜含糖量高,對於腎臟病、糖尿病或有代謝症候群等患者來說,過度食用容易使血糖大幅升高;而桃子的鉀含量高,也不適合攝取過量。

食藥署表示,坊間流傳「桃子和西瓜一起吃會產生劇毒」的訊息,內容沒有相關的資訊來源,而且也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民眾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輕易相信。

(二)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桃子跟西瓜可以一起吃,不會中毒。

程涵宇表示,現正當季的花蓮大西瓜每100克熱量32大卡,含有維生素A、茄紅素,GI值(升糖指數)雖偏高,但是GL值(升糖負荷,指進食的量對血糖升高影響)並不是太高,因此,只要不要一片接一片吃過量,西瓜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即使是糖尿病人也可以適量吃,一天1至2小片西瓜是沒有問題的。

她也提醒,西瓜的鉀含量中等(116mg),但水分含量高,有限水的病友記得適量淺嚐即止。

而跟當季西瓜可以同時買到的水蜜桃,每100克熱量37大卡,膳食纖維1.7克,鉀205mg,低GI值低,糖尿病人可以一天吃一顆中等大小的水蜜桃,而腎臟病人則需注意桃子的鉀離子含量較高,不宜吃過多。

(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楊素卿表示,中醫沒有西瓜不能與桃子一起吃的說法,兩者同吃也不會產生毒性。

她提醒,桃子偏溫性,若是腸胃比較弱的人,吃某些肉質較硬的桃子時要注意細嚼慢嚥。西瓜則偏寒性,可解暑,清熱生津效果堪比醫聖張仲景記載於《傷寒論》中的「白虎湯」,因此又有「天生白虎湯」之稱;因此,若是平時易腹瀉、手腳冰冷、口水很多的人,或是女性月經期間,不宜吃西瓜,以免傷脾胃。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7/29版】

一、受訪專家均表示,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不會產生劇毒。中醫也沒有「桃子跟西瓜不宜同吃」的禁忌。

二、營養師表示,西瓜對血糖波動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糖尿病人單日吃1到2片,適量食用不會有問題,但西瓜水分多,建議有限水的病友淺嚐即止;中醫師提醒,西瓜性寒,若體質為易腹瀉、手腳冰冷、口水多,或女性月經期間,不宜吃西瓜。

營養師說,桃子的鉀離子含量較高,腎臟病人不宜多吃。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