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影片「可樂能腐蝕掉牙齒,當然可以腐蝕掉皮膚、血管,如果人泡在可樂裡一個月將中毒身亡,有可能會屍骨無存」?
【錯誤】網傳影片「可樂能腐蝕掉牙齒,當然可以腐蝕掉皮膚、血管,如果人泡在可樂裡一個月將中毒身亡,有可能會屍骨無存」?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7/27版】
一、醫師說,可樂的碳酸為弱酸,不可能腐蝕皮膚,不會溶解骨頭,也不會把牙齒整顆變不見,且可樂不會經由皮膚吸收。傳言稱泡在可樂裡會興奮、屍骨無存等說法過於誇張,並不符合醫學和科學原理。
二、可樂等含糖飲料,可能造成健康風險,應注意糖分攝取。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自7月19日起流傳訊息指稱:「可樂能腐蝕掉牙齒,當然可以腐蝕掉皮膚、血管,實驗裡如果人泡在可樂一個月,有可能會屍骨無存。每天長期喝可樂的孩子,應該很難有健康的血管及骨骼。」
傳言並搭配一支3分22秒的影片,內容為一名男子泡進裝滿可樂的浴缸中,影片以旁白方式說明可樂含有會讓人興奮的物質,透過皮膚吸收進入血管,會使人血壓飆升、中毒身亡;而死亡後人體會快速腐敗,牙齒、骨骼都會被可樂的碳酸腐蝕,屍骨無存。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可樂能腐蝕牙齒,可以腐蝕掉皮膚、血管,如果人泡在可樂一個月,有可能會屍骨無存」,是否合理?
查核中心諮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台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醫學部兒童牙科醫師李睿仁、台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周博智、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部副主任陳志輝。
(一)網傳影片稱「可樂的碳酸會腐蝕皮膚角質層」,邱品齊表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可樂是灌二氧化碳做成的,碳酸為弱酸,對皮膚沒有腐蝕性;且可樂一旦開封倒出來,裡面的二氧化碳就會慢慢消失,碳酸成分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二)李睿仁表示,可樂裡的碳酸是弱酸,其酸性沒有強烈到可以把牙齒整顆變不見,且可樂倒出放一陣子沒有氣泡就不酸了。
(三)周博智表示,網傳影片稱「可樂會將骨骼腐蝕殆盡」,這是謠言,因為骨頭沒那麼脆弱。骨骼很結實,其成分是磷酸鈣、膠原蛋白、細胞、血管、神經等,前兩者的角色就像是鋼筋跟混凝土,細胞就住在由它們蓋成的房子裡面。而可樂裡的碳酸是弱酸,就連碰到手、皮膚都不會受傷,更不可能發生溶解骨頭的事。
周博智也提到,坊間有傳言說喝可樂易導致骨鬆,但目前並無實證研究證明碳酸飲料對骨頭不好;此外,目前醫界公認的骨質疏鬆症十大危險因子裡,菸、酒都入列,但並未列入可樂。
(四)陳志輝表示,沒有人會長時間口中含著可樂,且喝下肚的可樂也不會接觸到骨頭,網傳影片的敘述與現實不符。哈佛健康雜誌(Harvard Health Publications)曾有一篇文章探討碳酸飲料內的磷酸(磷酸鹽)是否會干擾鈣質吸收、導致骨骼中鈣的流失,結論是,並無充分證據表明高磷酸鹽攝入量會影響骨代謝或骨密度。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聲稱可樂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會腐蝕皮膚、牙齒、骨骼等,並不符合醫學與科學原理,因此,為錯誤訊息。
爭議點二、傳言稱「可樂含有苯並亞甲基,會讓人興奮,若泡在可樂中,此物質會被皮膚吸收,腐蝕角質層,並進入血管,讓血壓飆升,使人中毒身亡」,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中藥組主任吳宗修、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和職業醫學科醫師楊振昌、皮膚科醫師邱品齊、化學教師。
可樂含有苯並亞甲基,會讓人興奮、成癮?
(一)楊振昌教授表示,查無苯並亞甲基相關資料,傳言文字應該是誤植。根據目前可查詢到的可樂成分,包含碳酸水、糖、焦糖色素、磷酸、咖啡因、天然香料等,上述成分中會讓人興奮、成癮的物質主要應該是咖啡因。
(二)吳宗修表示,在可樂問世之初,有添加古柯葉(Coca leaf)及可樂果(Kola)萃取物,內含微量咖啡因,但現在早就沒有加了。現在的可樂雖然含有咖啡萃取物,但咖啡因含量遠少於咖啡,咖啡因有興奮中樞神經的作用,但可樂裡的咖啡因含量很低,要達到中毒劑量還差很遠。
吳宗修表示,除了咖啡因以外,糖分也是會讓人對可樂產生依賴性的其中一個原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每天都習慣來一杯手搖含糖飲料。另傳言提到的「苯並亞甲基」的成分,查無此結構式。
(三)化學教師表示,查無網傳影片中提及的「苯並亞甲基」物質。他表示,一般而言,在有機化合物的命名中,不會出現「並」這個字。
可樂可以經由皮膚吸收嗎?
(一)邱品齊表示,網傳影片說可樂的成分會被皮膚吸收,但物質要穿透到皮膚裡,其實並不容易。皮膚的構造主要是為了阻隔外界,無論是化妝品、保養品的研發,或是皮膚科醫師開的藥膏,為了要加強皮膚吸收,都還要特別去調整成分,可見物質要被皮膚吸收並沒有那麼簡單。
網傳影片稱長時間泡在可樂裡,皮膚會吸收可樂裡的物質造成中毒,邱品齊說,網傳說法缺乏科學檢測,只是網友自己創造出來的想像,比較像恐怖小說。
(二)吳宗修指出,任何藥物或保養品的有效成分,必須與載體結合後才能有效地被皮膚吸收,現今可做為「經皮吸收」載體的形式非常多,例如液態的有乳液及油液,也有半固體形式的乳霜、凝膠及石蠟,而固體形式的代表則是貼片或貼布。他強調,網傳影片是直接躺在可樂池中,在沒有經皮吸收載體的情況下,可樂的成分是很難吸收進人體的。
綜合以上,專家指出,「可樂會透過皮膚吸收,讓人中毒」等說法,並不符合科學和醫學原理。
爭議點三、可樂等含糖飲料的健康風險為何?
吳宗修表示,雖然可樂並不如網傳影片所說的具有腐蝕性、使人上癮甚至中毒,但可樂冰涼、多氣、高糖,以中醫角度來看屬於比較傷脾胃的飲品,也容易造成脹氣、肥胖、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代謝疾病,不宜多喝。
查核中心在1294號查核報告及1507號查核報告中,都有提到含糖飲料對健康確實有危害,建議喝水取代含糖飲料。
營養師指出,高果糖漿對脂肪肝、肥胖、胰島素抗體的影響,都比天然糖的影響大很多,建議糖分一天攝取量是一天總熱量的10%以下。
綜合以上,可樂為含糖飲料,民眾若攝食糖分過多,確實容易導致肥胖、代謝疾病等,增加罹病風險,不宜經常飲用。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7/27版】
一、醫師說,可樂的碳酸為弱酸,不可能腐蝕皮膚,不會溶解骨頭,也不會把牙齒整顆變不見,且可樂不會經由皮膚吸收。傳言稱泡在可樂裡會興奮、屍骨無存等說法過於誇張,並不符合醫學和科學原理。
二、可樂等含糖飲料,可能造成健康風險,應注意糖分攝取。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皮膚長期泡水要注意保濕
邱品齊表示,人體浸泡在液體裡過久,的確對皮膚不好,就算是水,長時間泡在水裡,皮膚也會受損,而且水溫越高,對皮膚的傷害就越大。因長時間泡水會讓皮膚角質層代謝異常,皮膚保濕因子被洗掉,此時會感覺皮膚異常地乾燥,需要保濕。
喝酸性飲料應漱口
李睿仁曾經做過鹽酸腐蝕牙齒的實驗,將牙齒放進鹽酸裡15至30分鐘後取出,發現牙齒最外層的琺瑯質消失了,但牙本質還在。他表示,由於琺瑯質的鈣化程度比較多,所以也比較容易被酸蝕;而牙本質不是全然鈣化的物質,因此酸蝕後不至於整顆消失。
李睿仁提醒,一般來說,只要是pH值5.5以下的酸性物質,長期累積就會使琺瑯質微量溶解,使牙齒被酸蝕,例如臨床上常看到因為喝檸檬汁或胃食道逆流而傷害牙齒的病例。因此,他建議喝酸性飲料時使用吸管,可減少牙齒接觸酸性物質的機會,喝完後也要漱口,才能避免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