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當寒冷時突然左胸部劇疼,然後再疼到牙床舌根,這就是心肌梗塞猝死前的症狀,快咬左手無名指指甲根部自救」?

事實查核報告#759

【部分錯誤】網傳「當寒冷時突然左胸部劇疼,然後再疼到牙床舌根,這就是心肌梗塞猝死前的症狀,快咬左手無名指指甲根部自救」?
發布日期/2021-01-06 10:00:12

一、醫生表示,「左胸劇烈疼痛」的確是「心肌梗塞」的症狀之一。心肌梗塞臨床症狀不同,常見的如腋下、下巴疼痛,常伴隨著虛弱感、出汗、噁心、嘔吐、頭暈等。

二、專家表示,「心肌梗塞自救方法是將左手無名指甲根部用力咬下」並無科學根據,不建議民眾採取這種作法,應儘快撥打119,協助病患就醫。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網傳內文指稱:「當寒冷時,突然左胸部劇疼,然後再疼到牙床舌根,這就是心肌梗塞猝死前的症狀,甚至從心臟疼痛穿過背部脊椎骨的神經,幾乎無法呼吸,連話都說不出來,可能迅速到來不及求救就猝死,有一法可自救:將左手無名指甲根部兩側用上下門牙用力咬下,咬處非常痠痛時,心臟突然感覺鬆開,血管暢通了,就恭喜你逃過死劫,幾秒就能自救,請大家告訴親朋好友,自救救人,功德無量,感恩。」


圖1:通訊群組流傳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指稱「當寒冷時,突然左胸部劇疼,然後再疼到牙床舌根,這就是心肌梗塞猝死前的症狀」是否屬實?心肌梗塞發生前可能會有甚麼症狀?

查核中心採訪亞東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愛先、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邱淳志以及台大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林鴻儒。

李愛先表示,傳言提及「左胸劇烈疼痛」的確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之一。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可能會從左胸疼痛,並延伸到腋下、下巴疼痛,傳言提及「牙床舌根痛」可能就是下巴疼痛。

李愛先強調,但有這些這狀不一定就是心肌梗塞,或是血管堵塞。建議民眾有症狀時,還是儘快就醫診斷。

林鴻儒表示,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是胸口劇烈疼痛,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臨床症狀,疼痛常伴有虛弱感、出汗、噁心、嘔吐、頭暈及明顯的不安。

邱淳志表示,傳言提及的「左胸疼痛,痛到牙床舌根」的確可能是心肌梗塞的症狀。而心肌梗塞的症狀依嚴重程度,症狀不一。

邱淳志補充,目前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推動的救心救命口訣為:「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 ,當民眾出現心痛、胸悶、下巴痛,或噁心嘔吐、氣喘吁吁、冒冷汗的症狀時,代表有高度可能是心肌梗塞,必須立刻撥打 119 ,請求救護車送醫,切勿自行就醫或隨意服藥自救。

爭議點二、傳言指稱「心肌梗塞自救:將左手無名指甲根部兩側用上下門牙用力咬下,咬處非常痠痛時,心臟突然感覺鬆開,血管暢通了」是否有根據?如民眾發生心肌梗塞症狀會建議怎麼做?

李愛先表示,當民眾心肌梗塞發作時,不建議民眾採取傳言提及「咬指甲根部」的做法。如果身邊有人能協助,要儘快撥打119就醫。

李愛先說,身邊患者心肌梗塞發作當下,除了第一時間可叫救護車外,當患者出現心臟停止的情況時,可把握CPR(心肺復甦術)自救黃金時間,通常在0-4分鐘內搶救回來,病人存活率高達4成以上,如超過16分鐘,存活率接近於0。近年來政府也推廣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來進行急救。

李愛先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民眾建議平常就要定期檢查及控制三高,也盡量不要單獨待在,以免發作時無人求助,延誤就醫。

林鴻儒表示,傳言指稱「心肌梗塞自救方法是將左手無名指甲根部用力咬下」並無科學根據,不建議民眾這樣做。如果身邊出現心肌梗塞患者,而民眾不懂得CPR等自救方法時,建議民眾不要隨意採取偏方,儘快撥打119尋求協助。

邱淳志表示,傳言指稱的作法沒有根據。民眾如碰到身邊有人心肌梗塞發作,可以先請他原地坐下休息,並儘快撥打119送醫至急診。患者出現心臟停止時,可以進行CPR心肺復甦術。如患者附近有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時,民眾只要按照操作指示,在患者身上裝上裝置,機器會自動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電擊急救。

結論

一、醫生表示,「左胸劇烈疼痛」的確是「心肌梗塞」的症狀之一。心肌梗塞臨床症狀不同,常見的如腋下、下巴疼痛,常伴隨著虛弱感、出汗、噁心、嘔吐、頭暈等。

二、專家表示,「心肌梗塞自救方法是將左手無名指甲根部用力咬下」並無科學根據,不建議民眾採取這種作法,應儘快撥打119,協助病患就醫。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