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照片為「輝瑞疫苗受試者4名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症狀」?

事實查核報告#740

【部分錯誤】網傳照片為「輝瑞疫苗受試者4名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症狀」?
發布日期/2020-12-21 09:26:21

一、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12月10日疫苗會議報告指出,輝瑞疫苗受試者中,有4名受試者出現貝爾氏麻痺症(Bell's palsy)症狀,陸續恢復與觀察中。

二、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認為,施打疫苗後得到顏面神經麻痺的比例沒有高於「預期發生值」,也就是,沒有高於一般民眾未施打疫苗的情況下得到顏面神經麻痺的比例,因此,尚未認定施打疫苗與顏面神經麻痺有因果關係。

三、傳言引用之照片為《英國醫學期刊》健康綜合網站(BMJ Best Practice),在2019年就刊登貝爾氏麻痺症之示意圖。照片與新冠疫苗事件無關。

輝瑞疫苗確實有4位受試者出現貝爾氏麻痺症,但網傳照片是挪用自2019年舊照,與新冠疫苗無關。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流傳一張照片,照片中的三人出現顏面神經失調症狀。搭配文字訊息指稱:「全球大流行 癱成這樣?輝瑞疫苗出問題 網傳志願者面癱照 」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社群平台也出現多則貼文指稱,「近日傳出,在施打這批輝瑞疫苗的試測者中,有4名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並搭配同樣的三人照片。


圖2:社群平台流傳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指稱「近日傳出,在施打這批輝瑞疫苗的試測者中,有4名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檢索,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12月10日舉行「輝瑞BioNTech COVID-19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疫苗和相關生物製品諮詢委員會會議。

查核中心採訪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邱南昌協助檢視12月10日發布的會議簡報〈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December 10, 2020 Meeting Briefing Document- FDA〉指出,輝瑞疫苗受試者中,有4名接種疫苗的受試者出現貝爾氏麻痺症(Bell's palsy)的症狀。這四個案例皆不是在安慰劑(Placebo,意指施打的成分中並未含有疫苗藥物成分)的組別內,分別在施打疫苗後的3天、9天、37天、48天出現症狀,一案例在3天內恢復,另外3個案例,截至資料蒐集日期(11月14日)已持續有症狀10天、15天、21天,目前陸續恢復,並在觀察中。

該報告指出,接受輝瑞疫苗施打後出現短暫顏面神經麻痺的比例,與一般民眾的預期發生值相比,沒有明顯增長。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接種輝瑞疫苗與貝爾氏麻痺症有直接的因果關係。FDA會在大規模疫苗施打情況下,持續密切關注此情況。


圖3:關於四個出現貝爾氏麻痺症受試者說明/擷自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December 10, 2020 Meeting Briefing Document- FDA)。

(二)邱南昌解釋,人體第7對腦神經為顏面神經,它是從腦部神經內耳延伸到臉部。「顏面神經麻痺」指的是顏面神經功能受到影響。顏面神經麻痺分為兩種,一種是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通常是腦幹受到影響而導致;另一種是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也就是貝爾氏麻痺症。

邱南昌說,造成貝爾氏麻痺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因為外傷傷及內耳的顏面神經,另一種最常見的原因是「病毒感染」。許多病原體都可能會引起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的是單純皰疹病毒。當病毒侵入身體時,身體的免疫系統反應時可能會影響到身體本身的顏面神經,但在過一段時間後,身體免疫系統會自動調控,顏面神經麻痺也會逐漸恢復。除了老年人可能容易留下後遺症外,一般成年人及孩童的復原機率是9成以上。

邱南昌表示,一般病毒感染時,並不會馬上出現顏面神經麻痺,一般多是在病毒感染後的1-2個星期才會出現症狀,因此病毒感染時間就顯得很重要。檢視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12月10日發的報告,它特別提到這4名案例分別是在施打疫苗後的3天、9天、37天、48天出現麻痺症狀,雖然不能單以天數完全排除這4個案例與疫苗的關聯,但一般的臨床經驗中,3天的案例過於快速,48天才發病時間也過慢。

邱南昌表示,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報告中說明,施打疫苗後得到顏面神經麻痺的比例沒有比一般民眾的預期發生值還高,「預期發生值」指的是一般民眾在未施打疫苗的情況下得到顏面神經麻痺的比例。因此,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目前並沒有判定施打疫苗與顏面神經麻痺有直接關聯。

爭議點二、傳言中的照片是此次事件的照片嗎?照片的原始內容為何?

(一)查核中心檢視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關於「輝瑞BioNTech COVID-19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等相關會議報告,此報告並未提供出現貝爾麻痺症受試者的照片。

(二)查核中心以圖反搜,再搭配關鍵字搜尋。查找到《英國醫學期刊》健康綜合網站(BMJ Best Practice)關於「貝爾氏麻痺症」的介紹頁面中有與網傳照片同樣照片。網頁中標示,網頁資料最後更新的時間是2019年11月20日。


圖4:《英國醫學期刊》健康綜合網站(BMJ Best Practice)關於「貝爾氏麻痺症」的介紹/擷自BMJ Best Practice網頁。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網站關於「貝爾氏麻痺症」的照片指引介紹,該照片呈現的是貝爾氏麻痺症臉部麻痺階段中,單側臉部完全麻痺的樣貌,在患者微笑時,臉部肌肉會歪向能正常控制的那一側。

邱南昌表示,顏面神經控制臉部表情動作,當單側的顏面神經麻痺時,臉的肌肉運作將受到影響。當臉部無表情時,通常是看不出來的,但微笑或是有其他表情時,臉部就會歪向「可正常控制臉部肌肉」的那一側。例如,病患是左側顏面神經麻痺,微笑的時候,臉部就會歪向右邊,左側的眼皮也可能會閉不緊。


圖5:《英國醫學期刊》健康綜合網站(BMJ Best Practice)關於「貝爾氏麻痺症」的介紹/擷自BMJ Best Practice網頁。

綜合以上,網路傳言所引用的照片,出處為《英國醫學期刊》健康綜合網站於2019年的介紹,與近期新冠肺炎疫苗事件無關。

結論

一、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12月10日疫苗會議報告指出,輝瑞疫苗受試者中,有4名受試者出現貝爾氏麻痺症(Bell's palsy)症狀,陸續恢復與觀察中。

二、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認為,施打疫苗後得到顏面神經麻痺的比例沒有高於「預期發生值」,也就是,沒有高於一般民眾未施打疫苗的情況下得到顏面神經麻痺的比例,因此,尚未認定施打疫苗與顏面神經麻痺有因果關係。

三、傳言引用之照片為《英國醫學期刊》健康綜合網站(BMJ Best Practice),在2019年就刊登貝爾氏麻痺症之示意圖。照片與新冠疫苗事件無關。

輝瑞疫苗確實有4位受試者出現貝爾氏麻痺症,但網傳照片是挪用自2019年舊照,與新冠疫苗無關。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BMJ Best Practice》

FDA〈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December 10, 2020 Meeting Briefing Document- FDA〉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