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每天以鹽水漱口就能治療牙周病」?

事實查核報告#625

【錯誤】網傳「每天以鹽水漱口就能治療牙周病」?
發布日期/2020-09-17 04:59:05

一、牙周病成因為細菌感染,初期症狀為牙齦發炎,嚴重則會導致「齒槽骨」萎縮、牙齒脫落。

二、牙醫師指出,「濃鹽水」能稍微抑制細菌的成長,但只是輔助,沒有治療牙周病的效果。

三、牙醫師建議,要預防牙周病,民眾需每日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一次,並定期洗牙預防牙周病。如已是牙周病患者,則需專業醫生診斷。

因此,傳言指稱「鹽水漱口治牙周病」為「錯誤」訊息。

背景

影音串流平台去年2月曾發布影片,其標題指稱:「”鹽” 來很厲害?加點鹽就能解決的事, 你竟然花了那麼多冤枉時間與金錢….」

影片內容指稱:「我在 12年前去洗牙時,醫生說我有嚴重的牙周病,他寫一張轉診單要我去治療,當時我想到以前我在報紙上看到報導–用鹽水漱口治療
牙周病的方法:每天晚上洗牙後含一口鹽水漱口2分鐘,鹽水越濃越好。
 
用一個小小的玻璃瓶,泡一瓶濃濃的鹽水,每天晚上含一口鹽水漱口, 3個月後我回去看牙醫,醫生說牙周病完全好了。」

截至截稿時間,共有16萬觀看人數。


圖1:影音平台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何謂牙周病?

查核中心諮詢新光醫院牙周病科主任陳智龍以及雙和醫院牙周病科醫師王國鴻。

(一)陳智龍表示,牙周病是因為細菌感染牙齒周圍組織而導致的疾病。當細菌、牙菌斑持續累積在牙齒周圍時,會導致牙齦發炎,如牙齦持續發炎腫痛,可能會進而導致支撐牙齒的骨頭「齒槽骨」萎縮,最嚴重結果將造成牙齒鬆動、脫落。

(二)王國鴻表示,牙周病主要就是細菌感染。平常口腔內會累積大量細菌,並隱藏在牙齦溝內。如沒有定時把細菌清理乾淨,牙齦會開始紅腫發炎,身體會起免疫反應攻擊細菌,細菌也會攻擊人的身體,進而侵蝕及破壞口腔內的「齒槽骨」,造成牙齒動搖、脫落。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鹽水漱口能治療牙周病」是否屬實?

(一)陳智龍表示,鹽水成分主要是氯化鈉,跟生理食鹽水一樣,而牙菌斑及「牙周病的致病菌」是黏著在牙齒上,如果沒有特殊醫療化學藥劑,是難以清除的。以牙周病科的角度來看,「鹽水漱口能治療牙周病」並未有科學實證,傳言提及方法只是民間偏方及個人經驗。

(二)王國鴻表示,過去在醫療資源較匱乏的國家,當地民眾會以濃鹽水代替牙刷等潔牙方式,但只是特定環境因素。事實上,濃鹽水確實能稍微抑制細菌的成長,但是並未有治療牙周病的效果。

王國鴻說,如果長期使用高濃度鹽水漱口,可能會造成牙齦脫水,導致牙齦脫皮發痛。

爭議點三、如何正確預防及治療牙周病?

(一)陳智龍表示,牙周病初期的症狀會是「牙齦發炎」,但如果並未危及「齒槽骨」萎縮的話,可藉由口腔衛生保健,如刷牙、使用牙線、定期洗牙,搭配漱口水的輔助,達到牙周病的預防及初期治療;如果病人的「齒槽骨」開始萎縮,則需要牙醫生專業的診斷及治療。

陳智龍強調,漱口水能治療牙周病的範圍有限,僅是輔助性的使用,牙刷跟牙線的清潔效果還是最好。建議民眾一天刷牙兩次、使用牙線一次;年長者、身心障礙,或口腔有傷口的民眾則可以用漱口水替代牙刷潔牙。

(二)王國鴻表示,預防牙周病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做好牙齒保健,過去有實驗證明,細菌導致牙齦發炎的時間是2天到2個禮拜,因此民眾應每日至少刷牙2次。此外,民眾在清潔牙齒時容易忽略牙縫間的細菌,建議民眾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清潔牙縫,才能有效阻擋牙齦發炎的狀況。

王國鴻補充,漱口水比較像是輔助使用,例如口腔有傷口等不適合刷牙的人,則可以漱口水暫時代替;如民眾已患有牙周病,需要專業醫生診斷,並依據牙周病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治療。

結論

一、牙周病成因為細菌感染,初期症狀為牙齦發炎,嚴重則會導致「齒槽骨」萎縮,牙齒脫落。

二、牙醫師指出,「濃鹽水」能稍微抑制細菌的成長,但只是輔助,沒有治療牙周病的效果。

三、牙醫師建議,要預防牙周病,民眾需每日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一次,並定期洗牙預防牙周病。如已是牙周病患者,則需專業醫生診斷。

因此,傳言指稱「鹽水漱口治牙周病」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