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內容農場文章指出「全家篩檢女兒爸爸「都中大腸癌」!醫生警告香蕉和它(優酪乳)一起吃比「砒霜」還毒」?

事實查核報告#488

【錯誤】內容農場文章指出「全家篩檢女兒爸爸「都中大腸癌」!醫生警告香蕉和它(優酪乳)一起吃比「砒霜」還毒」?
發布日期/2020-06-01 04:09:18

一、專家指出,香蕉和優酪乳本身都不含致癌物,而「香蕉搭配優酪乳或其他食物一起吃會產生致癌物」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二、香蕉富含「鉀離子」,並非「鈉鹽」。腎臟病患者食用需多注意。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一則內容農場文章,標題為「全家篩檢女兒爸爸『都中大腸癌』!醫生警告香蕉和它(優酪乳)一起吃比『砒霜』還毒!快傳給你的兒子女兒看!」。

文章內容提及:

「前陣子一位20歲的妙齡女大學生,
因最近反覆性腹痛到醫院檢查,
沒想到竟發現罹患大腸癌三期。
醫師建議女大生全家人都來接受糞便潛血篩檢,
沒想到連女大生的父親也發現大腸癌二期,
經過醫生不斷診斷追蹤,
發現女大生家裡有個飲食習慣非常危險,
那就是「吃香蕉」!
…
香蕉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香蕉不能和優酪乳一起吃,同吃容易產生致癌物。
香蕉不能和土豆一起吃,一起吃的話老年人會長老年斑,年輕人會生色斑,蝴蝶斑。
香蕉不能和芋頭一起吃,同吃會導致腹漲。
香蕉不能和牛肉一起吃,吃了會胃絞痛。
香蕉不能和紅薯一起吃,吃了會發生不良生化反應,引起身體不適。
急性腎炎患者不能食用香蕉
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鈉鹽,如吃大量香蕉,和攝入鈉鹽一樣,
使患者血液中出現鈉水瀦留,使浮腫加重,
腎臟負荷加大,加重病情。

原來這位女大生的家庭,
是因為長期食用香蕉配優酪乳,
才會導致癌細胞不斷在腸子內增生!」。


圖1:內容農場文章擷圖


圖2:內容農場文章擷圖


圖3:內容農場文章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香蕉和優酪乳一起吃會導致大腸癌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採訪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熊佩韋。熊佩韋指出,香蕉含有纖維質、果寡糖等有益人體的成分,且含有單寧酸,可以抗氧化、抗發炎、清除自由素;至於優酪乳和優格,含有蛋白質、醣類、鈣、益生菌等,因此香蕉和優酪乳兩者單獨來看,都是健康的食物,兩者若不受到汙染,本身都不含致癌物。

至於兩者吃進腸胃道裡面,經過消化作用是否產生致癌物,熊佩韋查詢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沒有任何相關研究發現兩者混在一起,在人體、動物、實驗室等環境,會產生致癌物。因此網傳訊息並沒有根據。

查核中心採訪亞東醫院營養師賴玉釧,她表示,目前長期累積的研究證實,過量紅肉、加工製品、酒精製品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但目前沒有證據指出,這兩種食物混在一起會有致癌的效果。

爭議點二、香蕉和其他食物一起吃會導致長斑、腹脹等是否屬實?

賴玉釧說,長斑大多是和基因、曬太陽等因素相關,跟食物關聯有限。

至於文中所提到香蕉和馬鈴薯(傳言是中國用語土豆)、紅薯等食物一起吃導致腹痛等說法也沒有根據。

爭議點三、傳言提及「急性腎炎患者不能食用香蕉,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鈉鹽」是否屬實?

賴玉釧指出,此敘述有誤,腎臟病患者不能多吃香蕉,是因為香蕉富含鉀離子,而腎臟病患者的電解質調節功能比較差,因此食用香蕉或蔬菜必須更注意攝取量,但也不至於完全不可以吃。

賴玉釧指出,醫師或營養師不會特別強調患者應該大量吃某類食物,而會建議攝取均衡飲食。

熊佩韋也提醒,香蕉富含鉀離子,腎臟病患者不能吃太多。且香蕉跟優酪乳可能有額外的糖份,因此糖尿病患者用食用需多留意。

結論

一、專家指出,香蕉和優酪乳本身都不含致癌物。而「香蕉搭配優酪乳或其他食物一起吃會產生致癌物」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

二、香蕉富含「鉀離子」,並非「鈉鹽」。因此腎臟病患者食用需多注意。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