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影片「燙傷後敷麵粉、敷尿液,比沖水更有效」?

事實查核報告#3197

【錯誤】網傳影片「燙傷後敷麵粉、敷尿液,比沖水更有效」?
發布日期/2024-08-21 02:29:35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8/21版】

近期社群平台流傳影片,宣稱燙傷後敷麵粉、尿液比沖水更有效,是真的嗎?

一、皮膚科醫師表示,燙傷後的正確做法應是「沖、脫、泡、蓋、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冷水沖患部,藉此減少熱能對皮膚的傷害。

皮膚科醫師說,麵粉為粉末狀,散熱速度沒有流動的冷水迅速,且麵粉附著在傷口上,增加後續清創難度。

二、理化教師表示,傳言利用「阿摩尼亞(氨)可作為冷媒」去推論「燙傷時敷尿液可吸熱」,是完全不合理的,因為冷卻的重點其實在於壓縮機,而非冷媒。

醫師也指出,尿液裡大部分都是水分,且尿液溫度高於自來水,傳言稱敷尿液比沖水更好,說法並不合理。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網路近期流傳一段搭配長度2分32秒影片的訊息,影片內容稱燙傷後趕快敷麵粉就不會起水泡和紅印,比沖水更有效。傳言文字則稱,燙傷時如果找不到麵粉,也可以用尿液替代,因為尿液裡的阿摩尼亞可以吸熱。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說法是真的嗎?

敷麵粉對燙傷散熱沒有幫助

(一)皮膚科醫師邱品齊表示,燙傷後應立即沖冷水,讓冷水將熱能帶走、不要一直留在皮膚裡,而麵粉則是粉末狀,熱傳導速度沒有流動的冷水迅速,傳言說法是無稽之談。

針對網傳「燙傷時敷麵粉就不會起水泡」,邱品齊指出,這是典型的「生存者謬誤」,傳言舉的例子應只有表皮燙傷,無論後續是否敷麵粉,都不會起水泡。他說明,燙傷後皮膚會不會起水泡,其實在受傷當下就決定了,若是傷及真皮層就會起水泡,如果沒有馬上沖冷水,水泡還會變得更大。

邱品齊表示,燙傷時千萬不要在傷處任意塗抹麵粉等偏方,否則麵粉附著於傷口,後續清創會很困難。

(二)查核中心在第468號查核報告曾就燙傷處置方式採訪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燙傷後的正確做法應是「沖、脫、泡、蓋、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步驟:用冷水沖患部,以減少熱能對皮膚的傷害。

她表示,在燙傷處塗抹牙膏、麵粉、蛋白等偏方,都是錯誤的。

(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曾在2019年發布闢謠文章表示,網路流傳的燒燙傷偏方如麵粉、蘆薈、香灰、蛋清、左手香或祖傳秘方等,都是未經醫學證實的治療方式,民眾切勿聽信。

食藥署表示,燙傷時皮膚表面因熱能損傷甚至是壞死,造成開放性的傷口,這時冒然使用偏方,可能會大幅增加感染風險,同時亦可能減緩癒合能力,影響皮膚復原。

以尿液敷燙傷處也無吸熱效果

(一)傳言稱「冷媒的原料是阿摩尼亞(氨),所以燙傷時也可敷含阿摩尼亞的尿液來吸熱」。台中市立長億高級中學理化教師林宣安受訪表示,製冷的重點其實在於壓縮機,而非冷媒。

他說明,當壓縮的空氣快速膨脹時會吸收外界的熱,環境溫度就會降低,但單純利用空氣的製冷效果不好,因此就會用所謂的「冷媒」來替代空氣。但在沒有壓縮機的情況下,光靠冷媒無法發揮冷卻效果。

林宣安指出,傳言利用「阿摩尼亞可作為冷媒」去推論「燙傷時敷尿液可吸熱」,是完全不合理的。

(二)查核中心採訪「跟著鄭大師玩科學」網站經營者、高中物理老師鄭永銘。鄭永銘表示,傳言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因為早期的製冰機雖使用阿摩尼亞當冷媒,但其製冷機制是藉由液態阿摩尼亞汽化來吸熱。縱使尿液含有阿摩尼亞,也是屬於濃度極低的水溶液,而非純物質的液態氨,也不存在冷媒會汽化而吸熱的條件。

(三)邱品齊表示,尿液裡大部分都是水分,且尿液溫度高於自來水,傳言稱敷尿液比沖水更好,說法並不合理。

補充資料

燙傷後為什麼會起水泡?

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官網資訊顯示,燙傷深度在淺二度時會產生水泡,因為皮膚淺二度燙傷後,表皮層組織死亡,但真皮層中微血管通透性增大,會有組織水腫及大量產生組織液,組織液聚集在最容易分裂開的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所以會形成水泡。

燙傷急救5步驟:沖脫泡蓋送

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官網指出,若被熱液燙傷,應立即採取「沖脫泡蓋送」5個步驟。

沖:迅速以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沖洗約15到30分鐘,或將受傷部位浸泡於冷水內,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

脫:充分泡濕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剪刀剪開衣服,並暫時保留黏住的部份。儘量避免將傷口處水泡弄破。

泡:繼續浸泡於冷水中15-30分鐘,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但若燙傷面積廣大、孩童或年長者,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或延誤治療時機。

蓋:用清潔乾淨的床單或布單,紗布覆蓋。勿任意塗上外用藥或民間偏方,這些東西可能無助於傷口的復原,並且容易引起傷口感染,及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和緊急處理。

送:除極小之燙傷可以自理外,其餘最好送往鄰近的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若傷勢較大,則最好轉送到設置有燙傷中心的醫院治療。

官網也提醒,燙傷後不要隨意塗抹民間偏方,因為塗在傷口上涼涼的效果並不等於傷口真的降溫,有時候甚至會讓傷口更加惡化;此外,塗抹偏方後反而需要花時間清理傷口,延誤急救的黃金時間。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偉婷)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QR Code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