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將紅豆、紅棗、枸杞、紅糖、紅皮花生煮成『五紅水』,大量喝可治癌症」?

事實查核報告#3131

【錯誤】網傳「將紅豆、紅棗、枸杞、紅糖、紅皮花生煮成『五紅水』,大量喝可治癌症」?
發布日期/2024-07-19 03:44:3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7/19版】

網路流傳訊息聲稱,大量飲用「五紅水」可治療癌症。是真的嗎?

一、網傳「五紅水」食材有紅豆、紅棗、枸杞、紅糖、紅皮花生等。中醫藥師表示,從中醫觀點及營養成分來看,這些食材雖有一定的營養與保健作用,但並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五紅水能治療癌症,或顯著改變癌症患者的病情。

中醫藥師強調,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治療需要有科學證據支持的醫療處置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不該用網傳五紅水等偏方來替代正規醫療。

二、中醫師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就算是養生食材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過量飲用可能會有副作用。五紅水使用的食材多會妨礙消化,再加上現代人多半攝取過多熱量,若是把五紅水當日常茶水飲用,恐怕會有肥胖、血糖過高等健康風險。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6月26日起,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流傳訊息,稱「將紅豆、紅棗、枸杞、紅糖、紅皮花生等5樣東西大鍋水煮成『五紅水』,放涼了後多多灌食、當茶水喝,可治療癌症」。


圖1-2: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網傳「五紅水治療癌症」、「五紅水可以當茶水喝」,專家看法為何?

網傳「五紅水」可以治癌症?

(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吳宗修博士表示,傳言列出的5種食材,從中醫觀點及營養成分來看,雖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並沒有證據顯示這些食材能夠治療癌症。

吳宗修表示,如果有健康問題,尤其是癌症,應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而不是依賴民間療法,且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五紅水」能夠治療癌症或顯著改變癌症患者的病情。

他強調,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治療需要有科學證據支持的醫療處置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不該用網傳「五紅水」來替代正規醫療。

(二)椿萱堂中醫診所院長黃馨儀表示,據傳言描述,似是將「五紅水」用於治療癌症,但實際上癌症有不同病理分型,使用的藥方也不同,她從未聽聞使用五紅水食療方可以治療癌症的說法。

黃馨儀指出,五紅水使用的5種食材雖有營養、可補血,但卻會妨礙消化,更無法替代正規的癌症治療。

網傳「五紅水可以當茶水喝」?

(一)吳宗修表示,大量飲用五紅水可能會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大量攝取紅糖、紅豆或花生等成分,可能會引發血糖升高、腸胃不適或過敏反應等。

他說明,根據中醫觀點,紅豆利水消腫、解毒清熱,過量食用卻恐導致脹氣、腹痛;紅棗可補脾益氣、養血安神,但含糖量高,多食易影響血糖水平;紅糖溫血暖胃,但攝取過多糖分會增加肥胖與慢性疾病風險;枸杞明目、滋補肝腎,過度食用卻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四肢冰冷;紅皮花生潤燥、補脾益氣,然而花生是常見的過敏源,大量食用可能引發過敏反應。

吳宗修提醒,若是已有健康問題或正在接受治療的人,欲長期或大量飲用五紅水前,建議應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士。

(二)黃馨儀指出,每個人體質不同,就算是養生食材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例如經常腹瀉者不宜吃枸杞,體質燥熱者則不宜多吃紅棗,且這兩種食材較難消化,也不適合脾胃虛弱、腸胃不佳者食用。

她表示,花生確實也可藥用,例如有中醫會使用「花生皮」作為止血藥材,但若是照傳言所說連著花生仁一起煮,熱量太高且性溫熱,有些人吃了可能會身體不適,有不少痔瘡患者只吃一兩顆花生就舊疾復發,出血達一週。

另外,黃馨儀表示,五紅水使用的食材多妨礙消化,再加上現代人多半攝取過多熱量,若是把五紅水當日常茶水飲用,恐怕會有肥胖、血糖過高的健康風險。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培煌)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QR Code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