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YouTube Instagram TikTok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媒體報導「口腔內具核梭桿菌會導致癌症、失智,用殺菌式漱口水會讓此菌危害加大」?

具核梭桿菌與癌症或失智症可能相關,但目前尚無科學證據顯示有因果關係

  • 部分錯誤
  • 健康

發佈:2025-08-26

更新:2025-08-26

報告編號:3796

查核記者:曾慧雯

責任編輯:陳偉婷

  • 部分錯誤
  • 健康

發佈:2025-08-26

報告編號:3796

記者:曾慧雯、責任編輯:陳偉婷

內容
  • 背景
  • 查核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近期有媒體引用醫師上節目受訪內容,稱「口腔內的具核梭桿菌會導致多種癌症、失智症」,並提醒民眾勿使用殺菌式漱口水,以免讓此菌危害加大。經查證,具核梭桿菌與癌症或失智症可能相關,但目前尚無科學證據顯示此菌會直接導致多種癌症與失智症;過度使用殺菌式漱口水確實可能破壞口腔菌叢平衡,專家建議適量輔助使用即可。

一、口腔醫學專家表示,具核梭桿菌是口腔中眾多牙周病相關細菌其中之一,近年研究確實發現其與大腸癌、失智症可能有相關,但並未證實因果關係。大多數研究認為,具核梭桿菌是利用了腫瘤的有利環境而大量繁殖,而非直接引發癌症。

二、多名口腔醫師專家均表示,具核梭桿菌確實是健康的潛在風險因子,建議應規律刷牙、使用牙線等,以維持良好口腔衛生。

三、口腔醫學專家表示,殺菌式漱口水含有濃度較高的氯己定等廣效抗菌成分,能短暫降低口腔細菌量,但過度使用恐有破壞口腔菌叢平衡之虞,因此不建議健康的人用作日常口腔護理,僅能適量使用作為輔助清潔措施。

四、口腔醫學專家指出,適度且溫和地使用牙刷或舌刮器清潔舌苔有助維持口腔衛生,未必需要額外使用紗布沾食用油擦拭舌苔。目前無科學證據支持「刷舌苔會導致細菌更易孳生」或「紗布沾油清潔較有效」的說法。

具核梭桿菌可能導致牙周疾病,目前研究也發現可能與某些癌症與失智症有關,但尚無科學證據證明此菌會直接致癌。傳言稱殺菌式漱口水會破壞口腔菌叢、適度清除舌苔的提醒正確,但宣稱刷舌苔會促使細菌孳生尚缺乏科學支持。媒體報導夾雜部分錯誤資訊,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有媒體報導一名醫師上節目受訪內容,報導內文稱「越來越多醫學研究發現,口腔內的具核梭桿菌會導致多種癌症、失智症」;進一步檢視受訪影片,也出現「口腔裡的具核酸桿菌會助長癌細胞生長,用殺菌式漱口水會破壞口腔菌落平衡,讓此菌危害更大」、「用牙刷刮舌苔會使舌苔粗糙、更易孳生細菌,正確方式應為用紗布沾油清除」等說法。

隨後,社群平台陸續出現引用前述報導內容的傳言,稱家人朋友得肺癌也是漱口藥水惹的禍。

媒體報導、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媒體報導、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具核梭桿菌是否會導致多種癌症與失智症?

具核梭桿菌與部分癌症及失智症可能有關聯,但目前無證據證實因果關係

(一)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林育誼表示,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是口腔中眾多牙周病相關細菌其中之一,近年研究確實發現具核梭桿菌與某些癌症的發生和進行有關。

林育誼進一步說明,證據較為確切的是大腸直腸癌,相較於健康者,患者的腫瘤組織中常發現大量具核梭桿菌;動物實驗也顯示,具核梭桿菌進入腸道後,會促進腫瘤前病變的形成並為癌細胞創造有利的生長環境。

除了大腸直腸癌,科學家也在其他癌症(例如口腔癌、頭頸部癌)組織中檢測到具核梭桿菌的存在,甚至發現它可能存在於胰臟癌等消化道腫瘤中。不過,林育誼也指出,大多數研究認為,具核梭桿菌是利用了腫瘤的有利環境而大量繁殖,而非直接引發癌症。

在失智症方面,林育誼說,的確有初步研究發現,嚴重牙周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高,並在動物實驗中觀察到具核梭桿菌可能透過血液進入大腦,引發腦部發炎反應,特別是有研究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偵測到口腔細菌的DNA,推測口腔細菌與失智可能存在關聯。

不過,他也強調,目前證據僅限於「相關性」與「動物試驗」,並不能證實具核梭桿菌直接導致人類的失智症。截至目前為止,將具核梭桿菌視為失智症成因之一仍言之過早。

林育誼表示,傳言稱「所有癌症、失智症都與具核梭桿菌有關」屬誇大之詞,但醫學上會將此菌視為健康的潛在風險因子之一,建議仍應保持良好口腔衛生,以降低因口腔細菌失衡可能帶來的全身性影響風險。

(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口腔組織工程暨生技材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宥成表示,具核梭桿菌在「大腸」中確實與大腸癌有深度的相關性,但位於「口腔」的菌與大腸距離遙遠,目前並不清楚口腔內的具核梭桿菌是否與大腸癌直接相關。

他也說明,口腔裡的具核梭桿菌雖與口腔癌具相關性,但目前尚未有研究顯示此菌會在口腔內「直接導致」口腔癌;同樣地,目前也無研究證實具核梭桿菌會「直接導致」失智症。

林宥成指出,「相關」並不能代表「導致」的因果關係;但如果以更廣的角度來看,具核梭桿菌與牙周病的嚴重程度,確實與全身性疾病具有相關性。

綜合以上,目前尚無確切證據顯示具核梭桿菌會直接導致多種癌症或失智症。有研究發現此菌與大腸直腸癌及失智症存在相關性,但多屬於腫瘤中菌量增加或動物實驗結果,尚未證實有因果關係。專家普遍認為,具核梭桿菌是健康的潛在風險因子,建議應維持良好口腔衛生。

查核點二:殺菌式漱口水成分為何?是否會破壞口腔菌落平衡?

殺菌式漱口水可抗菌,但過度使用恐破壞口腔菌叢平衡,建議遵照醫囑適量使用

(一)林育誼表示,殺菌式漱口水通常含有廣效的抗菌成分,可在短時間內抑制或殺滅包含具核梭桿菌在內的大多數常見口腔細菌,不過它對致病菌沒有選擇性,會同時消滅有害菌與有益菌。

林育誼進一步解釋,殺菌式漱口水常見的有效成分包括氯己定(Chlorhexidine)、四級銨鹽類殺菌劑(如CPC),以及精油類加酒精配方等;這些成分共同的作用機制是在口腔中破壞細菌細胞膜或蛋白,從而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

他表示,殺菌式漱口水其實無法「完全滅菌」,因為口腔細菌往往存在於牙菌斑深處或牙齦溝等漱口水難以滲透的位置,少部分細菌可能倖存並在漱口後迅速再殖。實際上也沒必要完全滅菌,因為口腔裡存在許多對健康有益或無害的正常菌叢,過度使用強效漱口水可能會將它們一併殺死,打亂口腔菌群的平衡。

林育誼強調,維持口腔健康的關鍵仍在於規律刷牙、使用牙線等基礎清潔方式;若是在特定情況下(如口腔手術後或病人手部行動不便等),則應遵照醫師或產品說明,適量使用殺菌式漱口水作為輔助的口腔清潔措施,勿過度依賴殺菌式漱口水。

(二)林宥成表示,殺菌式漱口水的成分依據廠牌不盡相同,但最常見的成分為氯己定。確實有研究顯示,持續性使用使用氯己定會改變口腔的菌相生態,包括降低具核梭桿菌的菌量。

不過林宥成認為,口腔的菌相生態其實相當穩固,無法輕易改變,殺菌式漱口水僅能「降低口腔內的細菌量」,而非「殺死包括具核梭桿菌在內的所有細菌」。

綜合以上,殺菌式漱口水含有CHX、CPC等抗菌成分,能短暫降低口腔細菌量,但過度使用恐有破壞口腔菌叢平衡之虞,因此專家並不建議用作日常口腔護理,僅能適量使用作為輔助清潔措施。

查核點三:不可以用牙刷刮除舌苔,要用紗布沾油擦拭?

正確刷舌苔可維持口腔衛生,不會使細菌更易孳生;無證據顯示用紗布沾油擦舌苔更有效

(一)針對傳言稱「用牙刷刮舌苔會讓細菌孳生得更快更容易」,林育誼表示「並非如此」。他解釋,適度用軟毛牙刷由舌根向舌尖方向輕刮舌苔或使用舌刮器,已被證明可以明顯減少口腔中包括具核梭桿菌在內的細菌數量,有助於改善口臭與牙周健康。

林育誼說,只有在過度用力或過於頻繁刷刮舌苔時,才可能因機械刺激使舌黏膜受損、舌乳頭變粗糙,使得細菌較易附著,但這是不當清潔方式所致,正確溫和地清潔則無此顧慮。

至於傳言稱「用紗布沾油清除舌苔才是正確方法」;林育誼也表示並無科學佐證。他說,這種說法可能源自阿育吠陀油漱療法,但目前並無研究顯示「紗布沾食用油」清潔舌苔優於其他方法。

他指出,清潔舌苔的關鍵在於機械性去除舌背表面的附著物,而非特定介質的化學作用;以乾淨紗布或柔軟牙刷輕輕擦拭舌面確實是可行的方法,但只需用清水即可達到摩擦清潔效果,並無證據指出必須沾油才更有效。

(二)林宥成表示,網傳「刷舌苔更易孳生細菌」、「紗布沾油清除舌苔」等說法皆無科學根據。

他說明,口腔細菌的孳生主要取決與口腔衛生,以及免疫系統的健康程度,且刷除舌苔會降低舌背上的菌量;另以物理性來說,用紗布沾油擦拭舌苔的抗菌效果未必更好,因為油溶性的物質反而不容易清除水溶性的細菌生物膜。

(三)另一名牙醫學專家表示,舌苔是由細菌、脫落的上皮細胞、食物殘渣及少數組織代謝物共同組成,正常狀態是薄薄一層,但在口乾、攝取的食物質地偏軟等狀況下,舌苔會變厚,這與舌表的自清功能下降有關。另外,較佳的口腔衛生習慣則與舌苔較薄有關,這應是口腔清潔降低整體菌量、進而降低舌苔厚度的緣故。

專家檢視過去相關研究發現,刷舌苔這類物理性清潔究竟是否對唾液或舌表細菌變化產生影響,其實並沒有很一致的結果,有些研究觀察到細菌量沒有明顯變化,也有研究觀察到部分菌種有些許或明顯下降。綜合來看,並無明確證據顯示刷舌苔會造成細菌孳生。專家也提醒,這些研究的設計都是觀察短期內刷舌苔對於舌表或唾液細菌量的影響,長期影響則不明。

此外,專家並未查找到探討「用紗布沾油清除舌苔」對口腔菌落影響的文獻。專家表示,最接近網傳做法的是印度的油拔法(oil pulling),又稱油漱法,做法是起床後、空腹的狀態,將一湯匙椰子油等食用油含在口腔中,讓油在口中來回吸漱約10-15分鐘,直到顏色變為濁白再吐掉。

專家表示,雖然有研究顯示油漱法可以降低唾液中的菌量,但其降低牙菌斑指數的能力與使用CHX漱口水並無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適度且溫和地使用牙刷或舌刮器清潔舌苔有助維持口腔衛生,也無須額外使用紗布沾食用油擦拭舌苔;目前無科學證據支持網傳「刷舌苔會導致細菌更易孳生」或「紗布沾油清潔較有效」的說法。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立案字號 新北教社字第1092527630號
公益勸募許可字號 衛部救字第1141362484號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歷年得獎紀錄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