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大S(徐熙媛)日前因流感併發肺炎於日本病逝。近期媒體報導引述一篇臉書貼文稱「診所會誤診流感,都當感冒處理才會造成流感擴大,一定要自費檢驗,吃抗病毒藥物」,此為誤導訊息。
一、醫師指出,流感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常伴隨發燒、肌肉酸痛、疲倦等。若病患符合類流感症狀且符合公費用藥資格,不需快篩,醫師即能開立公費抗病毒藥物。民眾無需自費快篩。
二、醫師指出,抗病毒藥物能幫助病患加速復原,政府有提供公費藥物,且目前公費給藥條件寬鬆,不是如傳言所稱一定要吃特定的自費藥物。
三、醫師表示,民眾若有類流感症狀應就醫,應就醫,由醫師協助判斷並給藥。若病症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胸痛意識不清等,更要警覺。
四、公衛專家說,傳言錯誤歸因診所誤診導致流感擴大。快篩會有準確性問題,未必有助防疫。冬季本就是流感好發季節,是否能防治流感仍要看社區接種率,不是因為診所沒有快篩。
傳言內容多有誤導,錯誤稱要自費檢驗才能有抗病毒藥物。因此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根據媒體報導,藝人大S(徐熙媛)日前因流感併發肺炎於日本逝世。近期社群流傳許多關於流感、疫苗等資訊。
2月3日上午一名匿名網友在臉書公開社團「匿名公社」分享,「流感病毒很恐怖,剛開始是下午發覺怪怪的,喉嚨乾,肺部像是有東西在抓緊你,隔天就出現肌肉痠痛,肺部被抓的更緊了…後來馬上驗出來是流感,選擇自費紓伏效快速藥,把自己救回來了。」
該篇文章也提到,「診所很會誤診流感,流感本身驗出來的機率只有60%左右,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政策還是?診所並不會主動幫驗,都當感冒處理,才會造成流感一直不斷擴大。」也提到得到流感一定要自費驗、吃特定藥物。
該篇臉書貼文引起3千多人按讚,200多次分享。且多家媒體如今周刊、民視新聞網、壹蘋新聞網均引述此篇臉書文章稱是網友個人經驗。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內容來源為何?
來自匿名發文 無法得知發文者背景、真實性
檢視媒體引述的內容,是來自臉書公開社團「匿名公社」一名匿名網友在3日早上11點於社團發佈的貼文。無從得知發文者背景、來源,也無法確認貼文真實性。
查核點二:感染流感會有什麼症狀?一定要快篩才能診斷、開藥嗎?
流感非一般感冒 症狀常伴發燒肌肉酸痛
台灣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流感並非是一般感冒,疾病嚴重度也比感冒高。得到流感可能會發燒、發冷、頭痛、全身痠痛不適、疲倦無力,也可能會有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等。流感若嚴重確實可能會併發肺炎,但不是一得到流感就一定會有肺部問題。
根據疾管署衛教資料,流感的症狀較一般感冒來得嚴重,容易出現明顯的全身無力、頭痛、發燒,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的時間也比一般感冒長,需1-2週才能完全恢復,而且容易引起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所以若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須警覺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有A-D型,其中只有A型及B型可以引起季節性流行。根據疾管署2月3日新聞稿,目前社區流感病毒以A型H1N1為主,與本季接種流感疫苗株相符。
診斷流感不一定要快篩 有類流感症狀符合資格都能開藥
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表示,傳言說法有誤,流感並不會難以診斷,也不一定需要快篩。流感的三大類症狀包含高燒、全身肌肉痠痛、咳嗽流鼻水,符合這些症狀就會稱為類流感,在流感季時,只要症狀吻合、家人朋友有類似症狀,臨床就會開給抗病毒藥物,民眾毋需自費快篩。
顏慕庸說,流感快篩的結果並非絕對準確,有4成的陽性病患驗出來會呈現陰性,因此無論篩檢出來的結果是什麼,符合類流感症狀直接治療就是了。
林應然說,對於基層診所來說,不可能對任何感冒症狀都進行快篩檢測,要考量是否有其必要性。通常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症狀嚴重程度、發病時程、接觸史等,再決定是否安排流感快篩。此外,什麼時候進行快篩也會影響檢測結果,太早篩、太慢篩,因病毒量不夠都可能檢測不出來,也無必要,反而造成醫療資源浪費。
林應然說,民眾可能會擔心若沒檢測就無法得到抗病毒藥物造成耽誤。因應近期流感疫情,目前醫生只要判定民眾有類流感症狀、相關接觸史,在現在的流感季節都可以開立公費抗病毒藥劑,不需要快篩確診。民眾亦可自行評估選擇自費藥劑。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3日表示,因應流感疫情高峰,疾管署從2024年12月15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增列「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為使用對象,只要經醫師判斷符合使用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
傳言錯誤歸因誤診導致疫情擴大
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指出,此篇貼文將流感疫情錯誤歸因到診所快篩,不是因為沒有快篩才造成疫情擴散。流感並非新興傳染病,是季節性傳染病;再者,檢測都會有準確性問題,若過度檢測也會造成醫療資源無法負荷,反而對防疫無幫助。
陳秀熙說,冬季的季節特性本就是流感好發季節,流感是否能控制得住,最重要的是看社區的群體防護力、接種率。
陳秀熙說,今年國際的流感疫情嚴峻,從國際趨勢來看,鄰近國家如韓國、日本、東南亞地區都處於流感疫情巔峰,整個國際社區在COVID-19新冠時代過後,對於呼吸道疾病的群體防護力都不夠。再加上國際頻繁人員交流,自然就造成疫情擴大。
查核點三:得流感一定要吃特定抗病毒藥物才能恢復?
抗病毒藥物能加速復原 但防治流感重點仍是疫苗
顏慕庸表示,每年都會有流感疫情,政府也都會因應疫情準備抗病毒藥物,符合資格者即可公費使用。至於傳言提到的紓伏效,是一款較為昂貴的自費抗病毒藥物,如果民眾有經濟上的考量,使用公費藥物即可,並非如傳言所稱,一定要吃特定藥物。
顏慕庸也說,抗病毒藥物並不是吃了之後病毒馬上消失,而是減輕症狀、好得比較快。近日因為名人過世新聞,可能讓大家擔憂流感,但大家不要因為單一事件過於恐慌。防治流感的重點仍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若有類流感症狀,盡速就醫。
林應然說,雖然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減緩病毒量,幫助病患加速復原。但重點是要吃對時間,通常在發病(可能是發燒)的48小時內吃最有效。若超過48小時吃,效果就會變差。醫師會依據病患的病程跟症狀予以治療。若民眾發現自己感染流感後,出現危險徵兆如: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應該儘速就醫。
林應然提醒,近期新聞事件可能讓民眾恐慌,得流感的不舒服程度確實比一般感冒嚴重,但是多數人還是能靠著治療、自體免疫力恢復,流感重症率大約20%。防治流感最重要的還是施打流感疫苗,尤其是長輩、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需要特別注意。若要出國的民眾,因應現在的國際疫情,可選擇自費藥物。
補充資料
目前台灣與國際的流感疫情
疾管署於2月3日舉行記者會,發言人曾淑慧表示,近期台灣流感疫情上升,依據實驗室監測資料,目前台灣社區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為A型 H1N1,與今年流感疫苗病毒株吻合。另依據近年感染流感併發重症和死亡個案統計,今年的流感季累計132例死亡、641例重症,跟過去幾年比有比較高,但低於2019年流感季。重症和死亡個案有9成都沒有接種流感疫苗。
曾淑慧表示,近期日本流感疫情是下降趨勢,高峰落在2024年底。
根據疾管署監測,近期國際疫情香港、美國、加拿大、歐洲疫情均上升,新加坡疫情持平,日本、韓國及中國疫情下降趨勢。這些國家近期流行的流感型別均以A型為多。
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使用條件
根據疾管署規定,符合流感併發重症、新型A流通報病例、孕婦、未滿5歲及65歲以上類流感患者、確診或疑似流感住院的病患、有重大傷病、免疫不全或有流感高風險慢性病的類流感患者、肥胖的類流感患者以及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2024年12月15日起至2025年2月28日),可經醫師判斷開給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
哪裡可以打疫苗?
自今年1月1日開始,公費流感疫苗已開放全國年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民眾接種。另醫療院所也持續提供自費疫苗接種服務,有需求民眾可自行洽詢。
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等查詢鄰近合約醫療院所,再洽電詢問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