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興達電廠爆炸 電不夠靠核二核三發電」是錯誤訊息,實為廠區輕油氣渦輪機組發電
高雄興達電廠火災意外,引發全國關注,台電啟用多部緊備機組發電。網路流傳,「電不夠時,靠核二核三當救援投手」,並附核電廠發電量擷圖佐證。經查,發電的是核電廠內的輕油氣渦輪機組,並非核電。
高雄興達電廠火災意外,引發全國關注,台電啟用多部緊備機組發電。網路流傳,「電不夠時,靠核二核三當救援投手」,並附核電廠發電量擷圖佐證。經查,發電的是核電廠內的輕油氣渦輪機組,並非核電。
近日網路流傳「鳥喝了被光電板污染的水後立刻暴斃」影片;經查證,這是AI生成的影片,並非真實影像。
核三3A事件是台灣核安史上重大事件,因台電公司有多項疏失,監察院也提出糾正案。專家表示,核能廠有嚴謹的運作規範,任何異常或違規事件都必須據實紀錄,確實找出問題原因並加以改善。
日前核三延役公投意見發表會上,有反方代表稱,福島有許多人得到甲狀腺癌,引起社會關注輻射暴露的健康風險。檢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長達多年的追蹤報告,福島居民的健康問題難以歸因於核災輻射,也沒有觀察到因輻射引起的甲狀腺癌增加。
核三重啟公投8月23日投票,社群網路流傳訊息宣稱芬蘭在地下490公尺貯存核廢料,導致地下水遭污染禁用20萬年。這是錯誤訊息。芬蘭的安克羅(Onkalo)處置場是全球首座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設施,但目前仍在測試階段,尚未正式啟用,也未出現地下水污染情況。
近日網路流傳一張空地堆滿太陽能光電板的照片,稱光電板無法拆解,付出的代價遠超過核廢料;經查證,太陽能光電板可以拆解,且有9成以上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只不過光電板最大宗材料為強化玻璃,目前其價值並未高過處理成本,回收效益有待提升。
8月23日即將舉行「重啟核三」公投,近日有網路傳言稱「核三重啟後須將廠區內光電板全部拆除」;經查證,傳言說法並無法規依據,現有核能機組與光電板可以並存,且核三廠設光電板於2023年完成安全評估,並不影響核能安全。
丹娜絲颱風過後,旭東公司的海上光電浮台遭颱風吹毀,浮具飄散屏東佳冬鄉沿岸。網路流傳訊息指出,浮具殘骸中發現光電板;這是錯誤訊息,網傳物體實為海上案場的步道踏板。
日前丹娜絲颱風襲台,網路流傳「光電板很毒、下雨時光電板的毒素會流進水庫裡」的說法;經查證,矽晶太陽能光電板正常使用不會有污染環境疑慮,本次颱風過後,水庫水質也都正常。
社群網路流傳一段宣稱是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發表「歐洲明年起徵碳稅導致台企要繳交5000至8000億元罰款」、「天下雜誌統計台積電萬人工程師外移」等說法。經查,「歐洲碳稅」確實出自李鴻源的發言,但引用的來源、內容與數據均有錯誤;傳言其他內容則非李所言,也沒有相關報導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