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科普】看懂民調的9個關鍵問答

【民調科普】看懂民調的9個關鍵問答

記者:陳偉婷、馬麗昕/報導 主編:陳慧敏

台灣每兩年就有一次大型選舉,查核中心觀察到,大選前的民調結果容易引起各方討論,當選情膠著時,民調也可能成為操弄工具。也曾有傳言錯稱,某某某選前民調明明很高,但選舉結果卻輸了,代表選務機關有作票,被錯誤曲解的民調可能在選後煽動支持群眾情緒。

讀懂民調,有助降低被數字誤導的風險,政大選研之友協會推出
「民調有事嗎?」科普計畫既釐清民調常見問題,也破解常見的民調錯誤資訊。以下節錄科普計畫重點問答,快速補充民調知識能量。

Q1:相同候選人的民調,為什麼網路民調和市話調查結果會差這麼多?

A:市話民調撥出的號碼是透過中華電信電話簿隨機抽樣產生的,甚至可抽特定選區、特定縣市的電話,可以代表某一選區、一個縣市或全國性民意。但網路民調是把題目放在網路上,民眾是基於自己的興趣、選擇去回答問題,並沒有經過隨機抽樣。

因此網路民調的結果一般不具有代表性,充其量只能說是該家媒體讀者的民意調查,這也是為什麼不同媒體網路民調的結果會差這麼多的原因。

Q2:為什麼有時候民調比較高的候選人,最後沒有當選?民調是準的嗎?

A:民調數據不等於選舉預測。大部分民調數據沒有處理未表態的受訪者,例如甲候選人支持度45%、乙候選人40%,還有15%的人沒有回答支持對象,如果這15%中有10%是後來選給乙候選人,乙就會當選。怎麼處理未表態選民是選舉預測的一部份,各民調單位通常用不同的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試著進行選舉預測。

只有經過處理未表態資料後的數據才是選舉預測,沒有處理未表態選民的民調數據談不上準或不準。

Q3:問卷題目是不是可以誘導民眾回答想要的答案?問卷設計如何影響民調結果?

A:客觀公正的調查不會嘗試引導受訪者回答特定答案或預設立場,問卷的措辭應該簡明、清晰、避免模糊和歧異性的用語。

常見的問卷誘導手段為使用引導性或傾向性的語句,例如「為了防衛我們的國家和抵抗中共軍事入侵,請問你是否贊成延長兵役?」此問題是嘗試利用民眾對國家安全的擔憂,誘導受訪者回答贊成兵役延長政策。

引導性的問題也會產生有疑慮的效果,如問卷前面問了很多有關政府某官員的負面說法,再接著問對該官員的滿意度。因此在回答民調問題時,要小心注意問題是否有誘導性。

此外,問卷的題目順序可能影響受訪者作答,合理的設計是要確保受訪者順利完成作答,但有些調查可能故意調整順序以達到特定的效果,如一開始就問敏感或爭議性題目,讓部分受訪者不願意作答。選項設計也可能影響結果,如僅提供部分候選人作為選項,讓受訪者選擇受到限制。


圖/取自Canva

Q4:為什麼1000多個樣本就可以代表全國的民意?

A:樣本數的多寡和代表性沒有絕對關係。想像一下,一份總統選舉民調蒐集10萬筆資料,但樣本大多是設籍在北部的50歲以上民眾,即使樣本數很大,也不能代表全國民意。一個隨機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需要多大數量,取決於調查設定多少的信心水準,以及對於誤差有多大的容忍度。

很多調查設定在1068,是先設定了95%的信心水準,抽樣誤差不超過3%,這樣的設定已經可以精準的估計母體真實值,所以可以說1000多個樣本就可以代表全國民意。

Q5:民調報導常說「95%信心水準、誤差值正負3%」,這是什麼意思?

A:民調的目的是透過訪問有代表性的樣本來了解母體的真實狀況,由於民調是從母體抽樣進行訪問,在嚴謹抽樣下所得的結果雖然會接近母體狀況,但凡抽樣必有誤差。因此常聽到的「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3%」意思是從樣本計算出來的區間估計有95%的可能性包含了母體的真實值。

舉例來說,如果某個總統候選人民調支持度為40%,在信心水準95%、抽樣誤差正負3%下,在37%-43%區間內,有95%可能性包含民眾對此候選人真正的支持度。

Q6:有3名候選人的民調要怎麼解讀?

A:當單一選區有3組候選人,若不表態的民調受訪者比例高,則民調結果難以反映真實的選舉狀況,也難以用調查的抽樣誤差判斷支持度差距是否有統計顯著性,選民也可能出現策略性投票,亦即當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當選無望時,會轉而支持第二偏好的候選人,以免自己最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

因此解讀3個候選人的民調時,要注意不表態受訪者的比例,還有策略性投票的可能性。


圖:2020總統大選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選票/達志影像

Q7:民調是不是都是造假的?

A:如果接到民調公司或大學學術機構進行的訪問,會問很多問題、一般會問好幾分鐘,這樣的調查要花費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經費,通常都是真實的民調。

不可否認市面上也有假民調,但假民調一般不會花大量人力和電話費成本進行調查,而是直接捏造結果。

如果到了選舉才出現名不見經傳的民調公司或公布民調結果時,拿不出詳細的民調數據和原始的統計資料,媒體在報導前應該質疑其結果。

Q8:現在詐騙這麼多,我怎麼知道打電話來的是真的民調還是詐騙?

A:電話訪問在開場白就會說明委託調查名稱、公務部門、學術單位、學者、政黨或個人委託等,民眾接到電話若有疑慮,也可以要求訪問人員提供查詢電話,確認委託單位無誤之後再依照個人意願進行訪問。

不過,一般民眾接到電話可能是晚上或假日,查詢電話不一定有人接。若是公務部門委託的調查,多數會在官網揭露相關資訊。

很多民眾可能會想打165反詐騙專線確認,但165專線無法列管公務部門以外的大量委託調查,因此以查詢電話、官網查詢,要求訪問人員隔天再播打電話訪問是保護權益的方法。

至於為什麼民調單位會有你家電話,原因是中華電信有提供全國各縣市住宅電話簿,收錄多數住宅電話,各民調機構以此資料為底,隨機抽出電話號碼,並將中選號碼尾數2至4碼以亂數取代,涵蓋未收錄在電話簿的住宅號碼,讓所有住宅都有機會被抽中。

Q9:臉書好多「總統大選線上調查問卷」,這些都是真的嗎?怎麼判斷?

A:民調專家戴立安說,選戰將近,會有民調公司、媒體委託民調公司等,進行電話或是線上調查,並利用臉書、社群的廣告投放。


圖:近期臉書有徵才詐騙冒用央廣名義徵民調人員/查核中心製圖

民眾若在社群平台看到類似線上調查問卷時,應先查明源頭,是否真有此民調公司,或是該媒體單位是否真的有民調計畫。

民眾若要填寫該問卷,最好是填寫有發布過民調的單位,或是搜尋其官方網頁、官方社群平台瀏覽過去的民調結果。

一般的民調問卷,並不會要求民眾提供可識別的個資,也不會要求你點選其它不明連結。

延伸閱讀

【議題觀察室】 民調達人教你看懂選舉民調

更多民調關鍵問答,可上政大選研之友協會的「民調有事嗎」科普計畫查詢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