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實訊息全球流竄 國際查核組織跨區域合作打假

不實訊息全球流竄 國際查核組織跨區域合作打假

記者陳璽安/報導

不實訊息的危害已是全球關注的議題,跨域協作也成為國際事實查核組織的新趨勢。亞洲事實查核論壇「事實查核的跨區域與全球協作」邀南非、西班牙、約旦的資深查核組織,分享他們在非洲、歐洲和阿拉伯文世界,如何透過跨境合作突破遼闊的地理環境、多元的生活文化、不同的語言帶來的查核困境,也提醒事實查核、即時取得正確資訊的重要性,以因應全球流動的假訊息威脅。

亞洲事實查核論壇的「全球新趨勢:事實查核跨區域與全球協作」講座,由香港事實查核《Annie Lab》的創辦人鍛治本正人主持,與來自南非查核組織《Africa Check》總編輯李‧姆威帝(Lee Mwit)、西班牙查核組織《Maldita.es》副總監卡洛斯‧H‧艾奇瓦利亞(Carlos H. Echevarría)與約旦查核組織《Fatabyyano》執行長莫舍‧N‧歐薩赫(Moath N. Althaher)對談。


圖1:南非、西班牙與約旦查核組織代表分享跨域合作經驗。由左至右依序為:南非查核組織《Africa Check》總編輯李‧姆威帝、香港事實查核《Annie Lab》的創辦人鍛治本正人、約旦查核組織《Fatabyyano》執行長莫舍‧N‧歐薩赫、西班牙查核組織《Maldita.es》副總監卡洛斯‧H‧艾奇瓦利亞。

《Africa Check》:與55個國家對話的跨境團隊

《Africa Check》成立於2012年,其總部位於南非,在肯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有辦公室,希望以這四個據點為跳板,擴大他們的影響力,在全非洲推廣事實查核與媒體素養。

姆威帝表示,非洲有55個國家且文化各自不同,不能用一體適用的查核方式,且在追求查核速度的同時,也要從各個國家的社會文化脈絡去看這些不實訊息,因此《Africa Check》作為一個跨域團隊,其成員會定期交流、分享不實資訊在不同國家的狀況,並與大學研究團隊合作,探討不實資訊如何被傳播擴散。

姆威帝也特別提到準確資訊的成本,他表示,不實資訊之所以出現,是因為人們沒辦法取得正確的資訊,而取得正確的資訊是需要成本的。因此《Africa Check》也透過非洲民眾最主要的資訊管道「廣播」來推動媒體素養;另一方面也與網紅合作去傳播正確資訊,並與不同國家開發工具,幫助民眾更方便地取得資料。

對於跨域查核的挑戰,姆威帝表示,非洲各國不僅社會文化不同,媒體自由程度、取得資訊的難易度都不同,錯誤訊息樣態也很多元。因此《Africa Check》的應對方式是,加強位於不同國家的團隊成員之交流,並以各國的選舉為查核的重心,提早因應可能的選舉傳言樣態。


圖2:《Africa Check》總編輯姆威帝(左一)分享在非洲55國跨域查核的經驗。攝影:趙元彬。

《Maldita.es》:合作是必須的 因為全球性的事件會引發全球性的假訊息流通

西班牙查核組織《Maldita.es》是一家非營利組織,透過事實查核、製作解說文章、資料新聞學等多元的方法,實現查核和推動媒體識讀等目標。在2022年烏俄戰爭開打之初,《Maldita.es》對全球查核組織社群發出一封簡單電郵,信件裡附上一張簡簡單單的試算表,邀請大家一起查證烏俄戰爭假訊息。沒有開會,不曾協調,來自54個國家、85個查核組織就從世界各地「上工」,成功串連國際組織對抗不實資訊。

《Maldita.es》副總監艾奇瓦利亞在論壇分享,「我們知道假訊息不會在國境停下來,會從國外傳進來。」過往的經驗讓他們知道,不實訊息是無遠佛屆的,例如一支講述用藥不實資訊的阿拉伯文影片,竟然也能傳入西班牙。

由於很早就認知到跨組織合作對打擊不實訊息的重要性,《Maldita.es》也跟同樣說西班牙語的南美查核組織《Chequeado》合作;另外在2019年發起「歐洲事實查核標準聯盟」(European Fact-Checking Standards Network,簡稱EFCSN),希望團結歐盟的查核組織,建立共同的行為準則,提高大眾的信任度。

隨著新冠疫情大流行,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病毒、疫情、疫苗的不實訊息,IFCN的成員聯合組織了新冠事實查核聯盟。艾奇瓦利亞指出:「在疫情期間合作不只是一個選擇,而是必須要做的。」

他也在疫情期間認知到三件事:第一,全球性的事件會引發全球性的假訊息流通,甚至同樣的假訊息在不同國家流行;第二,查核組織們要有一個共同信任的機制,這樣在危機發生的時候才能更有效率地工作;第三,重覆相同的查核工作不是聰明的作法,對於跨國流傳的不實訊息,可以利用其它受信任的機構的查核結果,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也是基於疫情期間的經驗,《Maldita.es》在烏俄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採取行動,事實查核圈團結一心,發揮了最大的作用,一年內結合100個查核機構,橫跨88個國家,完成超5000份查核報告。艾奇瓦利亞表示,也因為這樣的合作機制,得以發現烏俄相關的不實資訊在印度、北非等國家流傳,即使這些國家離戰場很遠,仍受到不實資訊的影響。

艾奇瓦利亞也提醒,發布不實資訊者也可能會合作,這是查核組織們必須認知到的挑戰。


圖3:《Maldita.es》副總監艾奇瓦利亞分享歐洲的合作經驗,以及烏俄戰事全球查核協作計畫「#UkraineFact」的源起。攝影:趙元彬。

《Fatabyyano》:縝密的查核流程 也化百萬追蹤者為消息來源

約旦查核組織《Fatabyyano》成立於2014年,主要以阿拉伯文發布查核報告。《Fatabyyano》執行長歐薩赫表示,阿拉伯文世界有4億人口,超過2億人使用社群媒體,《Fatabyyano》創立之初的追蹤者僅有1000人,至今已經有破百萬的追蹤數,追蹤者來自19個國家。

如何與百萬追蹤者互動?歐薩赫說,《Fatabyyano》會儘速回應追蹤者,尤其是某些重要議題,需要在幾小時內回應,並儘量使用影音內容與資訊圖表,提高互動率。在選題時,《Fatabyyano》會考量讀者對查核成果的回饋;在查證訊息時,也不會僅憑讀者的提報就判斷訊息的來源,而是去追溯訊息在不同國家流傳的狀況,例如黎巴嫩的主要訊息來源為埃及,敘利亞戰爭的訊息卻是來自約旦。

同時,百萬追蹤者也可以是百萬個消息來源,歐薩赫說,除了用AI監控網路傳言,《Fatabyyano》也會從讀者身上得到有用的、在地的資訊。

《Fatabyyano》以三大指標評估查核報告選題,分別是「是否造成傷害」、「可查嗎」、「廣傳嗎」。歐薩赫表示,《Fatabyyano》成立10年來都是為了打擊不實訊息而努力,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建立了一套縝密的查核工作流程,即使再簡單的謠言,都不能跳過任何一個步驟,像工廠生廠線一樣地工作,這讓《Fatabyyano》每年能夠查證多達1000則不實訊息。


圖4:《Fatabyyano》執行長歐薩赫在這場座談中分享他們如何達成每年查核1000則傳言的目標,以及如何與來自19國、超過百萬的追蹤者互動。攝影:趙元彬。

阿拉伯世界很大,也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會面對查核的挑戰。歐薩赫表示,北非與中東的新聞自由指數很低,大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程度也很低;此外,《Fatabyyano》也發現阿拉伯文的內容僅佔全球3%,表示大多數資訊可能來自其它語言,因此有必要跟其它事實查核組織合作。

歐薩赫也提到媒體素養的重要性,尤其是現在人工智慧的影響力日漸增加,大眾對媒體素養的需求也增加,這也是查核組織們需要推動的議題。為了讓大眾加入查核,《Fatabyyano》也推出了第一個使用阿拉伯文的聊天機器人,現在每天有800個使用者使用聊天機器人。

2023亞洲事實查核論壇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邀請到新上任的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總監安吉・霍蘭(Angie Drobnic Holan)、IFCN教育主任阿蘭娜.德弗札克(Alanna Dvorak),以及其他來自六個國家的資深查核組織工作者共8名專家來台分享事實查核的國際經驗。相關資訊陸續更新於【2023亞洲事實查核專業論壇】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