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老人宜多吃豬腳,常吃可長壽」?

事實查核報告#2275

【錯誤】網傳「老人宜多吃豬腳,常吃可長壽」?
發布日期/2023-03-28 08:04:33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8版】

一、專家表示,傳言裡提到吃豬腳的好處,應是指膠原蛋白分解成的胺基酸、胜肽,但此成分有可能是濃縮萃取後作為「補充劑」效果,正常飲食吃不到如此大量, 若為達到「有效劑量」而食用過多豬腳,恐會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危害心血管健康。

營養師也指出,傳言列出的神經衰弱、失眠、焦慮等症狀,也不會只靠吃豬腳就能改善。至於傳言稱吃豬腳可以加速新陳代謝、讓人長壽等,營養師則認為說法過於籠統。

二、專家表示,豬腳含有的膠原蛋白屬於大分子,吃進去後要先分解再重組,並不是吃了豬腳就能直接轉化為人體的膠原蛋白。此外,膠原蛋白裡主要的胺基酸都是非必需胺基酸,不是優質蛋白質。民眾應優先食用優質蛋白質(含有完整必需胺酸),例如雞肉、豆腐、蛋等。

三、專家表示,豬腳含有飽和脂肪酸,國內外醫界的共識是,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飽和脂肪酸越少越好。此外,燉豬腳的湯汁只有很微量的蛋白質,大多都是油,並不適合拿來補充蛋白質。

傳言過於渲染、誇大豬腳功效,資訊有多處錯誤,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3月15日起流傳訊息指稱:

「老人宜多吃豬腳 常吃可長壽(略)現代營養學研究表明,豬腳對老年人神經衰弱、失眠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常食用豬腳有利於減輕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對焦慮狀態及神經衰弱、失眠等也有改善作用。(略)豬腳之所以對老年人神經衰弱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主要因為它所含的蛋白質是膠原蛋白質。(略)尤其是吃了豬腳後,這些氨基酸不僅能在人體內參與合成膠原,它還能鎮靜中樞神經,對焦慮及神經衰弱、失眠等也有改善作用。(略)患有動脈硬化、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不妨每週吃1~2次豬腳以代替其他肉類,既能解饞又能攝取足夠的膠原蛋白。老年人在食用的時候最好把豬腳燉爛一點,每週吃一次,一次吃一隻就很合適。此外,燉豬腳的湯汁可以留做高湯,在平時炒菜、做湯時,挖一勺豬腳湯凍,在吃青菜的同時也能補充大量的蛋白質。(略)據營養學家分析說,老年人經常吃豬腳,能加速新陳代謝、延緩機體衰老人就會長壽。(略)經常食用豬腳,還可有效地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對消化道出血等失血性疾病有一定療效,並可改善全身的微循環,從而使冠心病和缺血性腦病得以改善。老年人經常吃豬腳,能加速新陳代謝、延緩機體衰老,人就會長壽。(略)」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現代營養學研究證實豬腳有許多健康益處,老年人常吃可治療焦慮、神經衰弱、失眠、消化道出血、冠心病,還能加速新陳代謝、長壽」,多吃豬腳真的有益健康嗎?

查核中心採訪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專案助理教授吳佩瑜。

(一)李婉萍表示,肉類含有蛋白質,蛋白質轉化為色胺酸後,可以緩解焦慮,油脂則有助於傷口修復,但傳言列出的這些疾病,都不會只靠「吃豬腳」就能改善,更無法靠吃豬腳治療。

至於傳言稱吃豬腳可以加速新陳代謝、讓人長壽等,李婉萍則認為這些說法都太籠統。

(二)吳佩瑜表示,傳言提到吃豬腳的好處,應是指膠原蛋白分解成的胺基酸、胜肽,進一步製成營養補充品的好處,然而,營養補充品通常都是濃縮萃取而成,可能要吃大量豬腳才會達到「有效劑量」,但與此同時也可能會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危害心血管健康。

吳佩瑜表示,豬腳屬於紅肉,大型研究發現,攝取越多紅肉會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所以無論是每日飲食指南手冊、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均建議少吃紅肉,多吃白肉和植物性蛋白質。

吳佩瑜指出,目前研究證實,會讓人長壽的飲食為「地中海飲食」。

爭議點二、傳言稱「豬腳營養豐富,且所含的蛋白質屬於膠原蛋白質,有助人體合成膠原」。傳言的敘述正確嗎?

(一)李婉萍表示,膠原蛋白是由Glycine(甘胺酸)-hydroxylysine(羫離胺酸)-hydroxyproline(羥脯胺酸)為基本結構的大分子,吃進去之後會先分解成小分子的胺基酸,再重新組合。因此,人並不是吃了豬腳等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後,就能直接轉化為人體的膠原蛋白。

李婉萍表示,只要吃瘦肉、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都可以在體內重組為膠原蛋白,不是只能吃豬腳。

(二)吳佩瑜表示,其實不需要特別吃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只要吃足量的優質蛋白質、給予身體足夠的胺基酸,身體就會依照自己的需求去合成膠原蛋白。

她說明,膠原蛋白裡主要的胺基酸都是非必需胺基酸,且完全不含色胺酸(一種必需胺基酸),因此不被認為是優質蛋白質。為了有良好的營養狀況,一般鼓勵優先吃優質蛋白質(含有完整必需胺基酸),例如雞肉、豆腐、蛋等。

吳佩瑜指出,目前相關研究主要是針對膠原蛋白的水解產物胺基酸與胜肽,有幫助傷口復原的效果,但膠原蛋白為大分子、吸收率低,沒辦法確定豬腳經人體消化後,在人體內也會產生完全相同種類和量的胺基酸及胜肽。

此外,若為了攝取膠原蛋白而大量食用豬腳,不但不符一般飲食習慣,也可能因此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不利心血管健康。

爭議點三、傳言稱「患有動脈硬化及三高的老年人每週吃1-2次豬腳,一次吃一隻,來代替其他肉類,且燉豬腳的湯汁可用於炒菜跟煮湯來補充蛋白質」,是否屬實?

(一)李婉萍表示,傳言文字讓人以為豬腳很健康、可以多吃,但豬腳帶皮部分及肥肉含較多飽和脂肪酸,過量食用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應減少攝取,她建議選瘦肉部分吃較健康。

此外,也應先評估個人身體狀況及飲食內容,例如整體攝取的熱量及蛋白質多寡等,再看自己是否適合多吃豬腳。

李婉萍表示,老人家如果一天吃不到三個手掌心分量的蛋白質,就是攝取量不足,可額外補充豬腳的瘦肉,但一個月也以三次為限,傳言建議的分量過多;若是蛋白質攝取量已足夠,則不需額外補充。

李婉萍說,傳言稱燉豬腳的湯汁可補充蛋白質,但實際上炒菜煮湯加入豬腳湯汁,不如直接吃一塊瘦肉更快,若是老人家牙口不好,將肉燉軟一點即可。

(二)吳佩瑜表示,豬腳含有飽和脂肪酸;然而國內外醫界的共識是,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動脈硬化、高血脂症等),建議飽和脂肪酸越少越好。此外,燉豬腳的湯汁只有很微量的蛋白質,大多都是油,不適合拿來補充蛋白質。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28版】

一、專家表示,傳言裡提到吃豬腳的好處,應是指膠原蛋白分解成的胺基酸、胜肽,但此成分有可能是濃縮萃取後作為「補充劑」效果,正常飲食吃不到如此大量, 若為達到「有效劑量」而食用過多豬腳,恐會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危害心血管健康。

營養師也指出,傳言列出的神經衰弱、失眠、焦慮等症狀,也不會只靠吃豬腳就能改善。至於傳言稱吃豬腳可以加速新陳代謝、讓人長壽等,營養師則認為說法過於籠統。

二、專家表示,豬腳含有的膠原蛋白屬於大分子,吃進去後要先分解再重組,並不是吃了豬腳就能直接轉化為人體的膠原蛋白。此外,膠原蛋白裡主要的胺基酸都是非必需胺基酸,不是優質蛋白質。民眾應優先食用優質蛋白質(含有完整必需胺酸),例如雞肉、豆腐、蛋等。

三、專家表示,豬腳含有飽和脂肪酸,國內外醫界的共識是,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飽和脂肪酸越少越好。此外,燉豬腳的湯汁只有很微量的蛋白質,大多都是油,並不適合拿來補充蛋白質。

傳言過於渲染、誇大豬腳功效,資訊有多處錯誤,因此,為「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營養師建議老年人怎麼吃才健康?

李婉萍建議,75歲以上的老人家,可以先從自己經常吃的早餐、午餐內容,來評估自己是否需要補充蛋白質。

李婉萍表示,一天最低限度要攝取的分量如下:一碗半的澱粉、一個拳頭大的水果、三個手掌心的蛋白質、一碗蔬菜、300cc的奶類,且不包括點心零食。這是最基本的量,如果沒有吃到這個量,就代表營養不均衡、不夠用。

她指出,如果早餐常吃麥片加豆漿,或只吃蘿蔔糕,午餐吃陽春麵卻沒加青菜跟蛋,這就是蛋白質攝取不足的飲食。要是發現自己的蛋白質攝取量不足,建議老人家可以一個月吃2至3次豬腳瘦肉補充蛋白質。

她表示,黃豆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不妨用黃豆取代花生來燉豬腳;另外,若想變化口味,也可以用橄欖燉豬腳,還能讓豬腳較易燉軟。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