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糖尿病患者福音。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做抬腳跟運動比目魚肌,餐後血糖下降52%,不需要其他努力或吃藥」?

【錯誤】網傳「糖尿病患者福音。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做抬腳跟運動比目魚肌,餐後血糖下降52%,不需要其他努力或吃藥」?

事實查核報告#2185
網傳「糖尿病患者福音。研究發現糖尿病患做抬腳跟運動比目魚肌,餐後血糖下降52%,不需要其他努力或吃藥」?
發布日期/2023年2月10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13版】

近期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廣泛流傳一則「糖尿病患者福音」傳言,宣稱有研究發現,執行「坐在椅子上雙腿腳跟抬高」運動比目魚肌的運動,就能降低飯後血糖5成,也不用其他藥物、運動或飲食控制。查證結果如下:

一、專家檢視研究後指出,研究發現運動比目魚肌能增加體內的氧化代謝能力來改善血糖調節,飯後血糖值的上升可降低5成,但並非飯後血糖下降5成。此外,此研究受試者有限,且非針對糖尿病患,研究也沒有與其他運動比較。

二、新陳代謝科醫師指出,傳言提及的小腿運動,可作為平常保健養生之用,有運動比沒運動好;但不可能透過簡單的抬腳跟運動就讓高血糖病人的飯後血糖下降5成,傳言的說法過度誇張。糖尿病患應依循醫囑服藥、規律飲食和運動,不能僅靠抬腳跟運動,以免血糖控制不穩發生危險。

三、醫師和藥師均指出,糖尿病患血糖控制機轉複雜,目前針對糖尿病患的運動處方是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不能只靠運動比目魚肌取代其他運動。

傳言引述研究發現,運動小腿比目魚肌有助調節飯後血糖,但傳言錯誤解讀研究內容,並誤導糖尿病患可靠運動比目魚肌,無須藥物介入或其他運動、飲食控制,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圖卡版(可左右滑動喔)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稱,2022年底美國休斯頓大學發表了一篇論文,透過運動小腿後方肌肉(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糖尿病患進食後血液中的糖份和胰島素降低了52%,並稱這可能是一種有效的糖尿病解決方案,無須藥物、劇烈運動和令人筋疲力盡的飲食。


部分傳言流傳時搭配一則影片,示範如何坐在椅子上,透過抬升腳跟和膝蓋運動比目魚肌。


圖1:社群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休士頓大學發佈研究,糖尿病患透過簡單的腳跟抬升運動可降低飯後血糖5成,可望成糖尿病解方,無須藥物、激烈運動和控制飲食,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以關鍵字搜尋,找到刊登於《iScience》的研究擴大和維持〈比目魚肌代謝有助醣脂調節〉〈A potent physiological method to magnify and sustain soleus oxidative metabolism improves glucose and lipid regulation〉。


網傳提及的研究,其內容和發現為何?

查核中心協請基隆長庚醫院實證中心主任邵時傑、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禾馨醫療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峻偉協助檢視研究。

(一)黃峻偉協助檢視研究後表示,網傳內容提到的休士頓大學團隊的研究並無問題,但傳言的說法及解讀方式有問題。


黃峻偉表示,研究發現,受試者做了腳跟抬升運動後,飯後血糖升高可以減少約50%,但不是飯後血糖值下降50%。意即,假設空腹血糖為100,攝食後血糖增加60到160;但若有做腳跟抬升運動,則只會增加30到130,但並不是從160降低到80。

黃峻偉說,研究內容是有做腳跟抬升運動與飯後「靜止」相比較,發現有做抬升運動者有助改善血糖,但此研究並沒有與其他運動相比,也沒有否認其他運動對改善血糖的幫助。

(二)邵時傑表示,此篇研究針對25名受試者進行
交叉研究 (cross-over),發現相較於靜坐組,比目魚肌運動組能夠增加體內的氧化代謝能力來改善血糖調節。

但邵時傑說,
該研究受試者並未針對糖尿病患,且只有25名受試者,無法得知運動比目魚肌是否對糖尿病患有幫助。

(三)
林嘉鴻表示,傳言提及的研究,其收案對象是隨機找尋一般社區民眾,並不是針對糖尿病患,也不知道這群受試者的健康狀況、血糖值;且其得到的研究結果是指說這群受試者的飯後血糖平均提升下降5成,並不是每一個受試者做了比目魚肌運動都可以達到這麼好的效果。

林嘉鴻說,網傳提到的研究發現,運動比目魚肌有助強化代謝,調控血糖、血脂的能力。其概念就和鼓勵糖尿病患餐後運動雷同,透過多運動平常不太使用的肌肉(如比目魚肌),觸發肌肉的代謝刺激,可能有助增加新陳代謝、改善胰島素的效率。

林嘉鴻表示,血糖控制很難單靠特定運動達成,糖尿病患者仍應執行有足夠強度和時間的運動,除了有氧運動也應加上肌力訓練。

網傳糖尿病患靠運動比目魚肌,可不用吃藥、其他運動和飲食控制就能控制血糖,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諮詢糖尿病衛教學會前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思德表示,糖尿病患依糖尿病分型和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的治療建議,有些糖尿病患不需要用藥,靠飲食控制、運動、改變生活習慣就可以達到很好的血糖控制;但也有很多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穩定,無法單靠做特定運動,就達到傳言宣稱的「不需用藥、不用飲食控制」就能控制血糖。

杜思德表示,傳言提及的小腿運動,可作為平常保健養生之用,對於一些年紀較長、體力不佳、久坐習慣者,若依循傳言建議進行小腿運動,有助伸展小腿肌肉。過去也有研究認為,活動小腿肌肉,增加血液循環,有助心血管健康,運動也有助下降胰島素抗性,讓胰島素效率變好,也有助平衡血糖,但不可能透過簡單的抬腳跟運動就讓高血糖病人的飯後血糖下降5成,傳言的說法過度誇張。

杜思德也提醒,糖尿病患仍應遵循醫囑用藥、均衡飲食,並保持運動;不能單靠網傳影片的小腿運動就不吃藥或控制飲食,以免發生危險。


(二)邵時傑說,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機轉複雜,並非單靠比目魚肌運動來提升氧化代謝能力即可有效控制血糖。根據2022年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指引建議,糖尿病人體能活動建議為每周>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盡量減少長時間坐著不動。

150分鐘的有氧體能活動包含快走、慢跑、有氧體操、游泳、球類運動等,以呼吸會有點喘、有流汗、或自覺運動強度有點費力但不至於太吃力的狀態,這種狀態與傳言所提的比目魚肌運動並不相符。

邵時傑表示,傳言提到的研究假設比目魚肌有較佳效率的代謝,但其研究設計並未與其他肌肉相比,也沒有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對於糖尿病人來說,「有動比沒動好」是確實的,有運動比目魚肌比完全不動好,但不能說光靠運動比目魚肌就可以控制糖尿病。糖尿病人仍需遵循醫囑接受藥物治療並培養良好的生活型態 (如飲食、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運動等)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三)
黃峻偉指出,飲食、運動、用藥控制是治療糖尿病的三大基柱,網傳提及的研究用意是針對久坐者提出運動解方,透過簡單的腳跟抬升運動增加肢體活動量,鼓勵習慣在飯後坐著的人,應該要盡量起身活動。

黃峻偉表示,過去已有研究發現,飯後走路運動有改善飯後血糖的效果,本來就有運動習慣者,應該維持適當運動,有助血糖穩定,不需要特別把運動項目改成膝蓋抬升運動。

綜合以上,傳言提及的休士頓大學研究發現,與靜止不動者相比,運動比目魚肌有助調節血糖,但該研究受試者有限且非糖尿病患,也沒有比較運動比目魚肌與其他運動的血糖調節能力。

目前針對糖尿病患的運動處方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並鼓勵患者多活動、減少久坐時間;運動比目魚肌確實有助增加活動量,但運動強度有限,糖尿病患仍應依循醫囑用藥、控制飲食並運動,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2/13版】

一、專家檢視研究後指出,研究發現運動比目魚肌能增加體內的氧化代謝能力來改善血糖調節,飯後血糖值的上升可降低5成,但並非飯後血糖下降5成。此外,此研究受試者有限,且非針對糖尿病患,研究也沒有與其他運動比較。

二、新陳代謝科醫師指出,傳言提及的小腿運動,可作為平常保健養生之用,有運動比沒運動好;但不可能透過簡單的抬腳跟運動就讓高血糖病人的飯後血糖下降5成,傳言的說法過度誇張。糖尿病患應依循醫囑服藥、規律飲食和運動,不能僅靠抬腳跟運動,以免血糖控制不穩發生危險。

三、醫師和藥師均指出,糖尿病患血糖控制機轉複雜,目前針對糖尿病患的運動處方是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不能只靠運動比目魚肌取代其他運動。

傳言引述研究發現,運動小腿比目魚肌有助調節飯後血糖,但傳言錯誤解讀研究內容,並誤導糖尿病患可靠運動比目魚肌,無須藥物介入或其他運動、飲食控制,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更新說明 2023/2/13 】查核中心新增一名受訪專家說法,調整報吿爭議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