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我們又被騙了。2022年5月16日NATURE公佈 原來:流感疫苗可防止90%的新冠重症」、「Nature自然雜誌重磅發聲:流感疫苗可降低90%的新冠重症。全世界疫苗開發了三年,最後竟得到空氣。 瞎忙」?
【錯誤】網傳「我們又被騙了。2022年5月16日NATURE公佈 原來:流感疫苗可防止90%的新冠重症」、「Nature自然雜誌重磅發聲:流感疫苗可降低90%的新冠重症。全世界疫苗開發了三年,最後竟得到空氣。 瞎忙」?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9版】
一、網傳《Nature》文章為刊登於2022年5月16日的一篇新聞報導,並不是醫學實證研究,這篇報導引述一篇針對3萬名卡達醫護所進行研究,此研究為未經過同儕審查的預印本,尚未完成學術嚴謹審查流程。
二、專家指出,不管是卡達研究或是《Nature》的報導,都沒有得出研發新冠疫苗是瞎忙一場的結論,卡達研究取樣時間是2020年,新冠疫苗尚未問世。
專家指出,若要說流感疫苗效果比新冠疫苗好,應該有臨床試驗互為比較,但目前並無此類研究。
三、專家解讀卡達研究指出,此研究有侷限性,收案對象年齡中位數為35歲,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所有年齡層,且研究也不能摒除健康使用者效應所造成的偏誤。
四、醫師指出,學理上流感疫苗無法對新冠病毒產生保護作用;若要預防新冠感染,首選還是針對新冠病毒研發的新冠疫苗。但流感也是具重大威脅的傳染病,秋冬時節也應接種流感疫苗,降低病毒交互感染對健康的風險。
傳言錯誤解讀《Nature》文章,忽略研究侷限,並錯誤推論出「接種流感疫苗就可防新冠」,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自2022年5月底起流傳訊息指稱:「Nature自然杂志重磅发声:
流感疫苗可降低90%的新冠重症。2022年5月16日,Nature发文表示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新冠感染风险,特别是在新冠重症防护方面,具有90%的效力。全世界疫苗开发了三年,最后竟得到空气。 瞎忙!」
另有一較長版本的傳言內容為「哇靠我們又被騙了。2022年5月16日NATURE公佈 原來:流感疫苗可防止90%的新冠重症 就是最安全的流感疫苗 打不會死人也沒有副作用的流感疫苗......“自然期刊”是全球非常知名且有份量的科學期刊......流感疫苗具有驚人的健康益處:它們還可以預防 COVID-19,尤其是最嚴重的形式 。一項針對卡塔爾 30,000 多名醫護人員的研究發現,與最近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相比,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患上嚴重 COVID-19 的可能性降低了近 90% 」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另有兩支類似主題的影片,長度分別為11秒與40秒。11秒的影片為抖音影片,由數張接種疫苗、採檢人員照片組成,影片上以簡體字壓字指出:「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文 流感疫苗可降低新冠風險 重防護效力達90%。5月16日,Nature發文表示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新冠感染風險,特別是再新冠重症防護方面,具有90%的效力。荷蘭傳染病專家Mihai Netea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為何由滅活流感病毒組成的流感疫苗能預防西慣。但據觀察表明其預防作用有效。」
另一支40秒的影片則由一名講中文的女性自述:告訴你們一個非常尷尬的消息,聽我說完你們可能想罵人,Nature自然雜誌重磅發聲,流感疫苗可以降低90%新冠重症。2022年5月16日 Nature發文表示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新冠感染風險,特別是在重症防護方面,有9成的效力,說得是流感疫苗...(髒話) 全世界疫苗開發3年,你現在告訴我流感疫苗就可以降低9成的新冠重症 (髒話)」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3: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所提《Nature》公布的文章內容為何?網傳研究是否指出流感疫苗可降低新冠重症9成風險, 專家如何解讀?
《Nature》文章的內容為何?
(一)查核中心以關鍵字查找,找到《Nature》期刊在2022年5月16日發表的文章”Flu vaccine could cut COVID risk”(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新冠風險),這篇文章是新聞報導,而報導引述一篇卡達研究。
(二)嘉義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靖麒協助檢視《Nature》文章,他指出,網傳文章是《Nature》的這篇新聞報導,引述一篇刊登於medRxiv的文章。
根據medRxiv的FAQ指出,medRxiv是一個免費存檔的檔案庫,用於儲存醫學、臨床和相關科學完整但還未發表的文稿(預印本)。
林靖麒說,根據檔案庫的說明,此檔案庫上的文章都是「未經同儕審查」的報告,而且也不建議在臨床上使用,也不應在新聞媒體中作為實際證據而報導。
綜合以上,網傳《Nature》文章為一新聞報導,資料引述來源取自醫學、臨床研究檔案庫medRxiv,該檔案庫儲存的是完整但未經同儕審查的研究,不宜作為臨床參考,也不適合作為媒體報導。
《Nature》文章所引述卡達研究指出流感疫苗可降新冠重症9成風險,專家如何解讀這篇卡達研究?
查核中心諮詢台大兒童醫院小兒主治醫師李秉穎、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嘉義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靖麒。
(一)李秉穎表示,網傳內容引述的研究是對卡達的醫護人員所做的回溯式研究,是針對2020年9月17日到12月31日之間新冠PCR陽性個案,與同一時間新冠PCR陰性個案作比較,結果發現PCR陽性個案與確診重症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較低,認為當年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減少醫護人員發生新冠感染與新冠重症的發生率。
不過,李秉穎說,解讀該研究要注意的是,卡達接種流感疫苗的時間就是在9~12月,有可能是那些染疫的醫護人員生病,所以沒時間或沒意願去接種流感疫苗,就此研究就結論「流感疫苗可保護免於感染新冠或重症」的結論很有疑義。更何況在學理上,流感疫苗理應無法對新冠病毒產生保護作用。
(二)齊嘉鈺表示,《Nature》的報導引述的是一篇在卡達進行的研究,文章於5月中旬發表在medRxiv,尚未完成同儕審查。該研究在2020年COVID-19疫苗問世之前分析該國30774名醫護人員的健康醫療記錄。結果發現,與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相比,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出現有症狀的 COVID-19感染減少了約30%,重症病例減少了近90%。
齊嘉鈺說,此研究有其限制性,例如:研究對象多半是年輕的醫護人員,年齡中位數約為36歲,而且也比較少同時具有一些潛在疾病,因此結果難以外推到一般人群,包括高齡和患有共病的人;嚴重疾病的病例數很少,導致效益估計的信賴區間非常大,意即準確度可能受影響。
此外,研究對象接種的是不活化、雞蛋培養的四價流感疫苗(Abbott’s quadrivalent Influvac Tetra vaccine),因此其他類型的流感疫苗效益未知;該研究僅分析研究期間內完成接種疫苗的效益,因此不包含以前曾經接種過的流感疫苗史;一般人選擇是否接種流感疫苗可能與其本身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就醫的傾向以及經濟條件有關,這些也都會影響感染COVID-19的風險,即所謂「健康使用者效應」(healthy user effect)。
齊嘉鈺說,分析接種疫苗對「另一種疾病」的保護力時,必須要考慮上述這些因素的干擾。該研究雖然認為上述幾種因素在其研究對象(醫護人員)之間差異很小,但並不能完全消除可能的干擾。
(三)林靖麒表示,網傳內容引述的是一篇卡達的研究,研究期間是2020年9月到2020年12月,當時COVID-19疫苗還未問世,且當時的病毒株也不是Omicron。
林靖麒說,在只有流感疫苗可以打的狀況下,作者研究卡達的30774名醫護人員 (年齡中位數是35歲),該文作者想知道流感疫苗是否可以降低感染率跟重症及死亡率。
在研究中,3萬多人中,有做PCR的只有12000人左右,而那12000人內,有576人確認被感染。這576人中,有127人打過流感疫苗,391人沒打。沒打的391人內有19人變中重症,有打的127人內只有一個是中重症。
而確認未受感染的10033人中,有2058人因為年齡性別等可進行統計,所以列入計算。這2058人中有1465人未接受流感疫苗,有593人接受流感疫苗注射。
林靖麒說,經過一番統計計算之後,研究算出打了流感疫苗的醫護同仁感染COVID19的機率降低約30%,而且也與較低重症數目有關聯。但須注意的是,有關聯不等於有因果關係。
林靖麒表示,上述研究內容是未經同儕審查的預印本,且研究族群年齡中位數35歲、研究的期間只限打完流感疫苗後14天,意思就是假設本文可信,則對這篇研究的保護效果解讀,是對35歲健康族群有2週降低30%新冠感染率的效果。至於老人小孩或是原本有其他疾病的族群,就無法適用這篇研究的解讀。
綜合以上,《Nature》文章引述卡達的研究,該研究稱流感疫苗有部分預防新冠病毒、降低重症風險的效力,但專家認為,該研究有侷限性,收案對象年齡中位數為35歲,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所有年齡層,且研究也不能摒除健康使用者效應所造成的偏誤。
爭議點二、傳言引述《Nature》文章認為全球研發新冠疫苗3年,最後竟得到空氣,是瞎忙,專家如何解讀?
(一)李秉穎表示,自然雜誌的文章只是評論卡達發表的論文,是一種新聞的形式而不是真正的論文。該新聞並沒有貶抑新冠疫苗研發的重要性,也沒有說發展新冠疫苗是白忙一場。該新聞提到卡達研究有回溯式研究的缺點,無法完全避免會影響研究結論的干擾因素,所以日後還是需要做前瞻性對照研究才能有比較清楚的答案。
(二)齊嘉鈺表示,不管是卡達研究或是《Nature》的報導,都沒有得出研發新冠疫苗是瞎忙一場的結論。
齊嘉鈺說,利用流感疫苗提供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力是在針對新冠病毒設計的疫苗研發成功之前所做的分析,除了一些研究的侷限性外,也不清楚這種非專一性的保護力能維持多久。而且,當新冠疫苗上市之後,也沒有臨床試驗再回頭去比較分別接種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後對感染COVID-19的保護力差異,來證明流感疫苗更勝一籌。
齊嘉鈺表示,在2020年新冠疫苗尚未問世前有很多相關的研究分析「施打某種傳統疫苗而得到對新冠感染的保護力」,包括:卡介苗、流感等。其中,包括義大利、美國密西根大學等研究團隊,藉由流行病學的觀察分析結果都發現,接種流感疫苗的人感染COVID-19及重症的比例都比較低。可能的原因被認為是施打流感疫苗後觸發身體先天免疫反應,這些非專一性的先天免疫細胞被激活後,也提高了短時間內對其他病原的初級防禦能力。
但是,齊嘉鈺表示,目前還沒有完整的實驗證據能夠在生物學或免疫機制上解釋流感疫苗對新冠病毒感染的保護力。
齊嘉鈺說,任何能提高免疫力的方法都是對抗病原的一種優勢。類似的研究都給予希望。因為,如果能進一步釐清流感或是其他疾病的疫苗所提供的更廣的保護力機制,那麼在面對下一次未知的大流行時,就能搶在新疫苗研發成功之前多了一些防禦的武器,降低感染帶來的傷害。
(三)林靖麒說,該研究期間並沒有比較COVID-19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效果,若要知道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的效果誰比較好,需要做臨床試驗交互比較。不能從Nature的文章下結論說COVID-19疫苗是在瞎忙。
綜合以上,不管是卡達研究或是《Nature》的報導,都沒有得出研發新冠疫苗是瞎忙一場的結論。卡達研究的時空脈絡是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之前所做的分析,除了有研究的侷限性,也不清楚流感疫苗所提供的非專一性保護力能維持多久。若要知道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的效果誰比較好,需做臨床試驗交互比較,不能從Nature的文章下結論說COVID-19疫苗是在瞎忙。
爭議點三、流感疫苗在新冠疫情流行時期的角色為何?
(一)林靖麒表示,流感疫苗可預防流感,在新冠疫情盛行時,民眾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避免感染流感後因症狀類似而干擾醫護人員的判斷,減少醫護負擔。再者,流感也不是什麼善類,這種傳染病也會造成重症及其他的併發症,有需要接種疫苗預防。
(二)李秉穎表示,在疫情發生時,防疫措施使得流感變得沒威脅,全世界皆然。但今年台灣應該會逐步放鬆,接種流感疫苗就變成很重要,以免流感病毒變異導致大流行,民眾缺乏保護。
(三)齊嘉鈺表示,在新冠的疫情下,對流感的預防也不能忽略。尤其秋冬季節往往是許多呼吸道病毒容易流行的時間,如果不幸被不同的病毒交叉感染,勢必會對心肺功能造成更大的負擔。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外,接種流感疫苗仍然是提供流感保護力最好的方法。但如果是為了提高對新冠感染的保護力,那麼首選還是接種針對新冠病毒所設計的疫苗。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6/9版】
一、網傳《Nature》文章為刊登於2022年5月16日的一篇新聞報導,並不是醫學實證研究,這篇報導引述一篇針對3萬名卡達醫護所進行研究,此研究為未經過同儕審查的預印本,尚未完成學術嚴謹審查流程。
二、專家指出,不管是卡達研究或是《Nature》的報導,都沒有得出研發新冠疫苗是瞎忙一場的結論,卡達研究取樣時間是2020年,新冠疫苗尚未問世。
專家指出,若要說流感疫苗效果比新冠疫苗好,應該有臨床試驗互為比較,但目前並無此類研究。
三、專家解讀卡達研究指出,此研究有侷限性,收案對象年齡中位數為35歲,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所有年齡層,且研究也不能摒除健康使用者效應所造成的偏誤。
四、醫師指出,學理上流感疫苗無法對新冠病毒產生保護作用;若要預防新冠感染,首選還是針對新冠病毒研發的新冠疫苗。但流感也是具重大威脅的傳染病,秋冬時節也應接種流感疫苗,降低病毒交互感染對健康的風險。
傳言錯誤解讀《Nature》文章,忽略研究侷限,並錯誤推論出「接種流感疫苗就可防新冠」,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